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锁孔入路

锁孔入路

锁孔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340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等;锁孔入路的相关文献由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兰青、朱卿、康德智等。

锁孔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409 占比:99.68%

总计:63615篇

锁孔入路—发文趋势图

锁孔入路

-研究学者

  • 兰青
  • 朱卿
  • 康德智
  • 周毅
  • 李长元
  • 杜秀玉
  • 冯春国
  • 刘洪泉
  • 刘海生
  • 张世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红; 常成; 晁艳艳; 宋国智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全程神经内镜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PTN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改善情况、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面部麻痹、咬肌无力、口角疱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中全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PTN术野清晰,盲区小,术后即刻疼痛改善效果较好,远期疗效好,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 朱卿; 陈爱林; 戴纯刚; 吴涛; 吴垚; 李照亮; 杨德红; 兰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时阻断技术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患者27个动脉瘤(7例患者合并7个其他部位的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20例患者在术中均采用了临时阻断技术,其中15例临时阻断动脉瘤的近、远端颈内动脉(12例同时阻断PCoA);3例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颈内动脉并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2例仅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观察手术情况,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20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均同期手术成功夹闭.20个破裂PCoA动脉瘤中,18个在手术中无破裂出血,2个在替换永久型动脉瘤夹的过程中动脉瘤破口有少量渗血,但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显示患者均无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动脉瘤夹闭后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均不显影.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无残留,载瘤动脉均通畅.20例患者术后随访(29.4±9.9)个月(13 ~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PCoA动脉瘤术中使用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有利于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
    • 董虹廷; 于东; 王华民; 齐平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 张俊萌
    • 摘要: 目的:观察脑垂体瘤患者通过不同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垂体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锁孔入路切除,观察组行鼻蝶窦入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脑垂体瘤患者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短整体治疗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陈加贝; 康承湘; 高金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在颅内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锁孔入路组和鼻蝶入路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以及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结果 鼻蝶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孔入路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鼻蝶入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率显著短/低于锁孔入路组(均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mRS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GCS评分均较出院时升高(均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间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蝶入路组mRS评分显著低于锁孔入路组(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DL评级中,鼻蝶入路组Ⅰ级恢复率显著优于锁孔入路组患者(P<0.05).结论 在颅内血肿患者中采用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和鼻蝶入路手术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而经鼻蝶入路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并增加ADL评级Ⅰ级的占比,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 林建浩; 李业海; 叶景; 黄佛宝; 何桂录; 李俏; 张良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孔下分离远端侧裂(SF)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行锁孔入路血肿清除术的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使用侧裂分离方法、静脉保护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24h内复查CT示,21例患者(72.4%)血肿近全清除(90%),8例患者(27.6%)血肿大部分清除(70% ~ 90%).术后6个月时,16例患者(55.1%)神经功能恢复良好(GOS评分4~5分),12例患者(41.3%)残疾需他人照料,1例患者(3.4%)为植物状态.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术后再出血,术中均能在锁孔内识别侧裂静脉,25例患者可在术野中显露并识别大脑中动脉M4段.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应用侧裂分离的手术技巧,可在锁孔手术中安全有效地分离侧裂静脉完成手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廖云; 盛敏峰; 王中勇; 吴涛; 朱卿; 董军
    • 摘要: 目的 通过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对比,评价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5例,其中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1例(神经内镜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4例(显微镜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后1周GC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和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更早.
    • 赵保祥
    • 摘要: 颅内动脉瘤(aneurysm)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好发于前循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1].前循环动脉瘤广义上是指发生于颅内Willis环前半部的动脉瘤,占所有动脉瘤的85% 以上,主要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2].本文就动脉瘤的总体治疗方式及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入路做一综述,加深对该类疾病诊治的认识.
    • 戴宇翔; 虞晨; 周璐; 倪红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型在耳前颞下锁孔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岩斜区肿瘤病人,应用3D打印模型,还原岩斜区肿瘤组织与毗邻的重要血管.根据3D打印模型,测量岩骨磨除范围,制定最佳手术方案.结果 术中结合3D打印模型可直观显示肿瘤对岩骨的破坏情况及术中岩骨需磨除范围.8例脑膜瘤均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神经鞘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行部分切除.平均随访1.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与影像资料结合,为神经外科手术,特别是颅底肿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