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069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新华文摘、法国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苏省首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社会变革中教育研究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等;中层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小伟、杨念群、严渊等。

中层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069 占比:97.98%

总计:6194篇

中层理论—发文趋势图

中层理论

-研究学者

  • 彭小伟
  • 杨念群
  • 严渊
  • 刘小峰
  • 吴万民
  • 吴忠民
  • 张庆辉
  • 李雁
  • 杜娟
  • 罗清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左乐; 孙启成; 牟朝霞; 徐荣光; 彭小伟
    • 摘要: 诞生于日本学校体育的快乐体育论是一种以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为起点,以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为终点的学校体育课程思想与方法体系。快乐体育论的思想主张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引起了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极大兴趣,也带来理论认识上的争论与质疑,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迷茫与混乱。中层理论不仅特指某一学科的特定理论层次,同时也是一种处理学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方法论,具有澄清思想,统一认识,规范方法的多重功能。从中层理论视角对快乐体育论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后认为,加强对“学生的运动欲求”“运动的机能特性”“运动欲求的满足机制”等中层理论的学习,是避免快乐体育“异化”的重要途径。
    • 郑洪
    • 摘要: 在微观—中观—宏观视野下,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属于中观层面的研究,相较于微观层面的名医研究来说更加全面,与宏观层面的基本理论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中观理论视角有利于合理看待中医学术流派因范式、技术、风格和组织/地域而形成的差异,深入分析理论规范性和实践多样性的关系。
    • 祝帅
    • 摘要: 当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一是拥有具体门类艺术实践背景的学者(主要来自于专门艺术院校,如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等),还没有能够结合自己的独特经验参与、进入到当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热潮之中;二是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者,还没有把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研究的成果,通过某种改造或简化的形式传递给艺术家,促成艺术学理论学科和各门类艺术创作实践之间的对话.我们用理论的"层次"来进行描述和概括,可以把各门具体艺术实践的"创作"理论,包括技法、创作论、批评、鉴赏、策展等,称作艺术的微观理论;把类似美学、文艺学式的抽象的"一般艺术学"理论,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哲学等,称作艺术的宏观理论.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还需要一个"中观"或者"中层"的层次来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一种上传下达式的双向沟通.以"造型艺术"作为一种中层理论,总体的构想就是在艺术学理论学科确立之后、由中国学者所开创的体系性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本质主义与实用主义综合的分析方法,在宏观的"一般艺术学"和微观的"门类艺术学"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次,并进行理论建构.论文尝试以其他学科的"中层理论"建设为参照,在现有艺术学理论学科内部进行"艺术家族"式的中层划分,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中层理论及其命名、跨越"美术学"与"设计学"的学科藩篱、消解"纯艺术""实用艺术"的二元对立、超越"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感官局限四个方面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作为艺术学学科中的"造型艺术"概念及其应用展开论证.
    • 谢立中
    • 摘要: 默顿倡导以中层理论为中介来联结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一般理论研究,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合理发展,这一倡导具有合理性。但是默顿试图通过以经验研究为基础优先发展中层理论,然后再通过对中层理论进行归纳来形成一般理论这种经验主义策略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想法却可能是错误的。正如中层理论并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得来一样,一般理论也难以从中层理论中归纳而来。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非经验主义的社会学理论发展道路。
    • 吴万民
    • 摘要: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应当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也应考虑国情与制度的差异,注重本土化研究。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的学理进行反思,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二是环境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应当产生于“扎根理论”的生成方式,来自于经验研究的综合;三是理论的本土化是一种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基础在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达,而不是一种纯逻辑的思维过程。
    • 吴万民
    • 摘要: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应当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也应考虑国情与制度的差异,注重本土化研究.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的学理进行反思,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二是环境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应当产生于"扎根理论"的生成方式,来自于经验研究的综合;三是理论的本土化是一种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基础在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达,而不是一种纯逻辑的思维过程.
    • 朱晓军; 黄寒冰
    • 摘要: 最近几年,电影研究领域热度最高的议题,非"中国电影学派"莫属.这是新文科与国家哲社领域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战略的先声.有学者甚至认为,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是一种国家战略、国家品牌、国家理论.然而,实现这一顶层设计的宏大愿景,需要直面新媒介、后电影的技术变革下后现代、后理论的学理困境,尚有诸多亟待突破的理论瓶颈.相较于当下热度不减的"电影工业美学""电影伦理学"等鲍德维尔意义上的"中层理论"而言,面向未来的科幻电影研究,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从而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另辟蹊径.
    • 李璇律; 丁念金
    • 摘要: 作为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哲学争论的遗产,思辨逻辑与实践逻辑在教育领域中的固有局限与现实后果提供了一种关联理论下沉与经验向上的中层契机。但是,具体来看,这一思路在为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合法性的同时,仍有两个关键问题有待商榷:一是教育领域的中层理论何以产生,二是中层理论何以履行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承诺。因此,以中层理论为视角,从生成日常生活的课堂实践、形成问题层次的课堂观察以及作为研究视角的课堂情境三个维度完成对课堂研究的中层性质确证,并在此基础上将行动立场落脚于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双向建构,提出自下而上发展教师叙事与反思能力以及自上而下促进研究者自我更新与定位能力两方面的中层行动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