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迁移

碳迁移

碳迁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7395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金属材料专委会第一届学术年会、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2006火力发电厂锅炉“四管”泄漏预防与控制技术研讨会等;碳迁移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萌盛、潘春旭、娄建新等。

碳迁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395 占比:99.93%

总计:107471篇

碳迁移—发文趋势图

碳迁移

-研究学者

  • 李萌盛
  • 潘春旭
  • 娄建新
  • 李德元
  • 熊计
  • 王从曾
  • 郭智兴
  • 于启湛
  • 付强
  • 吕文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咸
    • 摘要: 综述了铁素体与铁素体异种金属焊缝(dissimilar metal welds,DMWs)接头界面组织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在焊后热处理或运行温度下的铁素体钢DMWs接头的不均匀界面组织中,通常会形成脱碳层和增碳层。在铁素体钢DMWs焊接接头界面组织影响因素中,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有重要影响;焊后热处理规范(温度和时间)、工作温度下运行时间的影响较为突出;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亦不可忽略。异种钢接头界面处近缝区裂纹的产生,以及接头的蠕变强度随Larson Miller参数增大而下降等不利影响,均为异种钢界面碳迁移行为所导致。焊缝成分控制法是接头界面组织控制或改善的必要条件,而脱碳层部位转移法能有效防止裂纹发生,亦是接头安全运行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
    • 刘天佐; 刘献良; 赖云亭; 马芹征
    • 摘要: 为了探究某火电厂335MW亚临界锅炉分隔屏过热器管与托块焊接焊缝开裂的原因,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能谱分析等方法和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管子化学成分中C、Si、Mn、P、S、Cr、Mo、V元素含量均满足GB/T5310-2017要求;管子室温平均抗拉强度524MPa、屈服强度340MPa,断后伸长率31.0%,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2)金相组织2级轻度老化,可排除长时过热或短时过热导致管子开裂情况;(3)熔合区偏析带能谱分析及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偏析带出现了C元素含量显著升高的趋势。结合开裂部件在锅炉中的位置布置及受力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了焊缝开裂的原因:开裂焊缝所在管排频繁晃动,在管子与托块的角焊缝部位产生了较高的应力集中;管子和奥氏体焊缝的熔合区发生了碳元素的迁移,引起熔合区性能劣化,导致在熔合区产生蠕变裂纹。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采用镍基合金焊材、增加托块数量来分散受力、优化管子与托块的焊接结构等措施,以减小焊趾应力集中,减缓裂纹形成的相应建议。
    • 杨泽坤; 杨战利; 赵宝; 肖秀程; 赵德民; 李洪涛
    • 摘要: 由于异种钢理化特性的差异,在焊接过程中导致焊接接头的界面分布和裂纹失效机理与同种钢有所不同。文中从异种钢焊接接头的失效机制入手,介绍碳迁移导致熔合区出现软化和脆化现象,分析在焊接过程中导致其力学性能降低的本质原因,详细解释Type-II晶界和“白亮层”的形成机理,分析在高应力水平下异种钢焊接裂纹的形成机理和抑制措施。通过对异种钢焊接接头失效的本质原因进行系统性论述,为异种钢焊接失效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针对异种钢焊接接头常见失效问题的解决方案。
    • 白凤臣; 马文姝; 于彦东; 宋海江
    • 摘要: 为了改善电站锅炉受热面管系高温段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提高接头的服役寿命,制定了专门的热处理制度和时效处理条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高温持久强度试验和光学金相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焊态及不同热处理制度下TP304H/R102异种钢接头的常温力学性能、不同时效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硬度分布及碳迁移等情况.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填充材料和焊接工艺下,适当的热处理制度,对消除TP304H/R102异种钢接头的淬硬倾向,提高低合金耐热钢的组织稳定性,减少碳迁移扩散(从低合金钢侧向焊缝金属)和碳化物聚集,保证高温持久强度、改善接头使用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 郑聚锋; 程琨; 潘根兴
    • 摘要: 施用生物质炭进行农田土壤改良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动态影响已有一定的认知,尤其是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情况,但对于深层土壤有机碳影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阐述深层土壤固碳研究的趋势,农田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与稳定性,生物质炭施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移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探讨深层土壤有机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期望为农业土壤固碳和生物质炭应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孙旭
    • 摘要: 某电厂末级过热器12Cr1MoVG铁素体钢U型管与1Cr20Ni14Si2奥氏体钢吊挂板连接角焊缝在长时间运行条件下发生泄漏.通过宏观观察、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该角焊缝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型管与吊挂板连接角焊缝边缘存在未焊全缺陷,焊缝内存在夹渣缺陷,在这些缺陷位置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同时U型管侧熔合线位置存在碳迁移现象,导致硬度增大、塑性下降,在应力集中作用下,熔合线位置萌生裂纹并不断扩展,最终造成角焊缝的开裂失效.
    • 韦愿; 王华琴; 王敦球; 张文杰
    • 摘要: 基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采用13C同位素示踪法分析无机碳(IC)在工艺中的迁移转化路径,考查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固碳潜力及厌氧氨氧化菌相关的固碳机理;同时,结合微生物分子学等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前后NH4+-N、NO2-N、TN及IC的变化,分析推导出工艺的固碳机理.结果 表明,在进水IC为10.70 mg左右时,系统平均固碳率在12.05%以上;经13C标记处理后的Anammox污泥中13C丰度值由1.07%增加至1.17%以上;Anammox污泥中cbbLR1基因拷贝数经氮素和IC影响后分别为5.79× 108 copies·g-1和5.56×108 copies·g-1,较处理前均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明显.进水中投加的IC参与了微生物体内的碳代谢;厌氧氨氧化菌存在遵循卡尔文循环固碳途径的功能基因.cbbLR1基因丰度与氮素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与IC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该基因丰度对氮素的响应度比IC大.
    • 刘霞; 蔡志鹏
    • 摘要: 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埋弧焊填充及盖面的多层多道次焊接工艺,将9%Cr马氏体耐热钢和2.25%Cr贝氏体耐热钢进行连接,填充金属采用5%Cr的焊丝.热处理后,研究了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碳迁移现象.研究表明,在整个焊接接头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在熔合线两侧的浓度区别会造成碳的活度差,驱使焊接接头中的碳从低Cr侧向高Cr侧进行扩散,并在扩散过程中与基体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碳化物.光学显微镜下,在紧邻熔合线的9%Cr钢的热影响区和紧邻2.25%Cr钢侧熔合线的焊缝金属中均存在贫碳区和富碳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贫碳区和富碳区进行观察,发现富碳区存在大量碳化物,而贫碳区中碳化物的数量较少.研究成果可为焊接接头长时间稳定运行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CHEN Rong; WU An-ru; DAI Feng
    • 摘要: 采用J422和A132两种焊条,利用手工电弧焊焊接Q235与304钢,通过金相观察试验、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了J422/A132对Q235/304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J422焊条试样焊缝区产生了马氏体组织,硬度上升,A132焊条试样焊缝区组织为奥氏体十铁素体双相组织,塑性、韧性较好;(2)本实验中,J422焊条焊接的试样抗拉强度比A132焊条焊接的试样约高252MPa,伸长率约高3.13%;(3)对于J422和A132焊条焊接的试样,熔合区都存在一定的过渡层,A132焊接的试样过渡层范围相对更小;(4)Q235/304异种钢焊接时,J422试样比A132试样碳的迁移现象更加严重.
    • 刘献良1; 张国栋1; 赖云亭1; 赵朋飞1
    • 摘要: 针对某火电厂一段开裂的12Cr1MoV+TP347H异种钢接头管,及一段爆口的12Cr1MoV管进行试验分析,包括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组织检验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了两管段失效的先后顺序及失效原因。结果表明,12Cr1MoV与奥氏体焊缝熔合区形成的软化层和硬化层,导致机组运行过程中焊缝熔合区产生了较高的应力,降低了接头的蠕变性能,是导致接头管开裂的根本原因。焊接缺陷的存在促进了接头的开裂。接头开裂后溢出的高压蒸汽对临近12Cr1MoV管段造成了吹损,进而导致该管段爆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