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286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7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404717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广东化工、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厌氧氨氧化的相关文献由4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王淑莹、金仁村等。

厌氧氨氧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4717 占比:99.73%

总计:405829篇

厌氧氨氧化—发文趋势图

厌氧氨氧化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王淑莹
  • 金仁村
  • 郑平
  • 张杰
  • 张琼
  • 张树军
  • 李冬
  • 李夕耀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子聪; 许海; 詹旭; 朱广伟; 朱梦圆; 康丽娟; 赵锋; 唐伟; 赵星辰
    • 摘要: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脱氮热点,其对削减流域面源氮负荷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水库流域沟渠、池塘等湿地的脱氮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与夏季(6月)采集了天目湖沙河水库流域内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沟塘湿地的原状泥-水柱,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室内流动培养,测定了不同沟塘湿地的反硝化速率和厌氧氨氧化速率.结果表明:①各沟塘湿地沉积物均具有较高的脱氮速率,春季脱氮速率范围为10.59~107.65μmol/(m^(2)·h),平均值为70.73μmol/(m^(2)·h),夏季脱氮速率范围为32.07~150.10μmol/(m^(2)·h),平均值为112.36μmol/(m^(2)·h),春季果园排水沟渠的脱氮速率最高,夏季茶园退水池塘的脱氮速率最高.②春季和夏季不同沟塘湿地厌氧氨氧化作用对脱氮的贡献率(简称“厌氧氨氧化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5.45%、36.26%,其中生活污水排放池塘和茶园退水池塘的厌氧氨氧化贡献率在夏季分别下降26.82%、14.98%,春季和夏季果园排水沟渠和入湖口河流湿地的厌氧氨氧化贡献率变化不大,平均值分别为21.17%、48.99%.③统计分析表明,水体溶解性无机氮(DIN)浓度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沉积物脱氮速率均呈显著相关,且高温与低溶解氧浓度条件下也有利于脱氮作用的进行.研究显示,水库流域沟塘湿地具有较好的脱氮能力,通过有效调控管理能够大大增加流域氮的截留能力,对水库水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 韩可心; 张琼; 冯岩; 李夕耀; 彭永臻
    • 摘要: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原水中碳源,实现生活污水与富含硝酸盐的工业废水同步脱氮,采用2个SBR和1个UASB串联,处理低C/N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分别启动内源反硝化反应器(ED-SBR)、半短程硝化反应器(PN-SBR)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MX-UASB),考察各反应器处理性能,并探讨生活污水与硝酸盐废水同步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D-SBR在厌氧阶段能将进水中77.5%的有机物转化为内碳源,在缺氧阶段进行内源反硝化,平均出水NO_(3)^(-)-N浓度为3.4mg/L,达到90.4%的平均去除率;PN-SBR在低DO条件下(0.1~0.3mg/L)能够实现稳定的半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NAR)达96.3%,出水NO_(2)^(-)-N/NH^(4)^(+)-N的比值为1.01,可为厌氧氨氧化提供稳定底物;AMX-UASB将进水中的NH^(4)^(+)-N和NO_(2)^(-)-N转化为N_(2)和NO_(3)^(-)-N,出水NO_(3)^(-)-N平均为7.12mg/L.该系统平均进出水TIN分别为77.5和8.2mg/L,TIN去除率平均为89.2%.为生活污水与含高NO_(3)^(-)-N的废水同步脱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 张小玲; 张萌; 陈紫薇; 张卓
    • 摘要: 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乙酸盐为碳源,控制进水COD/P为150:1,在A/O SBR反应器内富集培养了聚糖菌;采用逐渐提高SBR厌氧末硝酸盐投加浓度的方法,将聚糖菌驯化诱导为反硝化聚糖菌结果.SBR厌氧末排水中COD与缺氧末排水基本相同,COD平均去除率达到86.74%,总氮去除率达到98%以上.然后缩短SBR的厌氧及缺氧时间,即可启动内碳源短程反硝化(EPD)系统,缺氧末亚硝酸盐转化率(NTR)平均值为65.96%;表明内碳源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EPD-ANAMMOX)耦合工艺运行的30d内,COD去除负荷及去除率分别为0.337kgCOD/(kgMLSS·d)及87.21%;总氮去除负荷及去除率分别为0.222kgN/(m^(3)·d)及86.12%,出水中NO_(3)^(-)-N浓度低至4.2mg/L,NO_(2)^(-)-N和NH_(4)^(+)-N浓度接近于零.通过高通量测序,EPD-SBR稳定运行期的污泥与接种污泥相比,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聚糖菌属Competibacter丰度从0.001%增加至25.06%,其它聚糖菌属Defluviicoccus、Contendobacter、Sphingobium以及Amaricoccus的总丰度从0.14%增加至0.431%,表明Competibacter是SBR反应器内内碳源短程反硝过程的主要功能菌属.
    • 吴莉娜; 王春艳; 闫志斌; 李进; 苏柏懿
    • 摘要: 针对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富含硝酸盐(NO^(-)_(3)-N)等污水的能耗高和成本高等问题,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PD/A)工艺以其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关注。结合中外基于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分别从PD/A工艺在污水中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研究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PD/A工艺在污水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D/A工艺在污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高俊玲; 王辰风; 孙庆
    • 摘要: 为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通过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调节不同阶段氨氮负荷的策略对培养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生物污泥的形貌特征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定阶段,NH_(4)^(+)-N和NO_(2)^(-)-N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去除率及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2%和0.504 kg N/(m^(3)·d),化学计量比ΔNH_(4)^(+)-N∶ΔNO_(2)^(-)-N∶ΔNO_(3)^(-)-N为1∶1.2∶0.24,接近理论值,运行140 d成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反应器内生物体由黑色的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培养为红褐色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且粒径较大,系统启动140 d后0.3~1.8 mm的粒径占比达到了61.67%,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沉降性能及脱氮效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由活性迟滞阶段的0.28%上升到稳定阶段的11.26%,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中出现三种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Hydrogenedens和Candidatus Kuenenia,其中Candidatus Kuenenia为优势菌属,占7.116%.
    • 王特; 田凯; 李杰
    • 摘要: 厌氧氨氧化脱氮是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厌氧氨氧化菌工艺有自身的局限性,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与推广。对此,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厌氧氨氧化的局限性,对温度、pH、溶解氧、有机物、底物浓度、盐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综述,希望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 邓玉坤; 张大超; 赵杰俊; 蔡晓媛
    • 摘要: 基于全程硝化反硝化的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供应,反硝化过程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存在能耗与药耗过大的问题。为了降低废水脱氮的成本,短程硝化(PN)—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工艺(PNA工艺)得到了高速发展。综述了PNA工艺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4种基于PN与ANAMMOX原理开发的衍生PNA工艺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包括Sharon-ANAMMOX工艺、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工艺、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和好氧反氨化(DEMON)工艺,对4种工艺的区别与特点进行简单比较,对PNA工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汪宇光; 张星星; 王超超; 夏云康; 王垚; 周澄; 吴翼伶; 吴鹏; 徐乐中
    • 摘要: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的氮磷元素,本研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一体式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85天,在缺氧/厌氧和外加COD/NO_(3)^(-)-N比仅为0.7条件下,PO_(4)^(3-)-P和TN的去除率高达96.91%和97.75%,最终出水PO_(4)^(3-)-P和TN的浓度低至0.22mg/L和3.30mg/L,意味着该系统极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依赖氧气和有机碳源量。DPR对系统PO_(4)^(3-)-P和TN的去除均占主体部分(99.07%和60.23%),而PDA对总氮(TN)的去除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4.53%→37.52%)。批次实验表明:①COD(300mg/L)显著抑制DPR菌活性,PO_(4)^(3-)-P主要是在缺氧状态下以NO_(3)^(-)-N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为电子供体通过DPR途径去除;②高效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转化率92.25%)稳定为厌氧氨氧化供给电子受体(NO_(2)^(-)-N),DPR系统剩余NH_(4)^(+)-N主要被NO_(2)^(-)-N氧化去除,因此DPR+PDA系统实现了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效果。高通量测序表明,Accumulibacter(7.41%)是DPR系统功能性除磷菌,Thauera(7.24%)和Candidatus Brocadia(3.12%)为PDA系统关键脱氮菌。
    • 徐文杰; 李红雪; 康鹏飞; 万俊锋
    • 摘要: 研究发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内部存在大量磷元素以沉淀方式富集的现象,该现象不仅可以提高厌氧氨氧化颗粒的沉降速度以及机械强度,也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同时也可通过回收颗粒污泥达到回收磷的目的。在总结最新的关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条件下生物诱导除磷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艺在污水脱氮除磷上的优点和工艺可行性,进一步对其未来的实际应用前景也进行了展望。
    • 周梦雨; 彭党聪; 韩芸; 吕恺
    • 摘要: 采用间歇曝气在MB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一段式部分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N/A)过程.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为35°C,进水氨氮浓度为150.00mg/L,进水氮负荷为0.24kg/(m^(3)·d),DO浓度为(1.41±0.24)mg/L条件下,反应器总氮去除效率达到83.74%.生物膜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和氨氧化菌(AOB)最大活性分别为3792.00,5166.00mg/(m^(2)·d),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未检出.高通量结果显示,生物膜中AnAOB主要为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为1.33%;AOB主要为Nitrosomonas,相对丰度为0.17%;NOB主要为Nitrospira,相对丰度为0.003%.在中等氨氮浓度条件下MBBR反应器中可以实现高效PN/A过程,采用在间歇曝气模式下提高DO浓度的方式是提升系统脱氮性能的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