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75730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沼气、工业用水与废水、中国造纸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陕西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厌氧颗粒污泥的相关文献由9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双飞、任洪强、刘永红等。

厌氧颗粒污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5730 占比:99.92%

总计:275958篇

厌氧颗粒污泥—发文趋势图

厌氧颗粒污泥

-研究学者

  • 王双飞
  • 任洪强
  • 刘永红
  • 张健
  • 王志伟
  • 阮文权
  • 孙萌
  • 左剑恶
  • 张更宇
  • 施云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俊玲; 王辰风; 孙庆
    • 摘要: 为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通过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调节不同阶段氨氮负荷的策略对培养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生物污泥的形貌特征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定阶段,NH_(4)^(+)-N和NO_(2)^(-)-N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去除率及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2%和0.504 kg N/(m^(3)·d),化学计量比ΔNH_(4)^(+)-N∶ΔNO_(2)^(-)-N∶ΔNO_(3)^(-)-N为1∶1.2∶0.24,接近理论值,运行140 d成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反应器内生物体由黑色的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培养为红褐色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且粒径较大,系统启动140 d后0.3~1.8 mm的粒径占比达到了61.67%,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沉降性能及脱氮效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由活性迟滞阶段的0.28%上升到稳定阶段的11.26%,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中出现三种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Hydrogenedens和Candidatus Kuenenia,其中Candidatus Kuenenia为优势菌属,占7.116%.
    • 王宇飞; 王西峰; 吴振涛; 邓仁健; 王雪琴
    • 摘要: 根据生理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将厌氧颗粒污泥的组成微生物分为产甲烷菌群及非产甲烷菌群两大菌群。为探究这两大菌群微生物对去除水中Sb(Ⅲ)污染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的EPS(胞外聚合物)及其内核微生物与水中Sb(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其内核微生物是去除水中Sb(Ⅲ)污染的主体;pH不仅影响不同菌群厌氧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同时还对微生物表面官能团的质子化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对Sb(Ⅲ)的吸附;产甲烷菌群对Sb(Ⅲ)的去除以生物质沉淀方式为主,其吸附容量大于非产甲烷菌群,非产甲烷菌群与水中Sb(Ⅲ)的作用方式主要以生物质结合为主。FTIR、XPS及XRD表征证明,无论是何种厌氧颗粒污泥菌群,其表面均大量存在能与水中Sb(Ⅲ)结合的多糖、蛋白质和羧酸等有机结构。另外,厌氧颗粒污泥内部积累的Fe、P可与Sb生成络合物并沉积在微生物细胞内,尤其是大量存在的生物铁Fe^(2+)可与Sb(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OSbO_(3)共沉淀物,从而获得对水中Sb(Ⅲ)的去除效果。
    • 徐晓妍; 李虹; 徐昊; 魏洲; 朴哲
    • 摘要: 以自制生物炭YDcarrier-1为载体,研究了其对厌氧反应器启动及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YDcarrier-1的不同碳组成及作用。结果表明,YDcarrier-1可缩短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投加种子污泥干重20%的YDcarrier-1,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的启动时间比对照组(未投加YDcarrier-1)和投加10%YDcarrier-1的反应器分别缩短9 d和3 d。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用相当于污泥干重20%的YDcarrier-1替代50%的种子污泥,不仅反应器的启动未受影响,还培养出沉降性和稳定性良好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启动完成时,粒径>0.9 mm的颗粒污泥占比为29.4%,平均沉降速度为128 m/h,均高于对照组。YDcarrier-1中的可溶性速效碳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初始COD,加快了种子污泥的活化改性,可促进厌氧反应器启动;固态缓释碳不仅提高了YDcarrier-1对微生物的亲和性,还为颗粒污泥的形成提供了长效稳定的碳源;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成为颗粒污泥的骨架,提高了颗粒污泥的稳定性。
    • 马凯丽; 王威; 刘雨晴; 严梦怡; 崔延瑞; 康威; 曹治国
    • 摘要: 通过在固定的水力停留时间下(24h)逐步提升盐度,并设置有无Fe_(3)O_(4)的平行反应器作对照,考察不同盐度水平下Fe_(3)O_(4)对厌氧系统运行效能和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的NaCl盐度水平下,Fe_(3)O_(4)的加入均能有效提升厌氧系统的处理效率并保证其稳定进行.Fe_(3)O_(4)对产甲烷过程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盐度水平下有所差异,当盐度分别为0,0.5%,1%,2%时,实验组的甲烷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8,1.36,1.33和1.17倍,低盐环境下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污泥特性和胞外聚合物的分析结果发现,Fe_(3)O_(4)的引入有利于形成结构更为紧密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而强化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提升,氢型产甲烷菌得以快速富集,同时主要细菌类型和代谢途径均发生了改变.而Fe_(3)O_(4)对厌氧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代谢途径的影响在低盐度(0.5%)和较高盐度(1%,2%)下也存在显著差异.
    • 刘允康; 赵颖; 侯作君; 王国英; 安鸿翔; 卫皇瞾; 余丽
    • 摘要: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底物制备了颗粒污泥炭(GSC-O),通过对其进行磷酸改性,获得了较高催化活性和较好稳定性的磷酸改性颗粒污泥炭(GSC-P).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体系中,分别考察了温度、pH、过氧化氢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反应物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头孢氨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GSC-P的催化性能远高于GSC-O.GSC-P催化降解头孢氨苄的最佳反应条件宜为:温度60°C、pH为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1.0g·L-1、催化剂投加量为1.0g·L-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100mg·L-1和反应时间300min,在此条件下头孢氨芐的转化率高达89.6%.此外,对GSC-P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重复利用5次后,催化剂上的活性组分铁的溶出率仅为0.83%,头孢氨苄的转化率稳定在80%~8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磷酸改性后的颗粒污泥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增大、表面铁含量较多、官能团丰富,催化活性显著提升,且具有磁性,有利于回收利用.
    • 王宁; 丁海川; 刘永红; 王全红; 梁世飘
    • 摘要: 以AMC(Anaerobic microorganism carrier)颗粒为厌氧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填充UASB反应器,以模拟废水运行15 d形成AMC颗粒污泥初成体,运行55 d得到平均沉降速率213 m/h的成熟AMC厌氧颗粒污泥.AMC厌氧颗粒污泥对印染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印染废水阶段,反应器HRT为14.5 h,平均容积负荷4.7 kg COD/(m3·d),废水B/C由0.18~0.27提高至0.58 ~0.64,色度去除率达到65%以上.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出水pH与NH3-N浓度均高于进水,系统内未出现VFA的累积现象;在回流比为2的条件下,反应器对废水COD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达到58.6%.
    • 王西峰; 吴振涛; 邓仁健; 王宇飞; 胡晓莲
    • 摘要: 研究吸附时间、pH、污泥投加量和温度等对厌氧颗粒污泥吸附水中孔雀石绿(M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初始浓度为50mg/L和60mg/L时,平衡时间为30 min,在MG初始浓度为70 mg/L和80 mg/L时,平衡时间为50 min;在MG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厌氧颗粒污泥吸附水中MG的最佳pH为6~8,最佳投加量为2.4 g/L(干重);厌氧颗粒污泥对MG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在40°C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37.696 mg/g.厌氧颗粒污泥对水中MG的吸附可以采用Redlich-Peterson模型进行描述,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MG的吸附并非理想的单层吸附,而是物理吸附和生物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MG与厌氧颗粒污泥作用的速率取决于化学吸附,其中液膜内扩散速率是限制厌氧颗粒污泥对MG吸附的主要因素.
    • 邹小玲; 陈李胜; 张本凯; 余江涛
    • 摘要: 研究复配相容性溶质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处理20 g/L高盐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有机负荷>进水pH>温度>配合比,处理进水COD浓度为2016 mg/L的20 g/L盐度废水时,最佳反应条件为有机负荷为4800 mg/(L·d),甜菜碱、海藻糖、谷氨酸、脯氨酸和氯化钾配合比为120:20:25:25:1,温度为35°C,进水pH为8.6.COD去除率达93.4%,产气量为1.63 L/d.
    • 代军
    • 摘要: 利用连续小试实验验证厌氧工艺运用于费托合成废水处理的可行性.以费托合成废水培养驯化厌氧颗粒污泥的小试规模厌氧工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厌氧工艺生物降解COD的处理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