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开裂

疲劳开裂

疲劳开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30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31825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机械工程材料、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五届中国路桥隧建设新技术交流大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等;疲劳开裂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柯军、曹君辉、邵旭东等。

疲劳开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31825 占比:99.20%

总计:32083篇

疲劳开裂—发文趋势图

疲劳开裂

-研究学者

  • 刘柯军
  • 曹君辉
  • 邵旭东
  • 史志刚
  • 常连霞
  • 杨宇轩
  • 肖鹏
  • 陈星
  • 刘杰林
  • 姚明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伟; 王哲; 程经纬; 江慧丰; 陶元宏; 陈炜
    • 摘要: 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在循环充放气等复杂服役工况下易发生疲劳开裂、泄漏等损伤,需要及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声发射方法在线监测循环载荷作用后的复合材料气瓶升压-保压过程,分析声发射信号特征参量,探究气瓶损伤声发射检测定位与气瓶损伤位置关系,并对出现泄漏失效的气瓶进行渗透检测、目视检查和相控阵超声检测。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声发射监测能够准确识别复合材料气瓶疲劳开裂、泄漏等损伤,撞击数、计数、能量、定位信息等声发射监测数据能够作为气瓶损伤发生时间和位置的判据,渗透检测、目视检查和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声发射监测判据的准确性。
    • 田增; 王亚洲; 罗思海; 李国杰
    • 摘要: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强化(LSP)后加力燃烧室火焰探测器焊缝位置异常开裂原因,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和金相方法对激光冲击强化效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进行了观察。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了与观察到的焊缝缺陷相似的有限元模型,对焊缝缺陷的LSP处理及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材料完整性的区域经LSP处理后,表面会预置较大残余压应力,同时表面金属晶粒得到细化,疲劳裂纹会在焊缝缺陷位置萌生和扩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分层缺陷的焊缝经LSP强化后,冲击波会在分层缺陷处产生反射,造成分层位置发生开裂,形成裂纹源造成疲劳开裂。根据试验和仿真分析结果,为提升火焰探测器焊缝激光冲击抗疲劳效果,建议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
    • 董志鸿; 刘虎; 刘雪峰; 龚玫琳
    • 摘要: 某轻卡在四立柱振动台架上进行整车道路耐久模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后悬架副板簧疲劳开裂的问题,通过CAE方法对板簧总成进行非线性仿真分析,针对板簧薄弱区域进行优化改进。然后基于板簧总成等幅疲劳损伤与变幅疲劳损伤当量关系,对板簧疲劳仿真模型采用等幅循环加载,计算优化后的板簧总成与原板簧总成相对疲劳寿命比值,确保优化后的板簧能够满足整车四立柱台架耐久目标要求。最后将优化后的板簧总成搭载在整车上进行四立柱台架验证,满足了耐久目标要求。
    • 刘永超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振动声学技术检测螺栓裂纹缺陷的方法,并通过敲击试验、模态仿真模拟以及理论推导论证此方法对螺栓裂纹损伤识别的可行性。试验证明采用振动声学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螺栓裂纹缺陷的位置和深度,且对于M30×200 mm的螺栓最小可识别缺陷深度为2 mm,位于螺栓1/2及1/4位置的缺陷最易被识别,结合工程现场螺栓常见疲劳断裂形式,此方法可有效识别螺栓的疲劳开裂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另外,提出了振动声学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融合研究方向,为螺栓损伤检测提供智能化研究思路。
    • 林磊; 徐德城; 浦燕明; 刘寅立
    • 摘要: 为分析核电厂高压加热器疏水管道频繁疲劳开裂的根本原因,采用应变、振动和温度多参数连续监测的方法,对管道表面应变、振动加速度和表面温度的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疏水管道关键位置的应力范围,并基于3D雨流统计法计算交变应力幅。应力范围、交变应力、振动加速度和温度等多参数的综合分析表明,疏水阀间歇启闭引起的下游焊缝处交变应力过大,是造成疲劳开裂的根部原因,疏水管道设计布置不佳导致应力范围过大、焊缝内壁形态不良等促进了管道焊缝的内壁启裂及扩展。提出了改进管线设计、疏水阀选型、改变焊接形式等消除疏水管道疲劳开裂的建议。
    • 刘天佐; 刘献良; 赖云亭; 马芹征
    • 摘要: 为了探究某火电厂335MW亚临界锅炉分隔屏过热器管与托块焊接焊缝开裂的原因,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能谱分析等方法和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管子化学成分中C、Si、Mn、P、S、Cr、Mo、V元素含量均满足GB/T5310-2017要求;管子室温平均抗拉强度524MPa、屈服强度340MPa,断后伸长率31.0%,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2)金相组织2级轻度老化,可排除长时过热或短时过热导致管子开裂情况;(3)熔合区偏析带能谱分析及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偏析带出现了C元素含量显著升高的趋势。结合开裂部件在锅炉中的位置布置及受力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了焊缝开裂的原因:开裂焊缝所在管排频繁晃动,在管子与托块的角焊缝部位产生了较高的应力集中;管子和奥氏体焊缝的熔合区发生了碳元素的迁移,引起熔合区性能劣化,导致在熔合区产生蠕变裂纹。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采用镍基合金焊材、增加托块数量来分散受力、优化管子与托块的焊接结构等措施,以减小焊趾应力集中,减缓裂纹形成的相应建议。
    • 冯卫东; 菅永明; 龚华勇
    • 摘要: 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是表征沥青路面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在弯拉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开裂演化规律,基于室内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考虑5种应变水平,研究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随疲劳寿命比的衰减规律。定量分析不同应变水平下劲度模量衰减的三阶段特征,即疲劳寿命比少于10%的劲度模量迅速衰减阶段、劲度模量呈现线性下降趋势阶段以及疲劳寿命比大于90%的快速下降阶段。基于室内四点弯曲试验,采用离散元技术建立沥青混合料三维小梁弯曲模型。同时开展间接拉伸与蠕变试验获取了离散元模型材料参数,并实现宏观材料参数与细观参数转换。通过离散元计算获得劲度模量和相位角的衰变曲线,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弯曲疲劳过程中力链的发展表明,在疲劳寿命比达到0.7~0.8,集料和沥青砂浆之间的最大接触力超过该点的黏结力,力链发生断裂,造成裂缝贯通,使得沥青混合料发生断裂。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裂隙碎片的生成和发育,结果表明在疲劳寿命比0~0.2之间,裂隙碎片只有少量生成,在疲劳寿命比0.2~0.8之间,裂隙碎片个数呈线性快速增加,随后裂隙碎片增加的速度逐渐降低,裂隙碎片逐渐贯通形成宏观断裂裂缝。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张英伟
    • 摘要: 通过对某超超临界机组引风机断裂芯轴进行宏观形貌分析、材质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试验等,得出其失效原因为芯轴退刀槽处加工较粗糙,运行过程中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疲劳开裂,进而导致芯轴断裂。
    • 林吉
    • 摘要: 为解决组合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与现行规范适应性差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计算和现场性能验证,分析了福建省典型组合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预估方法与永久变形验算方法。结果显示,研究提出了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疲劳预估模型,可对HFM、低标号沥青混合料AC-25等疲劳性能进行准确评价;进一步提出了采用沥青层永久变形量和级配碎石层永久变形之和的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控制标准,开发了永久变形预估方法和模型,并基于95%置信度提出了福建地区的永久变形修正系数。研究构建的福建地区组合式柔性基层设计方法,可促进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新标准在福建省的应用、落实,推动福建省沥青路面设计技术的发展。
    • 朱勇战
    • 摘要: 以廊坊市光明桥为背景,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桥面结构体系,选取四种铺装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疲劳性能分析,并对组合桥面结构开展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体系,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各构造细节的疲劳应力幅值,理论上实现无限疲劳寿命;组合桥面体系UHPC层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设计荷载作用下,光明道立交桥组合桥面体系UHPC层顺桥向、横桥向均未出现裂纹;名义应力达到19.4 MPa时,出现0.05 mm宽裂纹。UHPC组合桥面具有超高的力学能力和耐久性,能够满足组合桥面结构体系的使用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