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层土壤

深层土壤

深层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园艺、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5717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求是学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深层土壤的相关文献由10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斌、杨华勇等。

深层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717 占比:99.88%

总计:75811篇

深层土壤—发文趋势图

深层土壤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斌
  • 杨华勇
  • 鄢盛超
  • 王洋
  • 刘佳
  • 姜德富
  • 姜柏成
  • 姜芳
  • 庞绪贵

深层土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超玉; 贾小旭; 刘晨; 牛晓倩; 王洋
    • 摘要: 土壤深层碳库巨大,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理解深层土壤碳循环,分析深层土壤为主题的全球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库,获取近25年以深层土壤为主题词的土壤碳循环研究文献(280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别对年文献发表量、研究区分布、研究主题热点等进行了统计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间,以深层土壤为主题词对土壤碳循环研究的发文数量逐渐增长,尤其是2010-2020年期间;(2)不同研究主题对深层土壤的定义不同,其中以土壤碳储量为主题的研究对深层土壤的定义深度最深,52.2%的文献对深层土壤定义深度超过60 cm;(3)农林、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和生态学是深层土壤碳循环研究的主要领域;(4)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环境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碳稳定性及碳剖面垂直变化的影响方面;(5)近几年,研究主题逐渐向微生物群落、激发效应、碳组分、碳稳定性等转变,研究对象扩展到了北极永久冻土。
    • 摘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年5月16日大型拖拉机,比许多恐龙还重,会破坏深层土壤一辆顶级农用拖拉机比非洲大象还高。满载谷物的联合收割机重达36吨,相当于一小群厚皮动物的重量。当这些“机械野兽”在田野里缓慢穿过时,它们的巨大重量会慢慢地压碎土壤,使植物的根系难以生长。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全球未来几十年20%的耕地减产。在机械化耕作中,压实长期发生在土壤表层,即低于50厘米的土层。许多农场在准备种植的季节都会耕犁表土,这样的压力基本上就不是问题。但是,50厘米以下地层的压实程度往往超过安全限度。
    • 宋运红; 杨凤超; 刘凯; 戴慧敏; 许江; 杨泽
    • 摘要: 地统计学和多元数据分析是讨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的有效方法。对比不同地质背景区表层和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提供依据。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以农业生产为主。本次以三江平原为典型地区,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影响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对表层和深层土壤进行取样,计算As、Cr、Cu、Hg、Ni、Cd、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最小值、最大值、中值、平均值、变异系数及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土壤环境质量优越,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除Cd外)As、Cr、Cu、Hg、Ni、Pb和Zn含量均略低于深层土壤;元素富集系数均小于2,仅有个别点位的表层Cd、Hg、As富集系数存在较大的值;通过地统计学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5种成土母质区域,确定了表层和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Cr、Cu、Ni和Zn的主要物质来源于成土母质,Cd、Hg、As在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
    • 刘强
    • 摘要: 田菁又称涝豆、碱青,为豆科田菁属植物。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在淮河流域种植的基本上是一年生田菁。田菁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和活化难溶性养分,田菁植株是一种优质的肥料和饲料,营养成分丰富,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作为饲用和培肥地力的效果明显。田菁经过粉碎还田后,土壤团粒结构明显增加,土壤容重变小,土壤间隙变大,土壤的持水和排水能力也有明显的变化。所以田菁粉碎还田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还可以提供较多的有机质和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盐碱地种植田菁,可以降低耕地土壤的盐分含量,还可以改良土壤。田菁的种子可以提取化工原料所需的田菁胶。在生产中,田菁适宜夏季早播,大多作压青用。
    • 宗巧鱼; 艾宁; 刘广全; 刘长海; 冯辽辽; 张智勇; 刘姣; 郝宝宝
    • 摘要: 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示范基地不同撂荒年限山地枣林(Ziziphus jujuba Mill.)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该地区0~340 cm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及撂荒年限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撂荒年限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达到整个土壤剖面的60%。在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撂荒年限的增加呈正相关,撂荒20年(a)有机碳含量最高(12.62 g/kg),撂荒1 a有机碳含量最低(7.82 g/kg)。土壤深层有机碳(200~340 cm),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撂荒年限间差异不显著。撂荒1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显著相关;撂荒3 a和6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显著相关;撂荒20 a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氮、砂砾含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撂荒年限对土壤深层有机碳的分布影响较小。
    • 王乔林; 宋云涛; 吕许朋; 彭敏; 周亚龙; 韩伟; 王成文
    • 摘要: 基于云南省西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采用具有稳健特性的中位数表征深层土壤52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对比分析了不同成土母质和用地类型的元素分布特征和富集贫化规律,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从元素组合特征角度剖析了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成因机制.结果 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铁族元素、亲铜元素、矿化剂和卤族元素、稀有稀散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钨钼族元素、造岩元素等多数元素基准值偏高;碱土金属等元素基准值明显偏低,其中CaO和Na2O基准值仅为全国水平的13%和7%;成土母质是土壤元素基准值的主要控制因素,用地类型对基准值有一定的影响;区内土壤中铁族元素TFe2O3、V、Co、Cr高基准值主要受基性成土母岩的控制,W、Sn、Pb主要与中高温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生命元素C、N、S、P、Se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有关;母岩母质类型及风化淋滤作用、矿化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黏土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基准值特征,其中母岩的风化作用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为区域资源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信息.
    • 谢万里
    • 摘要: 在土壤结构和理化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下,广场和道路种植池中的树木生长受到不良影响.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竖向深井填充给排水复壮技术,恢复理想的土壤环境和给排水系统,让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旨在为同类环境条件下植物土壤改良提供借鉴和参考.
    • 焦克; 张旭博; 徐梦; 刘晓洁; 安前东; 张崇玉
    • 摘要: 深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对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和能量循环转化过程不可或缺,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暗针叶林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土壤垂直剖面的变化特征,对深入认识高寒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特征及全球变化影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带表层(0-20 cm)和底层土壤(40-60 cm)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分子生态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土壤深度显著影响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P<0.01).不同微生物种群对土壤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剖面加深而显著降低,而古菌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则显著增加.分子生态网络分析发现,真菌网络以负相关连接为主(占总连接数65%-98%),而细菌网络以正相关连接为主(69%-75%),真菌和细菌网络中正相关连接的比例均随剖面加深而增加.底层土壤真菌和细菌网络的平均连接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均高于表层土壤,说明微生物网络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复杂.真菌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和模块性在底层土壤均大于表层土壤,意味着真菌网络应对环境变化的稳定性随剖面加深而增加,而细菌网络则正相反,在表层土壤的稳定性更强.真菌网络中连接节点的个数随剖面加深而增加,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是连接网络模块的关键菌种;在细菌网络中模块枢纽和连接节点则随剖面加深而降低,并且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等关键种群在分子生态网络中的功能在表层和底层土壤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藏东南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带深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表层土壤有显著差别,揭示影响深层土壤微生物网络构建和稳定的关键种群,对深入理解和预测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有重要意义.
    • 朱鑫; 汪实; 陈恩
    • 摘要: 基于珠江下游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雷州半岛872件深层土壤样中的54项元素或指标含量进行分析,并与地壳、中国土壤C层元素和广东省土壤C层元素含量(12项指标)进行对比,讨论了不同成土母质类型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雷州半岛深层土壤元素变异性较大,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整体不高,不同成土母质类型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差异明显.深层土壤元素继承了成土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体现了区域地质背景与成土母质类型的多样性,以火山岩类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深层土壤富集铁族元素、分散元素,花岗岩类风化物富集造岩元素、钨钼族元素、放射性元素和稀有稀土元素.
    • 沈晗悦; 王敏敏; 梁潇瑜; 信忠保; 闫腾飞
    • 摘要: 为探明河北坝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林土壤性质差异及土壤性质内在联系.以河北坝上地区的5种不同类型植被为对象,探讨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砂土、壤质砂土、砂质壤土等3种土壤质地类型,土壤中砂粒含量为(74.10±5.78)%;5种不同植被类型0~160 cm 土层土壤密度差异不显著,防护林对土壤密度的改善程度不明显;各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樟子松与草地之间,樟子松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砂粒质量分数与草地相比分别显著增加49.79%、21.40%(P<0.05),其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显著低于草地(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黏粒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4种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林中,樟子松防护林土壤稳定性更强,对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土壤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黏粒质量分数变化是土壤性质变化的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