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腔肿瘤

盆腔肿瘤

盆腔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2194篇;相关期刊344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妇科肿瘤放疗第一届第二次大会暨2015年妇科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2015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首届钱江国际肿瘤外科高峰论坛等;盆腔肿瘤的相关文献由208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勇、张杰、李伟等。

盆腔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1 占比:1.66%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2194 占比:98.29%

总计:42929篇

盆腔肿瘤—发文趋势图

盆腔肿瘤

-研究学者

  • 张勇
  • 张杰
  • 李伟
  • 杨静
  • 王俊杰
  • 严春寅
  • 任敏
  • 任莹坤
  • 吴沛宏
  • 姜中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英; 胡凌云; 张福洲; 吴杰
    • 摘要: 目的探讨CT、MRI对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盆腔SFT的CT与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例盆腔SFT均为单发,其中5例呈类圆形,1例呈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体积均较大,肿瘤大多为实性,均位于盆腔内腹膜外间隙、骶前区域;CT平扫表现7例瘤体密度均匀/混杂,2例合并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持续性强化,并见肿瘤血管;MRI平扫表现为5例T_(1)WI呈略低信号,T_(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所有瘤体内均见肿瘤血管流空效应;7例盆腔SFT中5例良性,2例恶性,肿瘤表面及瘤内血管丰富,免疫组化CD34、CD99、CD117、Vimtin、Bcl-2及Ki-67阳性。结论盆腔SFT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多数病例作出正确诊断。
    • 曾玉萍; 唐杰; 聂婕妤; 陈萍
    • 摘要: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女性少见。本研究报告3例女性DSRCT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3例于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DSRCT患者,均为女性。病例1,15岁,因中腹部隆起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腹部隆起处触及肿物,质稍软,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升高(223.13 U/ml)。腹部超声:中腹部见25.4 cm×11.3 cm混合回声包块,实性部分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 施江宏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10~2020-08我院67例盆腔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并接受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记录MRI检查、CT检查及联合检查结果,比较MRI、CT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符合率,并分析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结果:67例盆腔肿瘤患者经MRI检查符合率为80.60%,CT检查符合率为77.61%,MRI、CT联合检查符合率为95.52%;MRI联合CT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MRI诊断及CT诊断(P<0.05);另外经Kappa检验显示,MRI联合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5,P<0.05)。结论:MRI联合CT可提高盆腔肿瘤诊断符合率,且与病理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有利于临床早期辨证治疗。
    • 王亚玲; 居胜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占位MRI定位分析思路及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5年10月—202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女性盆腔占位患者1 063例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纳入40例MRI报告定位错误患者,观察病灶与腹膜的关系、病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病灶血供来源。结果 MRI报告定位误诊40例中,腹膜内外间隙定位错误5例(12.5%),腹膜外间隙病灶器官来源定位错误1例(2.5%),腹膜内间隙病灶器官来源定位错误34例(85.0%)。MRI报告定位肿瘤来源于卵巢,病理为非卵巢来源26例;MRI报告定位肿瘤非卵巢来源,病理为卵巢来源12例,以上两种类型占所有定位误诊病例的95.0%(38/40)。结论 女性盆腔肿瘤定位诊断是最终定性及精确诊断的前提,首先判断病灶位于腹膜内还是腹膜外间隙,再判断病灶是否卵巢来源,寻找正常卵巢结构及追踪卵巢静脉对腹膜内间隙占位定位至关重要。
    • 黄贵
    • 摘要: 目的:探讨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在诊断盆腔肿瘤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2月甘州区人民医院经CT及MRI检查的盆腔肿瘤患者61例(84个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源性65个(恶性51个和良性14个)及非卵巢源性19个,分析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对盆腔肿瘤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T及MR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1例盆腔肿瘤患者中共84个肿瘤病灶,70个显示141条血管进入肿瘤内部或相连,其中24个显示1条,21个显示2条,25个显示3条。影像学检查可见:卵巢源性肿瘤70个和非卵巢源性肿瘤14个。65个卵巢源性肿瘤中影像学检查提示恶性交界性46个和良性19个。采用CT及MRI检查对盆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84.52%、灵敏度93.85%、特异度52.63%、假阳性率47.37%、假阴性率6.15%,表明一致性高(Kappa=0.801)。采用CT及MRI检查对卵巢源性肿瘤的定性准确率76.92%、灵敏度80.39%、特异度64.29%、假阳性率35.71%、假阴性率19.61%,表明一致性高(Kappa=0.784)。结论:CT及MRI显示卵巢血管和输卵管对盆腔肿瘤定性及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高婉仪; 曾永威; 廖敏仪; 秦福杰; 唐廷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J管预置术对盆腔肿瘤治疗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盆腔肿瘤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术前不同置管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置管)和预置组(38例,接受超声引导双侧双J管预置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预置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9.32±24.1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6.84±27.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置组患者的输尿管损伤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J管预置术能够有效预防盆腔肿瘤治疗中的输尿管损伤,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李克婷; 姜中慧; 杨宏宇; 孙传青; 李微; 田家玮; 任敏
    • 摘要: 目的对Mainz超声评分系统进行补充改良,探讨其鉴别盆腔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5例患者,共275个盆腔肿块,肿块根据病理学分为良性组(198例)和恶性组(77例),其中恶性组包括交界性肿瘤12例。两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对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能量多普勒(3D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3D-PDU)检查,其中一位医师应用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对肿瘤进行评分,绘制ROC曲线;另一医师则根据肿瘤的超声特征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对肿瘤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再选一名年轻医师应用改良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结果255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检查出盆腔肿块275个,其中良性组184例患者198个肿块,双侧14例,单侧170例;恶性组71例患者77个肿块,双侧6例,单侧6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3分时,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5%、73%、90%,而应用二维超声结合3D-PDU检查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71%、63%、75%。年轻医师应用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79%、83%、76%,与高年资医师比较的Kappa指数为0.77。结论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应用性较好。
    • 吴舒鑫; 郑祖安; 宋绪苗
    •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呼吸监测(RPM)技术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2月盆腔肿瘤放疗患者70例,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CT模拟定位时采用RPM监测患者呼吸状态稳定后定位扫描,对照组常规方法定位扫描,利用锥形束CT采集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信息同时记录当次放疗是否重复摆位,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摆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Y、Z轴线性方向、X轴旋转方向误差及重复摆位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患者在行CT模拟定位时应实时关注其身体状态变化,采用实时呼吸监测可有效的观测患者是否有紧张情绪或其他身体不适,避免了CT模拟定位时患者异常身体状态引起的放疗误差,可显著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及效率。
    • 凌莹; 桂龙刚; 李军
    • 摘要: 目的:研究ExacTrac X射线图像引导系统(ETX)在盆腔肿瘤的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中的摆位误差纠正精度。方法:选择24例盆腔肿瘤SBRT患者,在SBRT治疗前,先用ETX获取六维治疗床校正前的误差和校正后的残余误差,再利用锥形束CT(CBCT)获取验证误差,并对获取的上述三组误差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六维治疗床校正前各方向上的误差值相对较大,其中Xt范围为-7.88~7.37 mm,Yt范围为-7.7~8.37 mm,Zt范围为-7.43~7.82 mm,Xr范围为-2.78°~2.43°,Yr范围为-2.38°~2.21°,Zr范围为-2.51°~2.46°;ETX校正后的残余误差比校正前的预摆位误差明显减少(P94%)落在了0~1 mm误差的区间上。结论:对于盆腔肿瘤SBRT,ETX的误差纠正能力媲美CBCT,可以代替CBCT,满足高精度的治疗要求。
    • 朱小月; 江柯炜; 陈海娇; 朱琳; 张婷; 刘鹏飞; 吴群英; 王坚; 殷华芳; 沈卫东
    • 摘要: 目的:研究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肠道菌群变化,并分析其与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预测放射性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江阴临床学院收治的17例首次接受盆腔放疗患者,按照RTOG/EORTC放射反应分级标准分为无症状组、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16S rD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放疗后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明显下降,且放疗前后组间β多样性也存在差异(Stress<0.1)。放疗前重症组患者粪便中Castellaniella属显著高于轻症组和无症状组(P<0.05)。随着放疗剂量累计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变化幅度与放射反应严重等级相关。放疗第3周重症组血清LPS、TNF-α、IL-1β及粪便HMGB1水平高于无症状组和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肠道菌群丰度Chao1指数与血清LPS、TNF-α及粪便HMGB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5、-0.516、-0.623,均P<0.05);代表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与血清LPS呈负相关(r=-0.550,P<0.05)。结论:肠道菌群可能在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通过检测患者肠道菌群Castellaniella可预测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从而为预测及防治放射性肠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