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8F氟脱氧葡萄糖

18F氟脱氧葡萄糖

18F氟脱氧葡萄糖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53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18F氟脱氧葡萄糖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重阳、吴宁、郑容等。

18F氟脱氧葡萄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533 占比:99.84%

总计:107708篇

18F氟脱氧葡萄糖—发文趋势图

18F氟脱氧葡萄糖

-研究学者

  • 丁重阳
  • 吴宁
  • 郑容
  • 张雯杰
  • 李天女
  • 刘瑛
  • 梁颖
  • 王淑侠
  • 高硕
  • 于丽娟

18F氟脱氧葡萄糖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平; 金琳芝; 田雨; 赵亚飞; 田疆; 张昊; 刘治国; 杨国仁; 王能超
    • 摘要: 目的观察组合扫描方案对改善^(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75例需接受PET/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采集时间行PET/CT检查,观察A、B和C方案及3种组合方案对^(18)F-FDG PET/CT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A、B、C 3组每公斤体质量放射性计数、肝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及纵隔SUV_(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拟结果显示,显像剂总剂量为1850、3700及5550 MBq时,采用组合方案可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达7400 MBq及以上时,采用组合方案可使单位时间内检查数量增加1~2例并缩短总检查时间;总剂量相同情况下,采用组合方案,显像剂例均成本低于单一方案。结论采用不同^(18)F-FDG注射剂量和PET床位采集时间组合方案有助于增加检查例数、缩短总检查时间,提高PET/CT工作效率;必要时分批运输显像剂可进一步降低例均成本。
    • 陈思鹭; 刘萌
    • 摘要: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可通过自动、高通量方法自PET/CT图像中提取大量定量特征。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进一步推动了^(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恶性肿瘤预后研究的进展,有望更好地指导临床管理恶性肿瘤患者。本文对^(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用于评估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进展进行综述。
    • 王莉翠; 陈娜; 周依舒; 黄劲柏(审校)
    • 摘要: 常规^(18)F-FDG PET/CT静态显像在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能通过标准化摄取值等代谢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但静态显像无法提供病变的示踪动力学信息。近年出现的动态显像技术能够连续评估某一时间段内病变的代谢变化过程,并可应用净摄取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与静态显像相互补充,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就^(18)F-FDG PET/CT静态及动态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曾玉萍; 唐杰; 聂婕妤; 陈萍
    • 摘要: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女性少见。本研究报告3例女性DSRCT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3例于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DSRCT患者,均为女性。病例1,15岁,因中腹部隆起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腹部隆起处触及肿物,质稍软,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升高(223.13 U/ml)。腹部超声:中腹部见25.4 cm×11.3 cm混合回声包块,实性部分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 陈晓琳; 边艳珠; 胡玉敬; 张新超; 杨双臣; 宋国庆; 李康
    • 摘要: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多参数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肺内占位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性质将其分为恶性组(83例,淋巴结232枚)和良性组(91例,淋巴结230枚);比较组间纵隔淋巴结参数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LP),以标准化重要性>50%的参数建立评估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判断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效能;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恶性组纵隔淋巴结参数与NSCLC原发灶参数的关系。结果组间纵隔淋巴结短径、纵横比,坏死、脂肪、钙化占比,对称分布比例,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淋巴结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50%,以之鉴别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657、0.776及0.772,联合应用的AUC为0.831。恶性组纵隔淋巴结SUV_(max)、TLG与NSCLC原发灶SUV_(max)均呈正相关(r=0.318、0.151,P均<0.05);纵隔淋巴结是否位于原发灶同侧与NSCLC原发灶长径及SUV_(max)均呈负相关(r=-0.139、-0.201,P均<0.05),纵隔淋巴结是否分布对称则与NSCLC原发灶长径及SUV_(max)均呈正相关(r=0.164、0.161,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参数可用于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短径、纵横比、SUV_(max)及MTV效能较高。
    • 王洁; 庞华; 夏铸; 雷成明; 贾建华
    • 摘要: 目的比较^(18)F-氟代胆碱(FCH)PET/CT、^(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及超声(US)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HPT患者,术前2个月内均接受^(18)F-FCH PET/CT、^(99)Tc^(m)-MIBI SPECT/CT及US检查;以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为参考,评估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于34例共切除90处甲状旁腺病灶,病理证实其中81处为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组织,7处为甲状腺组织,2处为淋巴结。^(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19%(69/81)、100%(55/55)、100%(69/69)、82.09%(55/67)及91.18%(124/136),^(99)Tc^(m)-MIBI SPECT/CT分别为74.07%(60/81)、90.91%(50/55)、92.31%(60/65)、70.42%(50/71)及80.88%(110/136),US分别为65.43%(53/81)、98.18%(54/55)、98.15%(53/54)、65.85%(54/82)及78.68%(107/136)。^(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效能高于^(99)Tc^(m)-MIBI SPECT/CT和US(Z=2.290,P=0.022;Z=2.496,P=0.013)。结论^(18)F-FCH PET/CT、^(99)Tc^(m)-MIBI SPECT/CT及US 3种方法中,^(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效能最高。
    • 祝安惠; 张卫方
    •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RCC)伴下腔静脉(IVC)癌栓侵及IVC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IVC癌栓取出术的RCC患者,根据病理所见癌栓是否侵及IVC壁将其分为侵犯组(n=26)及无侵犯组(n=16),比较2组PET/CT及临床资料,观察各指标预测癌栓侵及IVC壁的效能。结果PET/CT检出42例癌栓,检出率100%(42/42);检出10例血栓,检出率90.91%(10/11);正确分级39例癌栓,低估3例。侵犯组癌栓比显著高于无侵犯组(P<0.05);以1.34为最佳截断值,根据癌栓比预测癌栓侵及IVC壁的敏感度为50.00%,特异度为93.70%,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0.52,0.85),P=0.049],标准误为0.083。结论术前^(18)F-FDG PET/CT有助于预测RCC伴IVC癌栓侵及IVC壁;癌栓比达1.34提示IVC壁受侵。
    • 韩冬; 沈聪; 王卓楠; 于楠; 段小艺
    • 摘要: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判断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100例乳腺癌患者,包括HER2(+)组28例、HER2(-)组72例,比较组间PET/CT参数,包括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及其标准差(SD)、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及肿瘤代谢体积的差异。于标准化后的PET图像中手动分割病灶ROI,获取其影像组学特征,根据降维后的影像组学特征及其系数的线性加权获得病灶影像组学风险评分(RRS);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判断乳腺癌患者HER2状态的效能。采用Bootstrap 1000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计算校正AUC,并以DeLong检验比较。以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患者净获益情况。结果HER2(+)组病灶SUV_(max)、SUV_(mean)及SD均大于HER2(-)组(P均<0.05)。共获取704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最终获得10个非零系数的特征用于计算RRS,HER2(+)组RRS大于HER2(-)组(P<0.001)。以RRS判断乳腺癌患者HER2状态的AUC大于病灶SUV_(max)、SUV_(mean)及SD(P均<0.05),其诊断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77.7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RS可在较大概率阈值范围内带给患者更多净获益。结论^(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用于判断乳腺癌HER2状态具有一定价值。
    • 李隆敏; 高洪波; 李赟; 金从军; 谢慧梁; 赵春元; 李征; 李娜; 刘海春; 张晓勇; 邵玉军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多模态显像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骨转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PCC/PGL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均伴骨转移且已行以上三种检查(检查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内)。以病理、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骨转移的诊断依据。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检测PCC/PGL骨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转移的价值。结果:30例PCC/PGL患者共检查出骨异常病灶302处,确诊为骨转移病灶271处。^(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92.00%、96.30%、99.60%、54.17%、92.38%;96.00%、92.59%、99.25%、69.44%、95.70%和88.39%、62.86%、94.78%、41.51%、85.43%。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最高,^(131)I-MIBG显像特异性最好。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经McNema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MIBG显像可作为PCC/PGL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指导后续^(131)I-MIBG治疗,^(18)F-FDG PET/CT显像和^(99)Tc^(m)-MDP-WBS可作为可疑病灶^(131)I-MIBG显像阴性时的有效补充。
    • 刘睿; 黄晓红; 杨凡慧; 游金辉
    • 摘要: 肺癌(lung cancer,LC)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85%)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5%)两种类型,NSCLC患者预后普遍较差。骨骼被认为是LC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1]。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会破坏骨骼的完整性,以致骨骼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的出现,主要包括了骨骼疼痛、脊髓受到压迫、血钙的升高以及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等,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可导致死亡病例的出现。据统计,超过35%的LC患者出现骨骼转移病灶,而尸检时更是高达50%的LC患者出现骨转移凭证[2]。不过目前为止,针对发生骨转移的治疗方案通常都是姑息性的[1],大多是抑制骨吸收过程以保持骨骼的强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并预防SREs的发生。因此在发生SREs之前诊断骨转移的发生及对LC患者进行明确分期对制定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