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病原真菌

病原真菌

病原真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1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基础医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14848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菌物学报、生物技术通报、中国真菌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五届(2015)中国兔业发展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农药学科教育科研研讨会暨赵善欢学术思想与研究实践讨论会、2014年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病原真菌的相关文献由26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曹坳程、李园等。

病原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0 占比:3.74%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14848 占比:95.80%

总计:15499篇

病原真菌—发文趋势图

病原真菌

-研究学者

  • 刘刚
  • 曹坳程
  • 李园
  • 王秋霞
  • 郭美霞
  • 颜冬冬
  • 欧阳灿彬
  • 李若瑜
  • 毛连纲
  • 刘伟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佳育; 胡伟; 杨智宇; 杨洪一; 李丽丽
    • 摘要: 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宿主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宿主矿质元素水平,保护植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植物根部微生态系统中包含大量不同种类的真菌,如病原真菌、腐生真菌、植物内生真菌等。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部微生态系统中不同真菌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微生物互作网络,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对菌根真菌与植物内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析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部微生态系统中不同真菌之间的互作机制、维持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 李娟; 刘晓红; 宋洁
    • 摘要: 为明确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病原真菌及其生长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自发病部位分离获得1株真菌CCBH-L,经柯赫法则确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CBH-L为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该病原菌在感染初期,通过竞争生长空间和营养物质,影响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和原基分化,导致子实体畸形,后期菌丝体蔓延至已经形成的子实体,导致子实体生长受阻。该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C,可见,高温利于该病原菌的生长,其生长的适宜p H值为6.0~8.0,适宜含水量为60%~75%。因此,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20°C以下,可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长,降低感染率。
    • 刘春燕; 丁捷; 邓尚贵; 秦文; 刘艳
    • 摘要: 目的:控制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的真菌性病害。方法:以四川省14个种植基地的蓝莓果实为试材,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针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及有效天然抑菌成分筛选。结果: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有Q1W1(Aspergillus niger)、Q1W11(Aspergillus tubingensis)、Q2W13(Neofusicoccum parvum)、Q2W19(Neopestalotiopsis sp.)、Q2W20(Fusarium graminearum)、Q2W22(Alternaria alternata)、Q2W26(Mucor fragilis)、Q3W7(Penicillium sp.)、Q3W25(Cladosporium xylophilum)9种。其中Q1W1是优势菌株,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Q2W19、Q2W22、Q3W7和Q3W25是亚优势菌株,分离频率大于10%。Q1W1、Q2W19、Q2W22、Q3W7和Q3W25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C。光照对Q1W1、Q2W19、Q2W22和Q3W25的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对Q3W7的无影响。15种精油组分中以麝香草酚的广谱抑菌活性最好,其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的EC_(50)范围为30~50 mg/L,而麝香草酚水溶液直接用于蓝莓采后真菌防治的实际施用浓度不应高于50 mg/L。结论:麝香草酚对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较好。
    • 蒋旭东; 丁新华; 王小武; 付开赟; 袁梓涵;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贾尊尊; 郭文超; 王志方; 杨新平; 代金平; 谢玉清; 周留艳; 冯蕾
    • 摘要: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 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何俊烺; 何景超; 华宏伟; 周易; 程东美
    • 摘要: 为探明在玉米地被真菌感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致病菌种,丰富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以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材料,对采集到的草地贪夜蛾僵虫体进行常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核糖体内转录区间(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活性。经鉴定,从感病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ZHKUMR1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菌株ZHKUMR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虫后,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为4.24×10^(5)CFU/mL,最适致病浓度为5×10^(8)CFU/mL,接菌9 d后幼虫半数致死时间(LT_(50))为4.39 d,累计校正死亡率达97.62%。自玉米地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高致病性,可作为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菌剂开发应用。
    • 李吉二; 温思思; 张羽加; 金洛稼; 赵伟春
    • 摘要: 为了鉴定引起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灰霉病的病原真菌,于2015年-2019年收集浙贝母灰霉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获得10株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进一步以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NA聚合酶亚基Ⅱ(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Ⅱ,RPB2)、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为DNA条形码,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运用CodonCode Aligner拼接序列及BLAST分析,这10个菌株序列相同,为同一菌株,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用MEGA 10.1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此菌株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相应序列的一致性为100%。盆栽接种法检测表明此菌株可引起浙贝母灰霉病。据此认为浙贝母灰霉病的病原真菌是灰葡萄孢而非普遍认为的椭圆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
    • 李晨芹; 李军乔; 王鑫慈; 牛永昆; 曲俊儒
    • 摘要: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2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5°C,菌丝致死温度为64°C(10 min),全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pH值5.0~12.0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弱碱条件更利于其生长和产孢。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部分碳、氮源可以促进菌株D2产生绿色色素。D2菌株对氮的有效利用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而铵态氮更利于其产孢。因此,在蕨麻人工种植田间应当多注意田园卫生和水肥管理,防止蕨麻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 兰玉菲; 唐丽娜; 李秀梅; 李晓颖; 孔怡
    • 摘要: 对山东地区引起食用菌蛛网病的Cladobotryum属3种病原真菌(Cladobotryum mycophilum、Cladobotryum varium和Cladobotryum protrus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C.protrusum菌丝生长最快,生长速度达1.47 cm·d^(-1);C.mycophilum和C.protrusum菌丝在培养后期会产生红色色素,而C.varium即使培养时间长达35 d也不产生红色色素;C.mycophilum和C.protrusum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C,C.varium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C~25°C;C.mycophilum和C.varium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麦芽糖,适合C.protrusum菌丝体生长的碳源包括果糖、蔗糖和麦芽糖;C.mycophilum菌丝体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C.varium和C.protrusum菌丝体生长最适氮源均为酵母膏;C.mycophilum、C.varium和C.protrusum菌丝体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9°C、46°C、48°C。
    • 武亚敬; 于祎飞
    • 摘要: 该文综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和国内外白僵菌、绿僵菌、玫烟色棒束孢在防治美国白蛾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吴远慧; 冯冬梅; 王世宁; 陈雷刚; 杨晓静
    • 摘要: 目的为张家口地区甲癣病原真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选取医院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甲癣患者512例,分析张家口地区甲癣病原真菌的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有甲癣患者366例,检出病原菌366株,其中以红色毛癣菌(19.95%)、犬小孢子菌(21.86%)、念珠菌(11.48%)及絮状表皮癣菌(10.66%)为主。犬小孢子菌(50例)、铁锈色小孢子菌(10例)以男性为主,青霉菌(4例)、念珠菌(32例)以女性为主;主要以31~40岁(138例)的感染人群为主;培养阳性菌群患者对克霉唑、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96%和21.86%,对两性霉素和特比萘芬的耐药率分别为12.57%和3.28%。结论张家口地区甲癣病原真菌以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为主,对两性霉素、特比萘芬的耐药性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