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道
画道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0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专利文献65489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文化月刊、儿童音乐、美术等;
画道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学、李学更、刘丽等。
画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5489篇
占比:99.83%
总计:65602篇
画道
-研究学者
- 张明学
- 李学更
- 刘丽
- 张乾元
- 张景鸿
- 李德仁
- 汤小小
- 汪哲
- 万小宁
- 何涛
- 余宗宝
- 傅抱石
- 公明
- 兰洋
- 冯晓林
- 刘怡涛
- 刘秉刚
- 勇力
- 卢坤峰
- 叶朗
- 吴松生
- 吴涧风
- 周君祥
- 周汝昌
- 唐雪元1
- 夜雨穿云
- 姚海彬
- 姜永安
- 孔令忠
- 孙宜生
- 宋玉麟
- 小小
- 张丽
- 张友宪
- 张广志
- 张白露
- 张赤1
- 张道森
- 张郁乎
- 徐光聚
- 徐建融
- 徐红梅
- 掩月
- 曹先兵
- 李强
- 李振
- 李燕
- 李雪峰
- 杜为政
- 杨奇斌
-
-
-
-
李学更
-
-
摘要:
戏剧的包装,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具体表现就是戏剧本身形式的艺术美,另有脸谱.本文通过张大千先生所论述的戏剧包装的"大""亮""美"的艺术精神,对比了戏剧包装的艺术精神与绘画"艺道"的相通本质,并最终得出结论:戏剧包装艺术精神的"大""亮""美"是"艺道"的最终表现.
-
-
张赤1
-
-
摘要: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清以来,高峰叠峦,江南灵域,大家辈出,贤哲们翔察笔墨天机,精探画道密丛,画家何新来,正是在这片神机显发的艺术热土上,汲取传统之琼浆甘饴成长起来,张立辰名家工作室的浸润历练,更使他正理明心,精勤向道,遂而笔耕墨耘,炳心酌理;阔步挥洒,思扣妙机;生姿逸态,灵趣往来;艺海深行,弥纶有序。苏东坡曾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创作不专系于形用的谨细,游离于有无之境;不拘于陈式的藩篱,遵循生活的指引。
-
-
唐雪元1
-
-
摘要:
何谓焦墨画?即用干枯的墨色,运用国画中的枯笔技法作画。这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不仅要求画家有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底,还需要渊博的学识,被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途。因其曲高和寡,故而众多画家望而却步。然而,于宗孝研究焦墨画已有二十多年了。
-
-
余宗宝
-
-
摘要:
黄镇洋1978年4月生于福建平和。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漳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诗书大雅,画道难穷。只有丘壑在胸,方能笔底波澜。黄镇洋先生用痴心拥抱书法艺术,用行动践行一位书法家的责任与担当。这便是他的世界,一铺纸、一泓墨、一管笔、一颗心、一点痴……
-
-
李振
-
-
摘要:
陈玉圃在对传统绘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对当代画坛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思考,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画发展规律的画道思想。通过梳理“画道”思想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及其对当今画坛的意义等,揭示画道思想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是中国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张白露
-
-
摘要:
重视画法与画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普遍原则,画法与画理体现了中国画道的精神,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相通.画法是绘画的技术法则,是形而下的画面语言表现手段;画理是绘画的哲学原理,为形而上的理论指导原则.画法有常程,并无定象;画理有常理,具有对画法的规定性.画法与画理的关系,决定了在画之常理的范围内,画家创作时可以随意而行、随情而变、随理而定.
-
-
-
马琳
-
-
摘要:
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曾经就中国明末清初的绘画做过这样的评述:在17世纪的中国绘画里,最显著且最具艺术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是北宋山水风格的复兴,这当中涵摄了中国固有的技法以及中国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这两者互相辐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