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技法
绘画技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299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工艺美术、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448种,包括收藏家、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现代化学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等;绘画技法的相关文献由1152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晏、陈传席、亦白等。
绘画技法
-研究学者
- 薛晏
- 陈传席
- 亦白
- 刘星
- 徐建融
- 叶华
- 周京新
- 孙克
- 尚辉
- 李书成
- 李人毅
- 李冬梅
- 李爱国
- 程大利
- 赵权利
- 郎绍君
- 仇健
- 伊铭
- 余洋
- 余萍
- 冬雨
- 冯远
- 刘佳林
- 刘自珍
- 卢禹舜
- 吴刚
- 吴悦石
- 周国军
- 宜泉
- 尚扬
- 尹艳芝
- 庞伯元
- 庞思建
- 张士增
- 张旺
- 张森
- 张玲
- 张秀山
- 彭莉萍
- 徐勇民
- 徐恩存
- 徐汐朦
- 徐鼎一
- 戴士和
- 曲燕
- 曾荣
- 朱凌云
- 朱海刚
- 李亮之
- 李凌
-
-
张遥;
李博;
郑宇;
马显军;
郭宏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0年
-
摘要:
壁画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实物遗存.这种通过图像和色彩表达作者设想、装饰建筑、宣传思想、宗教崇拜的绘画存在于历史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因历史上宗教活动、生产生活使用等人为因素干预,多处壁画表面存在烟熏,壁画内容被覆盖,常规方法无法识别绘画内容与风格.国内外至今没有无损且有效的技术手段完全清除烟熏层,致使此类壁画信息无法显现并解读.由于壁画绘制所使用的各类颜料对红外光吸收性存在差异,在红外光源的照射下,各物质形成反差,从而实现区分.利用红外光这种具有"穿透物质表层"的特性,可探测烟熏下壁画内容.红外摄影技术很早便在大型佛教石窟壁画的研究中有所运用,之后该技术未能广泛地应用于古代壁画研究中,尤其是中小型石窟壁画.应用红外摄影技术对甘肃陇东南的小型石窟代表木梯寺石窟的烟熏壁画进行了研究,清晰识别可见光下无法观察到的画面主题、底稿墨线,甚至修改痕迹等信息,帮助推断壁画绘制年代.获取影像后,通过调整红外摄影图片容差和色阶,进一步获取画面更为丰富的局部细节.此次研究成果弥补了红外摄影技术在中小型石窟烟熏壁画研究领域的缺失,同时可以作为壁画当前保存状况的详细资料,为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帮助.红外摄影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无损、快速并直观的方法,对于研究古代烟熏壁画有着重要意义,可在石窟寺和寺观殿堂壁画的研究上进行推广,发挥其应有之用.
-
-
-
-
-
-
-
-
-
-
-
杨小法
-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传统绘画艺术,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十五个春秋岁月,重在习画创新,勤于探索耕耘,有了一点进步与初步的成果.作品先后在省老年活动中心、浙江图书馆、省人民大会堂及北京等地集体展览和交流,并在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对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认为,必须在绘画技法上下功夫,在较长的实践过程中,力求做到“三个要”。以扩大审美的视野,进一步融入生活提高绘画素质。从“六个去”寻美探索,利于促进耕耘。
-
-
段晓林
- 《2011年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这篇论文将对两组《西湖十景》的印刷版图像进行比较:一组来自于1609年由杨尔曾编订的《海内奇观》;另一组来自于1731年由浙江省政府编纂的《西湖志》.尽管描绘的是同样的主题,但这两组图像却展现了很多不同的艺术特征:明代的图像强调布景中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清代的图像则注重对自然风景的描绘.明代的图像中包含了很多绘画技法以及传统的风景形式,而清代的图画则更为复杂,其中有着线性的、率真的笔触样式.此外,图文的布局安排也非常不同:明代版本中诗和图的配对不仅为图像提供了故事的背景,还增强了整部作品的美学品质;而清代的地方志则为了实用目的在图像的背后附上了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在图像以及它们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包括文人风景画、小说插图以及地质图在内的不同图像传统,形成了这两个版本不同的图像创作.除此之外,编订者的意图以及预设的读者,也促成了这些印刷图像由晚明时期以文人趣味为导向的流行样式向康乾盛世时期以官方为导向的方志样式的转变.
-
-
何宁
- 《2011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服装插画在现代时尚文化与传播流行讯息中占有不可被取代的位置.随着社会文化与现代审美观点的发展与变化,服装插画的绘画技法与风格在不同方面受到影响.本文以中国人物画为基点,分析并阐述中国人物画对现代服装插画的影响.首先阐述中国人物画与服装插画所体现的时代性、传承性和艺术审美性.然后根据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法、人物造型特征与文化精神等方面,归纳中国人物画在现代服装插画中的体现与影响.
-
-
王迪菲;
娄海涛;
鲍泓
-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09年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在对中国画用色统计分析和绘画技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画独特的设色以及技法等特征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颜色分类的中国画数字图像分割方法,对国画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分割图像区域保留了较好的结构完整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更好地体现绘画中印章、题跋及花乌人物等各主体部分主要元素的联系,为国画的分类、检索、高层语义标注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
-
韩潮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由于海南岛黎族古代文献的缺憾,明清的少数民族宫廷绘本成为研究海南岛原住黎族的重要图绘资料,黎族的生产、生活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图中寻找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琼州海黎图》由于其绘本的重要特征从其他文本中凸现出来,有许多的图像信息值得挖掘.
-
-
韩潮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由于海南岛黎族古代文献的缺憾,明清的少数民族宫廷绘本成为研究海南岛原住黎族的重要图绘资料,黎族的生产、生活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图中寻找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琼州海黎图》由于其绘本的重要特征从其他文本中凸现出来,有许多的图像信息值得挖掘.
-
-
韩潮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由于海南岛黎族古代文献的缺憾,明清的少数民族宫廷绘本成为研究海南岛原住黎族的重要图绘资料,黎族的生产、生活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图中寻找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琼州海黎图》由于其绘本的重要特征从其他文本中凸现出来,有许多的图像信息值得挖掘.
-
-
韩潮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由于海南岛黎族古代文献的缺憾,明清的少数民族宫廷绘本成为研究海南岛原住黎族的重要图绘资料,黎族的生产、生活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图中寻找重要的信息和佐证,《琼州海黎图》由于其绘本的重要特征从其他文本中凸现出来,有许多的图像信息值得挖掘.
-
-
马琳燕;
白崇斌;
胡可佳;
柏柯;
刘东博;
范宾宾
- 《现代化学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陕西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是陕西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建筑壁画,为了解其制作材料及工艺,为其保护修复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及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五省会馆壁画的结构为:在墙体上使用两层粗泥打底,一层细泥找平,再涂刷一层高岭土作为白色底层,最后进行绘画,使用的颜料有铅丹、朱砂、铁红、氯铜矿、石绿、斜率铜矿、雌黄、铁黄、普鲁士蓝、smalt、石青、墨、白铅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