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专利文献4517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文艺争鸣、百家评论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林、吴义勤、孟繁华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
-研究学者
- 王春林
- 吴义勤
- 孟繁华
- 罗长青
- 陈晓明
- 张军
- 张志忠
- 洪子诚
- 程光炜
- 黄发有
- 何言宏
- 傅书华
- 刘婧婧
- 刘若南
- 南帆
- 叶烨
- 周思明
- 周新顺
- 屠莲芳
- 席扬
- 张学东
- 张志平
- 彭丽萍
- 李兆忠
- 李泱
- 李琳
- 杨庆祥
- 林建法
- 江冰
- 牛学智
- 王威廉
- 王尧
- 行超
- 詹国民
- 赵俊贤
- 邢小群
- 邵瑞霞
- 郑亚捷
- 陈辽
- Adam(图)
- 丁敏
- 丘山
- 丘峰
- 严辉文
- 丰杰
- 乌日嘎
- 于小植
- 于文夫
- 于稳
- 代莉萍
-
-
刘清泉;
Adam(图)
-
-
摘要:
《长恨歌》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代表作,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当代社会中,《长恨歌》都曾产生强烈反响。一部长篇小说引得众说纷纭,应该是对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褒奖。
-
-
王都
-
-
摘要:
一、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寻根的焦虑旷新年在《“寻根文学”的兴起》一文中将1985年称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断裂”,进而中国当代文学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陈思和称之为“共名”的20世纪8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便是寻根文学潮流的兴起。在旷新年看来,以韩少功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为宣言的寻根文学的出现,“使文学的追求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使文学从对于社会政治的关注转向对于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探索,从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转而强调文学的文化内蕴和审美功能”。
-
-
孙冬迪
-
-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往往注重学理性与客观性,编写者的个人判断与主观情感介入较少。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当代文学部分的叙述则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情感性。以国内学者编撰的当代文学史为比较对象,顾彬所写的文学史实现了向文本内部结构性的回归,研究视野延伸向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维度,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显示出主体情感的介入与判断。史学传统的分野与文学史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顾彬与国内学者所著的文学史的差异。
-
-
陈元龙;
高思莉
-
-
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密切关系。从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属性出发,以史为鉴,可以认识道路选择,增强道路自信;从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属性出发,品味经典,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从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化属性出发,审视文艺思潮,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
-
-
行超
-
-
摘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中,作家池莉的名字,几乎一直与“新写实小说”如影随形,她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新写实小说曾经遭遇的赞誉与质疑,在池莉及其作品的评价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直到今天,文学界对于如何认识新写实小说似乎依然未能达成共识。一些学者批评其概念的含混、边界的模糊,以及作家用“情感的零度”代替“思想的职能”.
-
-
吴俊
-
-
摘要:
从文学史和当下文学的发展来看,新人、新主题与现实题材创作的议题,确实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新中国文学70年来的长期、持久的主题,也是当代文学持续不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代文学史上提出塑造“新人”的主张由来已久。
-
-
李晓愚
-
-
摘要:
海子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他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戛然而止。但是,他的传奇却未终止。应当说,他的神话自1989年3月26日那天才刚刚诞生。正如他自己在诗歌里所写的一样。
-
-
张志平
-
-
摘要:
浩然是“文革”时期的标志性作家,是改革开放后工农兵名作家的榜样。他评价自己的业绩抑或是研究者评价他及其作品,实则是评价中国某段历史甚至某个时代,兹事体大,难免争议。他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94年8月完整面世后,“争议浩然”波澜迭起、气象万千,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特异的风景线。研究者厘清“争议浩然”的缘起、过程,揭示“争议浩然”的根源、实质,不仅具有文学史意义,而且具有学术史意义。
-
-
江上苇
-
-
摘要:
《保卫延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一部著名的战争小说,作者是新华社随军记者杜鹏程。该书完稿于1953年末,随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列为“解放军文艺丛书”之一,并交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4年夏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作品。
-
-
慕津锋
-
-
摘要:
导语: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作品,小说通过对延安保卫战中几场重大战役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生动、高大的英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进而深刻反映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急剧变化的政治、军事形势。它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当代文学史上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