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FB1

AFB1

AFB1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7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动物营养学报等; AFB1的相关文献由58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杨、涂追、刘卫等。

AFB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56.11%

专利文献>

论文:79 占比:43.89%

总计:180篇

AFB1—发文趋势图

AFB1

-研究学者

  • 许杨
  • 涂追
  • 刘卫
  • 杨光明
  • 苟高章
  • 陈显兰
  • 丁小霞
  • 李培武
  • 李瑗
  • 冯绍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欣慧; 姚强; 黄庆年; 朱彦彬; 王琳; 张月莹; 陈志宝
    • 摘要: 研究虾青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刺激下对AML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培养AML12细胞后,加入0、5、10、15、20、40μmol·L^(-1)的AFB1进行6、12、18、24 h培养,CCK-8法检测AFB1致细胞损伤情况。加入0、20、50、100、150、200μmol·L^(-1)的虾青素筛选安全浓度范围。加入0、20、50、100、150、200μmol·L^(-1)的虾青素预保护AML12细胞3、6、9、12 h,加入AFB1诱导AML12细胞损伤,CCK-8法筛选最适药物浓度及时间。结果发现,AFB1浓度5、10、15、20、40μmol·L^(-1)作用24 h后,对细胞造成明显损伤(P<0.05);虾青素浓度在150μmol·L^(-1)内时对细胞无明显损伤;最终筛选出虾青素浓度梯度20、50、100μmol·L^(-1)预保护3 h,AFB120μmol·L^(-1)作用24 h为最适条件。
    • 李民; 孔祎頔; 王桂芹
    • 摘要: 黄曲霉毒素B(AFB)是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最具代表性且研究最为广泛的霉菌毒素,具有强毒性。AFB1引发的疾病统称为AFB1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短期摄食高剂量AFB1会导致动物发生急性中毒,长期摄食低剂量AFB1会导致动物发生慢性中毒(Marin等,2013)。
    • 张月莹; 姚强; 朱彦彬; 任欣慧; 王琳; 陈志宝; 张华
    • 摘要: 研究AFB1致肉鸡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为挑选保肝药物和肝损伤机制的研究建立基础。试验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FB1低、中、高组,连续喂养7 d。禁食24 h后,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MDA、CAT和SOD含量,Western Blot分析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同对照比,AFB1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变化。随AFB1的剂量增加,AST、ALT、ALP和TBIL的表达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含量随之降低,Nrf2,HO-1的蛋白含量下降。结果证明连续喂养肉鸡7 d 5 mg·kg^(-1)的AFB1饲料可以建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 王雅玲; 宋颖慧; 邱妹; 陶森; 叶林; 邓义佳; 房志家; 孙力军; 邓旗
    • 摘要: [目的]探明湛江市售鱼干中曲霉菌(Aspergillus spp.)分离株产AFB1的特性.[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对鱼干中的曲霉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分析菌株的AFB1合成量.[结果]鱼干中曲霉菌的分离率高达47.66%,经形态学鉴定发现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03、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32、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M23、欧式曲霉(Aspergillus europaeus)M11、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B21等为主,其中红笛鲷干(Lutjanus sanguinaus)中黄曲霉菌的含量高达1200 CFU/g.黄曲霉A03在红笛鲷干培养基中常温(27~30°C)培养21 d,产AFB1能力达到3.8 ng/mL.[结论]鱼干中存在产AFB1的黄曲霉菌,警示鱼干中存在AFB1污染的风险.
    • 郑威; 刘欋霄; 郑倬; 田国政; 周光来; 卢婵; 余侃; 黄思思; 余锦平; 刘金龙; 程水源; 魏金涛; 李良华
    • 摘要: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容易超标,检出率达80%~100%,毒性大,具强致癌性,可抑制生猪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动物继发感染,还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给生猪养殖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猪肉食品安全性.本文通过使用先进固体发酵系统设备和益生菌发酵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发酵降解猪饲料AFB1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硒浓度0.3 mg/kg,发酵时间12 h,量子波强度30 Hz,益生菌菌种组合CGMCC NO.17328混合CGMCC NO.15611.该工艺将猪饲料AFB1量从63.41μg/kg降解到2.98μg/kg,降解率达到95.30%,AFB1含量达到国家饲料安全标准.生产工艺适合养猪场低成本快速生产AFB1达标猪饲料.
    • 季萌萌; 蒋婧; 范柳萍; 李静
    • 摘要: 利用远红外辐照技术(far infrared irradiation,FIR)处理接种黄曲霉孢子的大米,研究其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孢子的杀灭效果和黄曲霉菌产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处理前后黄曲霉孢子的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米含水率为20%和30%(质量分数)时,辐照115°C处理5 min,表面黄曲霉孢子对数降低值分别为2.04±0.17和2.96±0.28,AFB1总量分别下降56.61%和63.34%,单位菌体产毒量分别下降27.64%和38.94%.远红外辐照后,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显示孢子活力降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被碘化丙啶染色的细胞数增多,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孢子细胞结构被破坏,孢子坍塌凹陷,胞内物泄露;圆二色谱结果表明当结合保温处理时,胞内蛋白变性失活加速,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明显增加,黄曲霉孢子失活.远红外辐照对孢子的作用影响了其生长代谢过程,并对其细胞结构产生了破坏,从而降低了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粮食的风险.
    • 叶林; 张玮芸; 王雅玲; 孙力军; 房志家; 励建荣
    • 摘要: 为探明霉变红鱼干中黄曲霉B1(AFB1)和T-2毒素(T-2)污染的潜在危害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性,采用灌胃法对小鼠染毒,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变化,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小鼠红细胞与白细胞数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采用酶标法测定小鼠2种肝功能酶活(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这些潜在危害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FB1能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普雷沃氏菌科、鼠杆菌科、厚壁菌门的梭菌科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乳杆菌科与变形菌门的产碱杆菌科的相对丰度;而T-2显著增加厚壁菌门的乳杆菌科丰度,显著降低鼠杆菌科、产碱杆菌科丰度,这些菌群的丰度变化均被证实与肝炎、血液与免疫疾病相关联。AFB1毒素组显著降低小鼠白细胞数量(P0.05),说明AFB1具有免疫毒性;T-2引起小鼠3项血液指标全部显著降低(P<0.05),说明T-2具有较强的免疫毒性与血液毒性。AFB1毒素组的小鼠肝脏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大于1,表现明显的肝炎症状;而T-2毒素组小鼠肝脏的AST/ALT比值小于1,肝损伤不明显。红鱼干中AFB1和T-2毒素引起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与其表现出的肝炎、血液毒性与免疫毒性相关,说明鱼干中AFB1与T-2残留危害还可能与诱变肠道微生物有关。
    • 袁军; 秦岭; 赵家儒; 王银春; 汪世华
    • 摘要: [目的]Ste50是真菌中重要的衔接子蛋白,在多个MAPK级联通路中起重要的信号衔接与传递作用.本研究鉴定出了黄曲霉AflSte50蛋白,并发现了其对黄曲霉的生长、产孢、致病能力和响应渗透压胁迫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黄曲霉NRRL3357中鉴定出ste50基因,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ste50基因的敲除和互补突变体菌株.而后,对基因敲除在黄曲霉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和胁迫响应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野生型相比,△Aflste50菌株生长速度和AFB1合成量降低且不能产生菌核,同时对花生、玉米种子的致病能力下降.该基因在渗透胁迫条件下正调控MAP激酶的磷酸化水平,但对细胞壁胁迫无响应.[结论]Ste50(AFLA_002340)是黄曲霉衔接子蛋白,影响黄曲霉的生长、发育和AFB1的合成,能够响应渗透压胁迫,在HOG通路中发挥作用.
    • 侯拥铓; 田甜
    • 摘要: 目的 分析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情况.方法 选用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提供的AFB1标准溶液(批号GBWE100302),浓度为1.96μg/mL.应用35种常用中药饮片,确定激发和发射波长、色谱条件,配制磷酸盐缓冲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考察线性范围,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测定35种常用中药饮片AFB1含量.结果 将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设定为360nm、440nm.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360nm、440nm,流速、柱温、进样体积分别为1.0mL/min、35°C、10μL.在0.70~10.5ng/mL范围内,AFB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将回收率、RSD值计算出来,全蝎分别为82.1%、3.73%,制何首乌分别为95.2%、2.97%.有17批样品有一定程度的AFB1污染存在,其中制香附、黄芪、北柴胡具有较为严重的外观霉变,AFB1检出最高值、最低值分别为47.053μg/kg、0.107μg/kg.结论 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几率高,影响因素为中药饮片产地、用药部位.
    • 杨权; 孙婷琳; 王燕; 余佳; 李利霞; 熊英
    • 摘要: 为了建立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选取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稀释液检测样本的加标回收率,并进行了准确度、精密度及重复性的评价.结果发现用60%甲醇1︰5、超纯水1︰4稀释检测油菜籽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1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