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杆菌
猪丹毒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58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猪业科学、福建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15年年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第15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等;猪丹毒杆菌的相关文献由39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兴龙、刘芳、康超等。
猪丹毒杆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585篇
占比:99.56%
总计:32729篇
猪丹毒杆菌
-研究学者
- 余兴龙
- 刘芳
- 康超
- 李富祥
- 李敬涛
- 金梅林
- 吴超
- 周望平
- 孙裴
- 宋延华
- 宋建领
- 朱伟峰
- 李华春
- 李润成
- 李郁
- 杜丽飞
- 杨俊
- 潘永飞
- 王慧
- 邱美珍
- 钱心元
- 魏建忠
- 冯文峰
- 冯泰巍
- 刘景霞
- 刘素梅
- 周庆丰
- 坂口正士
- 姚焱彬
- 孙小美
- 廖德芳
- 张改平
- 德永英治
- 於庆雄
- 李学伍
- 李毅
- 李波
- 杨仕标
- 杨志鹏
- 杨爱梅
- 杨继飞
- 柴书军
- 牛岛稔大
- 王彦红
- 王方雨
- 王迪
- 王雅
- 王雷
- 秦树英
- 肖博仁
-
-
张玉杰;
徐锋;
沈莉萍;
王晓旭;
齐新永;
朱九超;
孙泉云;
赵洪进;
王建
-
-
摘要:
为了解上海市猪丹毒杆菌流行株的耐药状况,对上海市2011—2017年分离到的猪丹毒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临床分离株与健康带毒株的MI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而对林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原本敏感的药物,已产生较强耐药性;对临床分离株与健康带毒株的MIC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致病菌株和健康带毒株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猪丹毒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除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较为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
刘芳
-
-
摘要: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呈季节性流行,高温高湿季节比较适合猪丹毒杆菌繁殖,猪群发病率升高。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群都容易发生本病,发病后通常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皮肤红斑、关节肿胀等症状,对猪群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
-
蔡杰;
潘浩波;
许芳;
蒋永青;
宁波;
费文涛
-
-
摘要:
1878年Koch等人从实验小白鼠体内分离出猪丹毒杆菌,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猪丹毒病的存在。而且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范围内的养猪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猪丹毒带来的巨大损失。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猪丹毒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困扰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后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饲养管理和防控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疫苗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让猪丹毒慢慢退出了养猪行业关注的视野,正因如此,猪丹毒的防控也被“边缘化”了,包括一些高发地区或地缘性流行区域都不再重视猪丹毒的防控。
-
-
智宇;
贺文燕;
白芙蓉;
郭天龙;
菅瑞珍
-
-
摘要:
猪丹毒菌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临床以高热、急性死亡以及母猪流产为主要特征,由于其可以造成猪及多种动物感染,并且感染该菌的猪可继发多种疾病,进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全面了解猪丹毒杆菌对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猪丹毒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情况及综合防治方法,旨在为兽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
苏成留
-
-
摘要:
猪丹毒作为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对生猪养殖效益有较大的威胁.在平时的生猪养殖中,养殖主体要在掌握猪丹毒疾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除猪丹毒的发生,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
-
-
张瑞华;
任丹宁;
高善颂;
窦心怡;
张丹萍;
李焕发;
韩先杰
-
-
摘要:
为明确引起山东某猪场猪群暴发临床急性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采用生化鉴定试验、动物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的GroEl基因片段进行菌株鉴定;同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该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该菌为猪丹毒杆菌(命名为SD-196403),能够发酵葡萄糖、果糖和乳糖,不能发酵蔗糖、鼠李糖等.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菌有很强的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克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等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
-
-
王晓莹
-
-
摘要:
猪丹毒是生猪养殖过程常见的一种急性和热性传染病,通常患病猪会出现急性败血症、慢性疣状心脏内膜炎、皮肤坏死及关节炎等症状,给生猪健康及生产性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文中对猪丹毒的病原特性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猪丹毒科学防治带来帮助.
-
-
龚争;
张俊杰;
钟登科
-
-
摘要:
旨在了解华东地区猪场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通过对2017-2018年华东地区猪场临床疑似猪丹毒感染的266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分析其生化特性、血清型、小鼠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并进行16S rDNA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经分离和鉴定共获得20株猪丹毒杆菌,血清型均为1a型,能100% 致死小鼠,具有猪丹毒杆菌的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与国内外参考菌株、临床流行株的同源性达99%以上;现有商品化猪丹毒弱毒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以致死剂量的的5株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腹腔攻毒小鼠,免疫保护率均为100%.所有分离株对青霉素(PEN)、氨苄西林(AMP)、红霉素(ERY)、替米考星(TIL)、头孢噻呋(CEF)、头孢曲松(CRO)和氟苯尼考(FFC)敏感.然而,对林可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现象.本研究明确了华东地区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情况,现有商品化猪丹毒弱毒疫苗对分离的强毒株可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为当地猪丹毒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数据.
-
-
李文春;
杨仕标;
李富祥
-
-
摘要:
从猪丹毒疑似病例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小杆菌,编号为YN19071,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以及spa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YN19071与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模式菌株ATCC 19414T同源性99.9%,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spa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YN19071与10株猪丹毒杆菌中国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5%,与疫苗株G4T10同源性为99.3%.与疫苗株G4T10相比较,云南分离株YN19071的spaA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609G、A635G和A671G,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3个突变位点I203M、E212G和E224G.本研究在首次对云南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对云南猪丹毒杆菌的疫苗免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
-
-
-
邹垚;
朱晓明;
苑文涛;
张亚宁;
夏雨婷;
李玉峰
- 《第九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暨生猪标准化与生产效益持续提升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确定导致安徽和县某猪场猪只发病的病原,从该猪场送检病料(心、肺、脾、肝)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PCR鉴定及生化试验结果,确诊为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猪丹毒杆菌G4T10(GenBank登录号:KF150604.1)有99%的同源性.全自动生化反应报告该菌为丹毒丝菌的概率高达95%.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试验组小鼠在腹股沟皮下注射该菌后,4d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剖检可见全身败血性出血,各脏器均有病变,从死亡小鼠的血液、心、肝、脾、肺等组织中分离到与该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口-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和磺胺异恶唑耐受.
-
-
薛辉;
秦树英;
於庆雄;
赵卫锋;
邓萍;
刘芳;
韦祖樟;
陈樱;
黄伟坚
- 《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实验收集了2013年6月-2014年2月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贵港、钦州等6个市送检的疑似猪丹毒发病的材料,用鲜血琼脂平板从病料进行细菌分离,37°C恒温箱培养24-48小时;观察分离细菌的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初步确定其为革兰氏阳性的细小杆菌.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出的是否为猪丹毒杆菌,实验进一步纯化细菌,提取细菌DNA用16SrRNA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将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最终将测序获得16S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结果表明实验最终分离出了5株猪丹毒杆菌,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出来猪丹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敏感性实验、小白鼠攻毒实验、耐药基因的检测、免疫攻毒保护性实验.
-
-
吴超;
康超;
李敬涛;
王雅;
金梅林
- 《第15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猪丹毒杆菌可引起猪的败血症、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多发生于3月龄以上的猪和怀孕母猪,该菌以病猪和健康猪为最主要的感染宿主,并可感染鸟、家养动物及人类.本文通过耐药性检侧、分子特征研究,对临床分离的猪丹毒杆菌进行21种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猪丹毒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发现了同时耐受11种药物的多重耐药菌,介绍了SpaA基因的检侧与系统发育分析。
-
-
徐昌文;
张安云;
杨春梅;
王红宁;
潘云;
李庆周;
彭琳瑶
-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猪丹毒杆菌一直以来就是猪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从规模猪场发病猪群中分离鉴定了猪丹毒杆菌,进行了猪丹毒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表型、耐药基因分析,研究结果对猪场预防和治疗丹毒杆菌感染具有指导作用.所有猪丹毒杆菌均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和万古霉素耐药,但无相关耐药基因检出,可能原因是这两种抗生素对猪丹毒杆菌无抑菌效果或存在新耐药基因,需进一步分析。丹毒杆菌对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相关tet(M)、aadE、aph3’等耐药基因检出率同样较高。对用药背景和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猪场分离的丹毒杆菌耐药性与猪场治疗时所用抗生素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发病猪场使用青霉素、头孢噻肟等敏感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猪丹毒引起的疾病。另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及氟苯尼考等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为备选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