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52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61743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神华科技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39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第3届“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 、2014中国煤化工技术、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产业发展研讨会、2013’中国煤化工技术、市场、信息交流会暨“十二五”产业发展研讨会等;煤制烯烃的相关文献由606位作者贡献,包括贾金秋、孙冬冬、本刊通讯员等。

煤制烯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1743 占比:99.70%

总计:162227篇

煤制烯烃—发文趋势图

煤制烯烃

-研究学者

  • 贾金秋
  • 孙冬冬
  • 本刊通讯员
  • 马军鹏
  • 刘俊义
  • 李久盛
  • 李成
  • 李玉林
  • 田涛
  • 葛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涛
    • 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甲醇制乙烯以及甲醇制丙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且就当前国际石油价格跌涨幅度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下,采用煤制烯烃技术生产丙烯和乙烯对于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国家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提供参考意见。
    • 曹博雅; 田涛
    • 摘要: 煤制烯烃行业中基于甲醇制烯烃产品气的组分和节能的考虑,C3与甲烷的分离采用比C3较重的液相丙烯进行洗涤吸收工艺。由于丙烯冷剂只能提供-40°C的冷媒,这样就会有部分C3和洗涤吸收物料进入甲烷尾气,随后送往火炬燃烧,造成了物料及压力能的浪费。本技术采用了无动力深冷分离回收甲烷尾气中的乙烯和C3的工艺,根据原料气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液化分离,将尾气中的有效组分液化分离回收,从而降低了产量单耗,提高双烯收率。
    • 杜鹏翔
    • 摘要: 简述了煤制烯烃项目设备国产化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大型压缩机组、挤压造粒机组、往复式压缩机、高压煤浆泵等的国产化应用情况,为应对煤炭行业经济下行,促进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阐述煤制烯烃关键进口设备国产化方法,克服了长周期、高成本、难维护、国际政策不确定性(双循环)等不利因素,对部分进口设备备件进行了技术论证,对符合要求,有实践应用的项目进行了国产化,并将国产化工作列入了常态化的管理工作,结合国产化设备管理模式融入设备管理体系及智能化工厂创建与运行,最大效益化实施设备管理工作。
    • 崔志明
    •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2014年我国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迅猛发展,供给侧改革、环保督查、能耗双控、碳双控等政策实施,国内甲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需求重心继续向石化替代领域方向发展,甲醇市场7年周期性走势愈加明显:2008~2014年为第一个7年、2015~2021年为第二个7年。
    • 田涛; 曹博雅
    • 摘要: 在化学工业生产体系当中,烯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特别是在汽车加工、塑化生产等行业飞速发展的影响之下,对石油化工产业中的烯烃制造量和分离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煤制烯烃的反应中,不仅要应用到气化原煤,还需要燃烧煤炭提供热能,这也是能源消耗较多的生产环节,必须要重视节能减排的优化应用。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煤制烯烃项目中的烯烃分离技术和能源消耗计算方法,结合当前技术应用的不足,详细分析如何在具体实操过程当中落实节能减排目标。
    • 曹博雅; 田涛
    • 摘要: 煤制烯烃行业中基于MTO技术的特殊性,反应器中的催化剂细粉随工艺气进入水系统中,并在较高水温下板结结垢,造成急冷水洗塔塔盘堵塞,同时也会堵塞急冷水换热器和空气冷却器等换热设备,致使换热效率下降,导致系统热量失衡,从而有跳车风险。MTO急冷水除固技术利用急冷水沸腾床过滤技术,大大降低了急冷水中的固含量,减少换热器清洗频次,对实现甲醇制烯烃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王昌盛
    • 摘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制烯烃的发展状态,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找出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的主要类型,以某化工工程项目为例,探索了煤制烯烃的工艺技术选择的要点,从而增进该技术的实效性。
    • 摘要: 经过长期发展和国家持续支持,我国在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和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新型煤炭转化等核心关键技术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煤化工关键装备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不仅要突破煤炭领域诸多关键技术门槛,还要破除各类能源之间转化的壁垒,将煤炭放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全局中进行统筹布局。
    • 摘要: 煤化工产品主要是甲醇、乙二醇、合成氨及煤制烯烃。而这些产品,都离不开合成气。从煤化工产业链来评估,合成气是最为重要的中间产物,可往下延伸多个新兴领域,可谓得合成气者得天下。煤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根据质量占比,氢气占53%,一氧化碳占33%,其余是氮气7%、二氧化碳6%、甲烷1%。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非常重要的还原剂,基于这两种重要的原料,可以向下游生产甲醇、乙二醇。甲醇结合一氧化碳又可以衍生出醋酸、碳酸二甲酯(DMC)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产品。而煤制乙二醇的重要中间产品草酸二甲酯需要加氢制得乙二醇,氢气在煤化工领域最为重要的下游就是生产合成氨,再往下制得尿素。
    • 摘要: “双碳”政策下的煤化工,由于新增项目审批严格,存量资产只要将节能减排的工作做好,将会持续受益。甲醇在中国的产量占比超过70%,而海外以天然气为原料,随着油气资源的成本攀升,传统的煤制甲醇或者焦炉尾气制甲醇的企业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收益;而对于乙二醇而言,由于新增产能过快,同时煤制乙二醇的品质与传统工艺仍有一定的差距,开工率基本保持在40%~50%的水平,长期而言竞争力较弱;对于煤制烯烃而言,当油价高于60美元/桶时,成本经济性就会低于石脑油裂解和单纯外采甲醇的甲醇制烯烃技术(MTO)。同时,煤化工还可通过电石法生产乙炔,向下延伸到1,4-丁二醇(BDO),直至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一体化的装置具有较好的成本经济性。PBAT在2025年的市场需求空间预计为250万吨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