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翻译

中医翻译

中医翻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中国医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53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海外英语(上)、海外英语(中)、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学术会议等;中医翻译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海燕、邓海静、晏丽等。

中医翻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537 占比:98.90%

总计:19754篇

中医翻译—发文趋势图

中医翻译

-研究学者

  • 罗海燕
  • 邓海静
  • 晏丽
  • 李成华
  • 杜雪琴
  • 李永安
  • 李涛安
  • 李照国
  • 杨勇萍
  • 毛和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晏丽; 余静; 杜雪琴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7、2018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验组实施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验结束后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翻译测试后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形式得到实验组学生的普遍认可。结论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医翻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和满意度。
    • 杜雪琴; 韩露
    • 摘要: 翻译应以特定语境下的语篇为基本视角。译者在重构译文语篇时,须考虑原文语篇的语境特征及其制约因素,选择适当的译文处理方式。本文从语境维度分析中医汉语语篇的语境特征,并以具体语篇翻译为例,探讨如何英译符合中医语篇语境的译文语篇。译者须从语境的交际维度把握中医语篇的交际语境,在译文中构建与原文语域一致的交际语境;从语用维度揣摩语篇的语用用意,尽可能对译文进行语用充实;从符号维度分析语篇中各语言符号内容与形式,选择恰当的译语表达方式进行语言符号转换。
    • 王珊珊; 赵霞; 王天芳
    • 摘要: 本文基于对《饮膳正要》首个英译本的研究,思考民族医药典籍翻译的问题与困境,探索民族医药典籍翻译的对策。通过对该书的书名、医理、中医术语、名物、民族特色膳食名称、养生观念及饮食禁忌英译的分析得到诸多启示,提出民族医药典籍的翻译中,译者应努力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忠实原作、秉承弘扬民族性原则、灵活融合多种翻译策略与方法,在保持民族医药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准确、恰当地翻译,以助推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
    • 徐伟; 刘盼盼
    • 摘要: 本文基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针对中医语言中的三大隐喻类别,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中医语言特征、《黄帝内经》中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中医语言中的隐喻蕴含中医文化,译者需要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更好地促进中国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 张瑜; 吴玥蓓; 张继苹; 曲姗姗; 黄泳
    • 摘要: 在建设国际化课程Small Acupoints Help Your Health Better on时,组织中医本科生参与课程翻译工作,包括视频、图文、考核、讨论等模块。文章介绍了大学生参与翻译工作的组织和实践,以及相关工作的反思,认为大学生参与国际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在针灸推拿学专业和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 柴改英
    • 摘要: 本文根据功能目的论的连贯法则,对中美文化交流项目“《中医学导论》翻译”进行反思性研究,提出中医翻译的话语连贯重建原则,即以推进中医“走出去”为目的的中医翻译应观照译语的语内连贯,以及译语和原语之间的语际连贯。语内连贯要以深入理解中医话语的内涵为前提,对中医话语进行逻辑解构和重构;语际连贯要忠实于中医和中国文化,同时通过采用译文加注、增补实例、适度压缩权威诉求等翻译策略来观照读者的认知特点。
    • 刘畅
    • 摘要: 中医翻译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的翻译方法相比较,音译法有着保持原文原作的 本意的优势。在中医翻译中,运用音译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我们应该重视音译法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使中医翻译更趋于规范化, 从而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在世界传播。
    • 蒲钰萨; 李红霞
    • 摘要: 作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架构核心,"译者中心"及译者行为是无法回避的论题.译者看似隐身于源语信息的传播过程,但并非全然是"局外人",其思想早已内化于译文之中;其次,译文是译者与读者的互动场域,译者考虑到读者的思维习惯和信息传递的效果谨慎编写译本,读者阅读译文时,也必然会感受到来自译者的关照,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选取罗希文,李照国《伤寒论》译本作为参照,意在紧扣译文线索,认识译者通过调整译文实现对原文本信息受者的"关怀"与"不周",对比译者的翻译思路及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认识评价传播对象对于译文的适应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种种因素,期待对日后的中医英译实践提出建议.
    • 蒲钰萨; 李红霞
    • 摘要: 作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架构核心,“译者中心”及译者行为是无法回避的论题。译者看似隐身于源语信息的传播过程,但并非全然是“局外人”,其思想早已内化于译文之中;其次,译文是译者与读者的互动场域,译者考虑到读者的思维习惯和信息传递的效果谨慎编写译本,读者阅读译文时,也必然会感受到来自译者的关照,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选取罗希文,李照国《伤寒论》译本作为参照,意在紧扣译文线索,认识译者通过调整译文实现对原文本信息受者的“关怀”与“不周”,对比译者的翻译思路及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认识评价传播对象对于译文的适应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种种因素,期待对日后的中医英译实践提出建议。
    • 詹菊红; 金柏岑
    • 摘要: 通过对近20年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所载的中医翻译研究论文题目的词表分析发现,中医翻译研究遵循传统译学研究范式,集中在对译本的述评、批评、翻译方法原则和策略的探讨等定性分析.认为中医翻译研究可借助跨学科的范式和方法,向实证性研究、基于大规模自然翻译语言的描写性研究、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应加强对中医译者的关注、对中医药翻译活动本质、翻译语言文体特点、翻译行为共性和个性现象的探索.中医翻译研究要加强中医翻译理论建设,将自身发展汇入翻译学学科发展的主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