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灾害教育

灾害教育

灾害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544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学理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课程(教师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年”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灾害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王民、方磊等。

灾害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5449 占比:99.23%

总计:25646篇

灾害教育—发文趋势图

灾害教育

-研究学者

  • 张英
  • 王民
  • 方磊
  • 刘璐
  • 杜永红
  • 陈季
  • 何亚琼
  • 史海珍
  • 戴建波
  • 李春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嘉玲; 陈俊庭; 张争胜
    • 摘要: 当今时代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高中地理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的使命。人教版(2019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在叙述性文本、图像、案例以及活动栏目中分别阐述了灾害教育内容,构建了良好的灾害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灾害知识、厚植积极向上的灾害情感、获取应对灾害的实践能力与素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的教学路径:立足区域情境,习得完善的灾害知识;挖掘灾害文化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应对灾害的实践能力与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 徐文芬
    • 摘要: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学校是灾害教育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是灾害教育的主要抓手。与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灾害教育缺少沉浸式体验。本文将核心素养与灾害教育相融合,为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灾害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通过目标素养化、问题情境化、思维结构化、教学主题化、演练体验化、评价多元化等策略使学生知觉、身体和环境相统一,从而提高灾害教育的学习效果。
    • 张军伟
    • 摘要: 灾害教育是提升国民灾害防范能力,减少因灾害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在明确灾害教育概念和要素、阐述灾害教育价值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灾害教育和防范的具体做法,并从学校教育、社会力量培训、政府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和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灾害教育和防范体系的思路与建议,即构建有机教育整体、突出灾害地域特点、结合场馆组织演练、构建立体防救体系等。
    • 尹卫霞
    • 摘要: 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我国是自然灾害大国。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极端事件明显增加,造成的损失剧大。“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灾害教育是让学生正确看待灾害,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为与措施。
    • 杨轶雪
    • 摘要: 何谓灾难?灾难是指天灾人祸引发的损害与痛苦。天灾,指的是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洪水、干旱、台风、火山爆发、泥石流等等。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至今还让我们心有余悸。天灾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又是难以抗拒的。人祸,是因人为的因素造成恶劣影响的灾难事件,比如战争、恐怖袭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等。2001年发生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遇难者近3000人,2015年叙利亚3岁男孩浮尸海滩的场景至今难以让人释怀。
    • 刘燕仪; 王瑛; 祝瑛琦; 周笑影; 罗进勇; 张发芝
    • 摘要: 以汶川博物馆2013年、2015年共80余万人次的游客数据为例,选取同样位于阿坝州境内的著名九寨沟景区为参照物,对比分析二者的客源结构,以期深入理解灾害遗址型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汶川博物馆以近域游客(<130 km)为主,占游客量60.86%;九寨沟以中域游客(280~1742 km)为主,占游客量83.48%。客源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汶川博物馆年游客量为十万级别,九寨沟为百万级别规模。但是汶川博物馆也吸引到38.84%的中域游客,这说明其黑色旅游体验、灾害教育功能,具有独特吸引力。在未来的旅游路线设计时,灾害遗址类景点可以与周围大型自然景区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中域游客;同时其不受季节影响,要充分挖掘我国各类小长假的学生客源,发挥好独特的灾害教育作用。
    • 孙宏博; 段玉山; 杨昕
    • 摘要: 灾害教育承担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培养公民防灾减灾素养的重任。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均设置灾害教育课程,涵盖了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主题,体现了层次递进和融会贯通的课程要求。地理教科书传递系统而普适的灾害知识,提供灾害案例和探究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灾害情境。通过宣传灾害知识、开展灾害逃生模拟演练、实施防灾主题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素养。
    • 程丽楠; 陈茜; 胡秀英
    • 摘要: 目的:通过可视化图谱挖掘我国灾害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期刊为研究样本,采用共现分析,利用CiteSpace 5.3.R4分析软件进行绘制。结果:绘制出较为合理的合著作者知识图谱(56个节点、48条连线;Density为0.0312;Q值为0.8882,S值为0.4815)、机构知识图谱(27个节点、5条连线;Density为0.0132;Q值为0.8400,S值为0.1818)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106个节点、196条连线;Density为0.0352;Q值为0.6365,S值为0.5408)。研究趋势和热点归纳为以下几类: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灾害教育体系、自然灾害的认知和管理研究、灾害护理的探索和发展、地理灾害生存教育研究、自然灾害科普教育研究。结论: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我国灾害教育研究的深度挖掘,可为今后我国灾害教育的研究方向和体系提供借鉴。
    • 程丽楠; 陈茜; 胡秀英
    • 摘要: 目的:通过可视化图谱挖掘我国灾害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期刊为研究样本,采用共现分析,利用CiteSpace 5.3.R4分析软件进行绘制.结果:绘制出较为合理的合著作者知识图谱(56个节点、48条连线;Density为0.0312;Q值为0.8882,S值为0.4815)、机构知识图谱(27个节点、5条连线;Density为0.0132;Q值为0.8400,S值为0.1818)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106个节点、196条连线;Density为0.0352;Q值为0.6365,S值为0.5408).研究趋势和热点归纳为以下几类: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灾害教育体系、自然灾害的认知和管理研究、灾害护理的探索和发展、地理灾害生存教育研究、自然灾害科普教育研究.结论: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我国灾害教育研究的深度挖掘,可为今后我国灾害教育的研究方向和体系提供借鉴.
    • 李姗鸿; 张胜前
    • 摘要: 中国与日本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对公民进行灾害教育格外重要.本文分别从目标、内容、教学三个方面对中国与日本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导要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课标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还存在着表述不够明确、防灾技能要求不高、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通过比较,得出以下三个启示:完善灾害目标,提升灾害意识;突破课程限制,充实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重视技能培养.以期为下一阶段课改及一线教师在自然灾害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