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代
溴代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94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299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聚合物与助剂、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溴代的相关文献由203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琴、李涛、王力耕等。
溴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299篇
占比:99.57%
总计:34448篇
溴代
-研究学者
- 余琴
- 李涛
- 王力耕
- 王秀
- 石雁羽
- 张俊勇
- 徐昊
- 潘伟
- 谢景力
- 申红果
- 赵兵
- 匡春香
- 王长波
- 章华隆
- 陈璐焌
- 刘冠萍
- 吴晶晶
- 吴范宏
- 张国强
- 张栩颜
- 楚文海
- 王剑
- 王玉良
- 田伟生
- 许启海
- 赖树生
- 赵长阔
- 郭建国
- 陈明
- 陈晨
- 卢蕾羽
- 夏吾炯
- 张云辉
- 张伟
- 张沛
- 张治中
- 徐卓
- 李晓飞
- 李景华
- 李锦雄
- 杨大陆
- 杨超
- 赵学伟
- 铙水元
- 陈勇
- 陈骞
- 马庆双
- 马春江
- 黄婷
- 黄宇声
-
-
金旦妮;
隋志红;
林建东
-
-
摘要:
针对醋酸可的松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碘试剂用量大、卤代反应选择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条以11α,17α-二羟基黄体酮为原料,经溴代、亲核取代及氧化等三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醋酸可的松的工艺路线。采用先溴代后氧化的工艺方法,提升了溴代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及卤代中间体的产品质量,并使反应总收率达到54%。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数据确证。
-
-
党济政;
易莉
-
-
摘要:
目的设计合成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的方法。方法D-半乳糖与乙酸钠反应,酯化后得到β-D-半乳糖五乙酸酯。β-D-半乳糖五乙酸酯经过溴化氢的乙酸溶液溴代得到溴代糖、再用显色团4-硝基-1-萘酚取代端基溴、最终水解除去乙酰基,再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对该目标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ESI-HRMS)表征确定结构。对溴代试剂选择、羟基乙酰化反应条件及重结晶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征结果显示,终产物即为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制备过程中溴代试剂应选择溴化氢的乙酸溶液,乙酰化反应条件应选择反应温度130°C,反应时间3 h,重结晶甲醇/水比例为3∶1。结论应用本法合成目标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建立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行。
-
-
李雅琴;
吴进军;
刘茂松;
樊明轩;
余响林;
黎俊波
-
-
摘要:
为了丰富氮杂多并苯材料结构,利用苄基四溴化合物通过[4+2]环加成反应构建了6,7位溴取代的蒽并噻二唑(BTH-m-Br,BTH-o-Br),同时通过邻苯二醌与邻苯二胺类化合物缩合,构建了6,7位溴原子取代的酚嗪并噻二唑(BTH-m-NBr,BTH-o-NBr),并分析了4种化合物中不同氮参杂骨架、不同溴取代位点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酚嗪并噻二唑相比于蒽并噻二唑具有更低的更低未占据轨道(LUMO)能级,其电化学起始氧化电位升高,酚嗪并噻二唑骨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蓝移11和9 nm;而溴原子位置对其氧化还原峰位置无影响,同时对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
-
-
杨敏鸽;
方雨辰;
朱玉梦;
张瑾;
樊盼;
朱文庆
-
-
摘要:
以1,4-苯醌和芳基硼酸为原料,通过溴代和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8种2,5-二芳基-1,4-苯醌类化合物,收率74%~84%,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ESI-TOF)表征.
-
-
李莹;
唐春燕;
许方亮;
李立威
-
-
摘要:
以2,3,5-三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氮氧化、溴代、甲氧基取代合成4-甲氧基-2,3,5-三甲基-吡啶氮氧化物,该合成工艺简单,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且避免了硝化反应等危险工艺,易于实施工业化生产.目标化合物结构经HNMR、MS确证.
-
-
程伟;
张向龙;
赵雷振;
范亚锋;
油天钰;
袁文鹏
-
-
摘要:
6-溴咪唑并[1,2-b]哒嗪-3-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合成方法尚无文献报道.本文以水合肼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在酸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再与三溴氧磷进行溴代,与氨水发生氨解反应,再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进行亚胺化反应,与溴乙酸乙酯缩合成环,最后发生碱水解共6步反应制得6-溴咪唑并[1,2-b]哒嗪-3-甲酸,总收率52.0%,其结构经1 H NMR、13 C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该合成路线具有方法新颖、操作简便、收率高、无需柱层析分离纯化等优点.
-
-
胡锦阳;
王明远;
张涛
-
-
摘要:
GDC-0575作为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Chk1抑制剂,因与吉西他滨在肉瘤细胞中表现出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引起了众多医药公司的关注.因此开发GDC-0575的高效合成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以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1H-吡咯并[2,3-b]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氯代,硝化,溴代,芳香亲核取代,氢化,缩合和脱保护八步反应,以总收率25.2%获得高质量的原料药,原料药纯度达到98.8%,满足前期的药理毒理研究需求.
-
-
彭云;
昌家宇;
肖转泉;
陈尚钘;
范国荣;
廖圣良;
王宗德
-
-
摘要:
分别由香茅醇和四氢香叶醇进行溴化反应合成香茅基溴(1-溴-3,7-二甲基-6-辛烯)和四氢香叶基溴(1-溴-3,7-二甲基辛烷).再以这两种溴代物为原料,分别与二甲胺、二乙胺、二正丙胺、吗啉反应合成得到8种氢化柠檬基叔胺.各化合物都用IR、1 H NMR、13 C NMR与MS分析方法表征了结构,并对叔胺的质谱分析数据进行了讨论.
-
-
叶有志;
潘建洪;
隋志红;
金旦妮
-
-
摘要:
以7α溴-5,6β-环氧-15β,16β-亚甲基-3β-新戊酰氯氧基-5β-雄甾烷-17-酮为原料,经过磺酰化、溴代、开环脱溴等步骤制得屈螺酮关键中间体5-羟基-15β,16β-亚甲基-3β-新戊酰氧基-5β-雄甾-6-烯-17-酮的方法.优化了合成路线中的磺酰化、溴代、开环脱溴等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总收率可达66.8%.该方法操作简单,且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等检测方法确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