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函数
波函数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977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9788篇;相关期刊473种,包括广西物理、中国粉体技术、大学物理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全国第二十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第十九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等;波函数的相关文献由150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红星、刘锡国、李继弘等。
波函数
-研究学者
- 王红星
- 刘锡国
- 李继弘
- 王薇
- 陈玉红
- 黄博文
- 姜迅东
- 王鹏
- 胡荣泽
- 赵志勇
- 黄时中
- 黄湘友
- 倪光炯
- 王明泉
- 郑兴荣
- 陈昭男
- 张耀文
- 彭昌宁
- 董晨钟
- 裴春传
- 谢凯强
- 冯金福
- 刘井响
- 刘传辉
- 刘建军
- 刘陆
- 康家方
- 张磊
- 彭周华
- 明文全
- 李元杰
- 汤跃群
- 王丹
- 王德云
- 胡先权
- 郭红
- 陈学俊
- 陈江华
- 马堃
- 何家忠
- 何菊明
- 佘守宪
- 侯春风
- 冯涛
- 刘毅
- 占生宝
- 吉世印
- 吴国林
- 周晓林
- 唐歡
-
-
雒向东;
海波;
赵宇杰;
梁晔
-
-
摘要:
利用并矢格林函数法解决电磁场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构造并矢格林函数,不同的坐标系并矢格林函数显式不同,有些甚至难以写出。研究基于圆柱坐标系中具有离散本征值的标量波函数定义的矢量波函数及其正交归一性质,推证出圆柱波导中第一类电型并矢格林函数,该函数可为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处理圆柱波导等电磁场边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
王鹏;
王方
-
-
摘要:
近年来,量子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之后的又一种新兴战略性技术,其中量子理论在智能优化领域的应用被证明是较为成功和富有前景的。该文从量子力学的视角综述了当前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进展。将量子力学在智能优化算法中的应用分成了两个方面:1)将量子理论中的量子比特、量子门等概念应用于构造智能优化算法的相关研究,这些工作通过在智能优化算法中实现量子特性从而获得算法性能的提升;2)利用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叠加态等概念对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建模,建立了智能优化算法的量子化描述方式,为利用量子力学对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量子理论在优化算法中的应用现状表明:建立在薛定谔方程上的智能优化算法理论具有完备的数学理论框架,并能导出优化算法的核心迭代操作,有望为优化算法建立统一数学物理模型。
-
-
郑兴荣;
郑燕飞
-
-
摘要:
运用量子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首先得到了一维势箱函数的示意图及其模型.接着,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量子理论中N维势箱函数的波函数、能级和概率密度.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势箱函数的所有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我们发现:N维势箱中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量子数n不能为零,且n越大对应的能级越高,而质量m越大,对应的能级越低.一般条件下,一维势箱长度a越大(粒子运动范围越大),对应的能级越低;节点数为n-1,节点越多,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级越高.二维势箱函数波函数的峰值个数为n x 0x0E䥺SymboltB@0x0Fn y,且与Ψ=0平面的交线数也为n x 0x0E䥺SymboltB@0x0Fn y;概率密度分布的极大值个数也为n x 0x0E䥺SymboltB@0x0Fn y.对于简并度,一般情况下,二维势箱模型下的粒子的简并度是不确定的;但对于二维正方势箱函数模型,其箱内微观粒子的能级简并度分为特殊和一般两种情况.三维势箱函数的简并度为n x+n y+n z.最后,首次借助MATLAB软件的色彩实现了四维表现,得到了三维势箱函数的四维空间切片图.这种可视化的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一致,这对于抽象性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
-
余秀
-
-
摘要:
近年来,在PQCD因子化的框架下,对于双光子的硬遍举过程展开了许多研究。研究表明,其散射振幅可以用可微扰计算的硬散射振幅和非微扰计算的强子波函数的卷积形式来表示,由此发现,对于强子波函数模型的选取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基于QCD求和规则,在qq两夸克态的模型下,导出了标量介子的领头阶与次领头阶光锥分布振幅,进而可以顺利地与解析部分整体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散射截面大小如何随质心系能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
-
胡木宏;
王楠;
冯新杰;
欧阳品均;
杨扬;
洪许海
-
-
摘要:
充分考虑电子间关联效应,利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构造了Ga^(28+)离子1s^(2)nl(l=0,1,n=2~9)Rydberg态的波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Ga^(28+)离子1s^(2) nl(l=0,1,n=2~9)Rydberg态的特殊质量移位.为了进一步检验波函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计算了Ga^(28+)离子等电子序列(Z=31~40)1s^(2)2s态的特殊质量移位.通过本文的计算可知,特殊质量移位的数量级和能级超精细结构的数量级相当,其计算精度主要依赖于体系波函数的关联效应,计算得到的特殊质量移位符合等电子序列的变化规律.
-
-
余琦;
刘伟军;
田中训;
纪玮
-
-
摘要:
活性碳纤维(ACF)可用于低温吸附催化脱除燃煤烟气中的SO_(2),大量实验证明对ACF表面进行掺氮改性可显著提高其脱硫率,但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同种类含氮官能团对脱硫的影响仍未有定论.为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波函数分析对不同种类含氮官能团修饰的ACF的表面结构、静电相互作用、极化和分子轨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氮修饰不仅有利于增强ACF与吸附质分子SO_(2)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其催化氧化和感应SO_(2)分子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其中,石墨化氮掺杂的ACF的极性指数相较掺杂前提高了71.33%,性能改善最为显著,作为SO_(2)分子的选择性传感器和吸附催化剂颇具潜力.
-
-
-
吴锋;
孟丽娟
-
-
摘要:
基于参数微扰法并使用满足空间交换对称性的波函数计算了氦原子的2到12级近似基态能量.计算表明,随着近似级数的增加,氦原子基态能量逐渐降低,改变量越来越小,基态能量与实验值的绝对误差存在一定起落.因此,选择合适的近似级数对氦原子基态能量的精确计算具有重要作用.
-
-
肖光延;
陈凤翔;
汪礼胜
-
-
摘要:
基于计算软件对一些常见的无限深势阱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设计了GUI界面实现对势阱的选择.在选定势阱后,设置好相应的势阱参数和量子数,便可依次绘制出低维势阱的波函数、概率密度函数和三维势阱中的电子云图像.文中分析了二维和三维势阱中能级的简并度问题,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势阱波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随量子数的变化规律.将势阱问题可视化可以方便分析不同条件下波函数的物理图像,有助于量子力学课程中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
-
谢凯强;
刘锴;
吴坤;
王茂隆;
李玉洁;
郑兴荣
-
-
摘要:
运用分离变量法和数值仿真,得到了量子理论中二维势箱函数波函数及其相关特性的理论和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二维势箱函数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能量随着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势箱长度和宽度越大,能量越小.对于二维的正方势箱函数,粒子波函数的简并度为nx+ny-1,峰值个数为nx?ny,且与Ψ=0平面的交线数也为nx?ny;几率密度分布的极大值个数也为nx?ny.本文的这种推导结果和可视化结果与理论结果完全一致.通过可视化结果解决了势箱函数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难题,并为用MATLAB数值计算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借鉴.这对于抽象性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
-
-
-
Guolin Wu;
吴国林
-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的核心.从科学哲学来看,从可观察性、因果效应和语义标准论证了波函数的实在性.科学离不开技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有很大的关联.从技术哲学来看,如果一个东西本身能被技术控制,显然,它是实在的.在量子信息论与量子控制论中,波函数成为量子控制的基本对象,波函数本身能够被直接控制了.实体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主体性、个体性、自身性、持存性和实在性、潜能与现实的统一.不仅波函数是实在的,而且它是实体结构实在的,元素与结构是同时成立的.波函数就是实体与结构的统一体,这种实体本身又是潜在的,波函数表现的实在就是潜在的实体结构实在.
-
-
HU Xianquan;
胡先权
- 《全国第二十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氦原子为双电子原子,由于存在库仑排斥力和交换对称性,无法解析求解Schr(o)dinger方程.本文在求解氦原子径向Schr(o)dinger方程时,设计了含有四参数的基态波函数,推导出含有四参数的氦原子基态能级表达式,分别采用Matlab 7.0最优化运算和Monte-Carlo法,计算了氦原子的基态能量,得到了相应的波函数.将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采用变分法所得计算值及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计算简便有效,准确性较高,而且所得氦原子基态空间波函数自动满足空间对称性的要求.
-
-
-
WAN Ziqian;
万子谦
-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量子概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将波函数的平方模量看作概率是否合理,也即玻恩几率诠释是否合理的问题.多世界解释作为目前量子力学哲学界中的讨论热点,同样也要面对这一问题;不仅如此,相比于其它量子力学解释,多世界解释因为其独特的世界图景在这一问题上似乎面临更多的责难.但部分学者认为不但这些困难可以解决,多世界解释在量子概率问题上相较其它解释还有其优势,能更好的说明玻恩几率诠释的合理性.
-
-
王伟长
-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Everett在1957年提出的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将孤立系统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作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而传统解释中被观测系统的坍缩过程只是观察者的主观感受.由于这种理论必然会涉及仪器或人等宏观物体,宏观物体和宏观可观测量也必须具有相应的量子力学形式.Everett认为波函数的基础性地位既可以消除传统解释的矛盾,又能将宏观物理规律统一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本文将证明,设若存在两个宏观可观测量对应的算符不对易,那么人类历史上必然会观察到实际上从未观测到的奇怪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矛盾,多世界解释必须附加条件使得所有宏观可观测量对应的算符都对易,但这样一来宏观微观物理规律就无法简单地统一在一起,多世界解释就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
-
-
Wu Xinzhong;
吴新忠
- 《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在《关于波动力学的第三次演讲》(1926)中,E.Schodinger认为,作为波动力学的经典出发点的Hamilton-Maupertuis原理,在定义广义坐标空间线元的时候,引入了H.Hertz所应用的广义非欧几何,最后得到的波动方程包含Laplace算符在广义非欧几何线元的推广.Einstein在1927年5月5日的普鲁士科学院会议上,宣读了题为"Schodinger的波动力学是决定一个系统的运动抑或只是统计意义上有效?"的论文中,用Schodinger方程的任一解得到动能的一个表述,利用位形空间的非欧线元作为隐变量,来定义单个粒子的速度分量,并回归决定论.但Bothe指出,当人们考虑一个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体系时,尽管整个系统的波函数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系统的波函数的简单乘积,但是从两个子系统中得到的隐变量是互相依赖的.Einstein认为这不可接受,就放弃了发表有关非欧线元的隐变量论文.在与哥本哈根学派的长期论战中,Einstein坚信正是量子力学的不完备导致波函数的概率解释成为不可缺少,而不是量子概率解释表明量子力学不完备;任何寻求量子力学完备解释的实质性新尝试,不可避免地要改变量子力学的现行形式体系,Schodinger、De Broglie、Bohm等人的量子力学解释都是有缺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