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199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临床医药实践、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年全国难治性结核病学术研讨会、北京地区肝病·感染学术年会、2006年全国肺癌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等;气管镜检查的相关文献由980位作者贡献,包括蒙来成、张晓菊、李丽娜等。
气管镜检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995篇
占比:99.88%
总计:112126篇
气管镜检查
-研究学者
- 蒙来成
- 张晓菊
- 李丽娜
- 倪芳
- 刘丹丹
- 刘莉娜
- 吴恒义
- 吴翔
- 张杨
- 张群成
- 彭伟芬
- 朱佳
- 李洁
- 许士娣
- 贾艳红
- 赵莹
- 郭明学
- 钟祥柱
- 黄海鹰
- C·J·麦克拉肯
- J·B·斯托派克
- L·F·古铁雷斯
- W·S·克里姆斯基
- X·刘
- 于君
- 付康
- 倪卫彬
- 关晓丽
- 关静
- 刘伯臣
- 刘杰
- 刘梅
- 刘长浩
- 卢和平
- 同立宏
- 吴修均
- 吴振华
- 吴昊
- 吴淑华
- 周佳
- 周力
- 周瑛
- 夏淑兰
- 夏瑰丽
- 姚振涛
- 孙盈盈
- 孟繁峥
- 宋丽君
- 宫蓓蕾
- 张俐
-
-
韩梅香
-
-
摘要:
一、气管镜检查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46岁的男性患者,有陈旧性肺结核及糖尿病的病史,因间断发热4天就诊,同时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结合患者病史及胸部CT考虑肺部感染,给予常规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仍持续发热。经检查,结核的相关抗体阳性,并且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EC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用激素治疗亚甲炎必须先除外结核感染。最终决定给患者完善气管镜检查,同时送肺泡盥洗液进行病原学的基因检测.
-
-
吴常明;
张阿恋;
黄舒;
钱树苑
-
-
摘要:
经典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本例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就诊后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院我院。气管镜检查气道吸出物及肺泡灌洗液荧光染色提示见宽大无分隔,直角分支菌丝,考虑毛霉菌,并同时培养出根霉,最后微生物(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检查也提示小孢根霉,改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我科室收治的1例小孢根霉致急性侵袭性两肺广泛性感染报道如下。
-
-
姚四一;
吕雪彩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气管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镜检查分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硬质气管镜检查。普通气管镜检查可引起严重的应激性反应,出现呛咳、体动,甚至导致检查无法顺利完成。随着舒适化医疗的不断推进,无痛气管镜检查得到患者及术者的广泛认可。在实施气管镜检查时,检查医师和麻醉医师需要共用同一通气通道,这对实施麻醉管理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采用最佳的麻醉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
熊鑫;
刘领;
周荣荣;
薛兵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肺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误诊时间9 d~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黄白色黏痰2例,伴畏寒、咳嗽、痰中带血1例,干咳、咽痛1例),干咳、气短1例,咳嗽、咳痰伴头痛、头晕、胸闷1例.胸部CT检查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1例,双肺弥漫病变1例,右肺多发病变1例;表现为小斑片渗出和小叶中心结节影3例(合并实变1例),实变合并磨玻璃影2例(合并小叶中心结节及支气管气相各1例),实变、呈"树芽征"和小叶间隔增厚1例.经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确诊各3例,确诊后予抗结核治疗,电话随访6个月,4例已完全治愈,2例治疗中,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已明显吸收.结论 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迷惑性极强,当遇到胸部CT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及抗支原体治疗效果不佳的支原体肺炎患者时,应考虑到肺结核可能,若患者无痰或痰涂片抗酸染色多次阴性可行气管镜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
-
王晓琼;
吴寿萍;
王勇生
-
-
摘要: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对于气管镜操作的局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内镜中心诊治的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1例,A组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联合咪达唑仑静推,B组仅使用利多卡因局部超声雾化,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的耐受性、咳嗽反应、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声门的开口、气管镜通过声门所需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均优于B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镜麻醉方式。
-
-
许军连;
邱素萍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在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支气管镜诊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相关情况、各时刻生理指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短于参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T1、T2、T3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高于T0时,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1、T2、T3时刻的MAP、HR均高于T0时,SpO2水平均低于T0时,T1、T3时刻的RR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1、T2、T3时刻的MAP、HR、RR均低于参照组,SpO2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67%)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联合咪达唑仑镇静用于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体征稳定并降低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安全性高.
-
-
吕锦洪;
姚月娥
-
-
摘要:
目的:探究气管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计9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5例.两组患者检查时均采用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对照组患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镜进入前、进镜至气管内、术毕时,观察组MAP、HR和SPO2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观察组NE、E、ACTH及Cor水平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观察组Ramsay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检查时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且对机体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
-
黄雪芬
-
-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气管镜检查中,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行气管镜检查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检查时的机体应激水平,保持患者的心率和心率稳定,同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故值得应用.
-
-
孙熠;
王海云
-
-
摘要:
气管镜因其具有气道可视化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其镇静麻醉的安全性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各种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的优势与风险,为手术室外气管镜检查麻醉管理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对气管镜检查麻醉方式、麻醉药物以及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手术室外气管镜检查麻醉现状的分析,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