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9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572348篇;相关期刊444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2014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等;两性霉素B的相关文献由2881位作者贡献,包括温海、柳志强、张博等。

两性霉素B—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2348 占比:99.83%

总计:573340篇

两性霉素B—发文趋势图

两性霉素B

-研究学者

  • 温海
  • 柳志强
  • 张博
  • 郑裕国
  • 黄恺
  • 朱利平
  • 翁心华
  • 陈燏
  • 张雨函
  • 徐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舒君; 张芙蓉; 陶苏江; 余永涛; 王英
    • 摘要: 目的加强对鼻脑型毛霉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我科协助治疗的2例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的鼻脑型毛霉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合回顾相关病例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均发生于血液系统疾病缓解期,给予两性霉素B静滴及外用湿敷抗真菌治疗,并择期进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的皮肤感染得到控制,但最终仅1例救治成功。汇总文献中61例鼻脑型毛霉病例显示52例患者两性霉素B静滴及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死亡率达55.8%,高危因素是未受控制的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实体器官移植,并常因误诊而导致治疗失败。结论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鼻脑型毛霉病死亡率高,尽早诊断、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阳霞; 李冬艳; 唐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衰竭患者肺毛霉菌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文献学习和药学工具检索,综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基础疾病、用药依从性、循证医学证据等,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局部使用两性霉素B的抗感染方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纤支镜下滴注两性霉素B较静脉治疗起效快,无复发,且节约经济成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性肾衰竭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有效干预和建议,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 杨飞; 康尧杰; 谭雪萍; 张自雄
    • 摘要: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两性霉素B(AmB)鼻窦冲洗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F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行FESS的FB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治疗组(n=25)予200μg/ml AmB行鼻窦内冲洗,对照组(n=25)予0.9%生理盐水冲洗,对患者术前、术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T&T嗅觉识别测试、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法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术后12周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12周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S术后AmB鼻窦冲洗治疗FBS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丹; 曲晓晓; 王丹萍
    • 摘要: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非常高[1,2],在强力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及万古霉素)治疗4~7 d后,患者仍中、高热不退,肺部CT提示感染病灶的进展,此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十分必要[2]。十多年来,我们常首先使用静脉滴注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药物,但是费用高。近一年,我们观察了国产两性霉素B在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李金卓; 李晓云; 严汝庆; 李繁; 刘燕飞
    • 摘要: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诱导治疗分别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用于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AIDS合并TSM患者1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与伏立康唑组,每组90例。两性霉素B组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伏立康唑组患者采用伏立康唑诱导治疗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两性霉素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85/90),伏立康唑组为93.33%(84/9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性霉素B组患者的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伏立康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诱导治疗分别联合伊曲康唑巩固治疗用于AIDS合并TSM患者的有效性和肝功能损害情况相当,但伏立康唑对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更小。
    • 耿彪; 党和勤; 刘燕琳; 周国庆; 张颜波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与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低钾血症患者的补钾治疗过程,分析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优化补钾及抗真菌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应用大剂量长疗程两性霉素B治疗出现严重低钾血症,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药学建议,在临床药师密切监护下,患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好转,低钾血症得到纠正。结论:临床药师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和不良反应的处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 吴常明; 张阿恋; 黄舒; 钱树苑
    • 摘要: 经典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易出现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本例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就诊后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外院治疗无效后转入院我院。气管镜检查气道吸出物及肺泡灌洗液荧光染色提示见宽大无分隔,直角分支菌丝,考虑毛霉菌,并同时培养出根霉,最后微生物(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检查也提示小孢根霉,改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出院。现将我科室收治的1例小孢根霉致急性侵袭性两肺广泛性感染报道如下。
    • 江泽宇; 江志论; 孙孟琦; 潘舒涵
    • 摘要: 黄曲霉菌属于曲霉科,是仅次于烟曲霉菌的第二大曲霉病诱发菌,多发于肺、鼻窦、眼,肾盂感染罕见。本例患者因黄曲霉菌感染肾盂诱发急性肾衰竭。使用两性霉素B局部及全身用药,治疗效果好,肾功能恢复。
    • 霍琴; 刘敏; 杨红红; 刘倩; 吴玉珊; 李明俊; 石峰; 何坤
    • 摘要: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 张丹丹
    • 摘要: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两性霉素B(AmB)相关死亡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两性霉素B提供参考。方法:下载2004年1月—2020年12月的FAERS数据,经过清洗数据后,提取两性霉素B相关死亡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检测。对两性霉素B相关死亡事件患者的报告时间、基本信息、国家分布、直接或间接死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及信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到两性霉素B不良事件报告记录9590312条,报告直接死亡事件174条,间接死亡事件1307条;死亡者中位年龄61岁;两性霉素B静脉给药报告占已知给药途径报告例数的86.43%(395/457)。直接死亡事件报告174条,PRR 95%CI下限为60.29,ROR 95%CI下限为58.38,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其中死亡这一亚组信号检测结果提示生成可疑信号(PRR 95%CI下限为34.05,ROR 95%CI下限为33.47);而间接死亡事件报告1307条,PRR 95%CI下限为373.42,ROR 95%CI下限为309.29,均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在死亡病例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31.47%;存在两性霉素B超适应证及超剂量使用情况;合并用药中糖肽类药物、免疫抑制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同时存在多病共患及多药共用等情况。结论:重视两性霉素B潜在的致死风险,规范两性霉素B使用剂量,关注老年患者及药物相互作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使用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