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
民国初年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998种,包括武汉文史资料、收藏、咬文嚼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张家口·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等;民国初年的相关文献由169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骥才、孙方友、苏全有等。
民国初年
-研究学者
- 冯骥才
- 孙方友
- 苏全有
- 刘金明
- 张静
- 李强
- 黄祥辉
- 余华林
- 叶雪松
- 姚琦
- 张家康
- 徐有礼
- 易中天
- 王业兴
- 许志绮
- 郦千明
- 陈锋
- 鲁毅
- 严昌洪
- 严泉
- 余华
- 佚名
- 刘宗灵
- 史宗义
- 叶倾城
- 吕雪飞
- 孟祥海
- 尹全生
- 张勇
- 张华腾
- 李秉鉴
- 杨兴隆
- 汤哲声
- 海内盛
- 王剑华
- 王炳毅
- 王铭珍
- 甄光俊
- 田燕飞
- 由国庆
- 艾晶
- 虞和平
- 袁荻涌
- 郎义亮
- 郝天豪
- 陈明远
- 陶士和
- 高凤成
- 黄世明
- 丁健
-
-
余沁芮
-
-
摘要:
灵秀钟毓的通海,历经5000年的文化洗礼,怀抱着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故拥着"礼乐名邦"的美誉。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就是礼乐名邦的一张绚烂的名片,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有洞经古乐传习馆传承洞经音乐,并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海洞经音乐概况通海洞经音乐的源起现有两种说法并存:据民国初年王连城的《续修河西县志》中记载。
-
-
王照宇
-
-
摘要:
启功出生于民国初年,自幼过目古书画数量浩繁,并且长期浸淫于古书画的创作活动中,这为其从事古代书画的鉴定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严格从学理角度来讲,真正能体现启功古书画鉴定水平和学术成就的事件,毋庸置疑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古书画鉴定工作。
-
-
姚舜欣
-
-
摘要:
对民国初年广东财政支出和贸易出口状况的定量研究一直以来比较匮乏。本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民国初年广东财政支出和贸易出口进行了研究,同时引用了部分的间接史料。发现民国初年广东财政的内务支出、外交支出和实业支出对广东的贸易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很可能是由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严重政治腐败所导致的。
-
-
王川
-
-
摘要:
清末民初因辛亥革命、“西征”西藏而全国瞩目的政治人物尹昌衡(1884-1953),其政治、战略、军事哲学的丰富内涵及地位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重视。比较而言,尹昌衡经营康区的思想,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尹昌衡1912年在“西征”路上,对康区交通状况有了亲身体验,升华了他重视发展康区交通的战略思想。尹昌衡发展康区交通的战略思想,包括兴建西藏“工步”(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至四川巴塘(今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之“轻便铁道”“川藏铁道”(即川藏铁路、川藏公路)等内涵,是基于他对康区国防、战略重要地位的认识。只是由于民初国际形势复杂,英国对中国西藏政局的干涉,民国初年政局变化太快,兼之尹昌衡在政坛时间短暂,因此,尹昌衡发展康区的战略思想没有真正开展。但在其退出政治舞台后的一段时间内,与之相似的康藏交通建设措施却得以继续推进和发展,后人常念及他的初创,表明他对于后世有所影响。
-
-
崔东旭
-
-
摘要:
政区变动是国家政治谋略和地方行政治理的缩影。有清一代直到民国初年,江苏政区一直在调整。不论是清初的江南分省,还是光绪年间的苏淮分省,或是延续民国初年的江北改省运动,都体现出国家对江苏地区的重视。本文从国家解决苏常地区征缴效率问题切入,借助清季及民初的地方对设置职官的讨论和中央对职官调整,理清从江南分省、苏淮分省与江北改省运动的演变过程。
-
-
艾立中
-
-
摘要:
1917年11月苏州阊门发生了一次新、旧剧团之间的演出纠纷。纠纷产生的直接起因是旧剧团在演出中加入了时装新剧,这种新、旧剧混演的形式直接冲击了新剧团的演出市场。苏州总商会经过协商沟通,解决了此次纠纷。此次纠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苏州演出市场不发达,有竞争力的戏园不多。新、旧剧混演是新、旧时代转变的一种特殊现象,也反映了当时不少戏剧界人士对新剧和旧剧的艺术本质缺乏深刻的体察。
-
-
陈七榭
-
-
摘要:
柿子巷:清朝时期人们称它为“永平胡同”。民国初年,永平胡同因为巷口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改名为“柿子巷”。虽然还有着柿子巷的名称,但如今这棵柿子树却已消失在时光里了。牌匾上的特呼尔氏代代出军医,从康熙末年就定居在柿子巷,何氏是蒙古族特呼尔氏的汉姓。
-
-
池江
-
-
摘要:
清代民国时期旅蒙商曾在归化城开设天义德商号,留有民国5年(1916年)11封书信.书信显示天义德号所从事的是归化城与乌里雅苏台之间的牲畜长途贩运,同时也经营砖茶和日用杂货.天义德商号的牲畜经营是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从事牲畜长途贩运的典型代表.该商号在牲畜的采购、运输、销售上有成熟的经营方式.但是商号经营业务固定,在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商号利润亏损严重,经营举步维艰.
-
-
焦婕;
焦润明
-
-
摘要:
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公共卫生建设思潮.它是有识之士对于清末中国防疫体制落后、国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思与总结,其与同时代的国民建设理论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言论.相关言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民国初年的公共卫生建设.从反思、启蒙、实践等维度,围绕着公共卫生观念与近代国民观念的内在联系、近代社会亟须建设的公共卫生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与推进展开讨论,揭示出公共卫生建设与近代国家建设相向而行的发展理路.
-
-
汪晓峰
-
-
摘要: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全国各地戏曲班社纷纷进京。其中尤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徽班影响力最大,史称“四大徽班进京”。其实早在“四大徽班进京”以前,歙县雄村曹氏家班庆升班已经早早入京制造了一些影响。从1787年曹文埴初创华廉班开始,至民国初年新老庆升班散班截止,庆升班历经120余年。
-
-
龚险峰
- 《201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民国初年,中国报业由政论时代转向新闻时代,催生了一批以新闻通讯著称的记者,主要有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凌霄、张季鸾等.通过历史回溯发现,民初著名记者群的生成是新闻业务发展与流变的历史产物——是报刊文体、类型、版面与技术等多种基因变异的结果.也与晚清民国的政治结构、社会转型与文化嬗变所形塑的传媒生态有着密切的横向关联——清末民初特定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衍生了中国语境下的"公共领域".袁世凯复辟帝制、发动"癸丑报灾"造成传媒生态的灾难,公共领域昙花一现.民初著名记者群正诞生于这段复杂、动态的具体历史情境中.
-
-
徐进
- 《第八届全国法律文化博士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行政诉讼体制有以司法机关掌握行政审判权的司法审查体制以及以专门机关掌握行政审判权的行政裁判体制之分,其原因在于如何认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与制衡.民国初年法制建设过程中,受国外行政诉讼理论的传播,立法者的知识背景、自身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国会制宪时期以及北洋政府统治初期均确立了各不相同的行政诉讼体制.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法制建设过程中,制度的选择易受立法者自身偏好影响的特点.
-
-
-
-
廖大伟;
侯垿楠
- 《张家口·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张家口在晚清就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第二大商埠.民国初年,《申报》等东南地区的报纸仍对张家口予以极大的关注,而这种关注的热情也是持续、广泛的.其以多样的渠道获取着这座城市的信息,以丰富的体裁去反映这座城市的现状.张家口成为东南人经久不衰的话题,它的贸易、交通、军事、政治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但从《申报》所传递的信息中,张家口在民国初年的状况是令人失望的.内忧外患的局势使这座城市再次遭受了战火的侵袭.民国的建立,给人们带来的是新时代的曙光,也有动荡不安的时局,这种复杂心情同样也影响东南人视野下的张家口.动荡、衰落、希望,东南视野下张家口的形象在民国初年变得是如此复杂、矛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