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启功

启功

启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4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7篇;相关期刊475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藏.拍卖、收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等;启功的相关文献由141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仁珪、启功、杨兴林等。

启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6 占比:77.5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07 占比:22.34%

总计:1374篇

启功—发文趋势图

启功

-研究学者

  • 赵仁珪
  • 启功
  • 杨兴林
  • 王成虎
  • 肖立波
  • 鲍文清
  • 黄小飞
  • 赵广青
  • 柴剑虹
  • 侯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虞晓勇
    • 摘要: 启功在古典文学、文字学、书画创作、书画鉴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获得与他的学术观念密不可分。本文旨在阐述启功通达自然之书法观的缘起,并从书写技巧与书学研究两方面,辨析这一观念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 王照宇
    • 摘要: 启功出生于民国初年,自幼过目古书画数量浩繁,并且长期浸淫于古书画的创作活动中,这为其从事古代书画的鉴定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严格从学理角度来讲,真正能体现启功古书画鉴定水平和学术成就的事件,毋庸置疑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古书画鉴定工作。
    • 王强
    • 摘要: 本文就启功“行书宜当楷书写”之论,分析其字体学的学理依据,论述这一理论在书法教育层面的学术价值。字体学意义上的行书,即隶体之正、草两途合成的所谓“新隶体”,亦即早期楷书。后来的行书是楷书之快写的形态,是书法或书写意义上的行书,与字体学意义上的早期行书有相通之处。行书——以及上推到早期行书——都是对应正书来说的,只不过后来的行书与早期行书的“对应”性质不同。早期行书的“对应”是靠近正书而有新变,目标是蜕变成一种新的正书(楷书)。后来的行书之“对应”是简化正书而动起来。无论是“前行书”还是“后行书”,都是以正书为坐标的,只是早期行书的标尺是以隶为正,后来的行书是以楷为正。所谓“正”是基本的架构,是共性的,是一切正式书写的规定,也是可以灵活、简便、快速书写的外在与内在之依据。启功“行书宜当楷书写”之论,既关乎行书和楷书在字体学层面的问题,也关乎写字(书法)和教书法、学书法的原则问题。
    • 李洪智; 高淑燕
    • 摘要: 史学名家陈垣是启功的老师,他虽不以书法名于世,但对书法颇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对启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师笔”说即是其中之一。启功对陈垣的“师笔”说既有继承,也有发扬,阐述得细致而周延,使得此说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均臻至完善,成为启功书法理论的核心,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认同。
    • 摘要: “燕京”春风起,冰霜昨夜除。辛丑冬归,壬寅春至。上溯一百一十载春秋,当代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启功(1912-2005)出生于革故鼎新中的北京,中国书法文化领域巨星逢世。启功数十载钟情翰墨,倾辉光于纸墨与讲台之上,暮年之际仍“尚争一息上竿头”,堪为文坛垂范。论及启功与书画之缘法,据其本人回忆,他在幼年时看到先祖案旁悬有大幅墨笔山水,其间笔墨之精妙令人心驰神往,故而对书画顿生亲近之情。其后少年时期躬耕于桌案纸砚之间,写绘临习无不涉猎。
    • 秦永龙
    • 摘要: 在宏大的学问烘托、浸润下,启功的书法呈现出独一无二、超尘绝俗的面貌。至于他创立的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则可以用“破旧立新”来概括。他擅于根据个人书法实践之所得提炼学书法则,立足于对执笔法、结字法、“刀笔之辨”、如何临帖等问题的深入挖掘,纠正了长久以来人们关于书法诸多问题的错误认识,为当代书法教育有着非凡贡献。
    • 姚秦川
    • 摘要: 陈垣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在他教过的学生当中,许多人后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陈述、姚从吾、启功等。在这些学生当中,陈垣对启功的教导可以说最为用心。陈垣比启功大32岁,两人除了师生关系外。
    • 刘运峰
    • 摘要: 一九八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启功致信沙孟海,对其论文中所言『写本』与『刻本』不能混为一谈的观点表示赞同.沙孟海论文是对一九八三年所作《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一文的进一步发挥,其目的在于澄清人们对『写』『刻』不分的模糊认识.
    • 摘要: 本书是一部零起点的格律诗创作入门读本。作者以王力格律诗体系及启功"长竿律"为基础,运用排列组合原理,破解了格律诗的形式密码。同时又结合自身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跳出原有之技术、技巧层面,从"心法—技法"体系解读传统诗词并切入创作,引导读者从情感积淀、思维方式、表达模式等方面充实诗歌的内容。
    • 姚望
    • 摘要: 有一回,在中华书局工作的刘宗汉找到已年过七旬的启功,想请先生给他写上一幅字。启功好奇地问对方:“什么时候你也开始喜欢书法作品了?”刘宗汉不好意思地解释道,他前一段时间不小心闪了腰,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正骨的老中医,不承想只给他推拿了几次,竟然好得差不多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