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
老中医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495篇;相关期刊456种,包括祝您健康、河北中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2009世界中医男科学术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三届男科学术大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男科学术大会 国际中医男科学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等;老中医的相关文献由1111位作者贡献,包括楼绍来、良石、刘保延等。
老中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495篇
占比:92.04%
总计:13575篇
老中医
-研究学者
- 楼绍来
- 良石
- 刘保延
- 姚乃礼
- 张润顺
- 李变花
- 李志刚
- 王映辉
- 苗建英
- 周颖
- 建宇
- 李平
- 李胜利
- 石川
- 蒲昭和
- 赵卫宏
- 任尚肖
- 任薇
- 何圣三
- 余平
- 侯朴毓
- 刘如秀
- 刘钧
- 刘青
- 卢士梅
- 原文学
- 周璇
- 周雪忠
- 姜维
- 孝文
- 安玉民
- 张杰
- 张襦心
- 施净岚
- 晓天
- 朱宵
- 李定国
- 李建荣
- 杨元德
- 杨力
- 杨帆
- 林汉钦
- 沈双宏
- 深特
- 温海滨
- 王凡
- 王秀兰
- 穆涛
- 肖连玉
- 若风尘
-
-
李广
-
-
摘要:
人们自身的体质特点、生活条件、个人嗜好等,是决定其能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宋,在中医养生方面颇有心得,他虽年过八旬,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其总结出养生保健4要素,对大家都很有裨益。
-
-
无
-
-
摘要:
“麝火疗法”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该疗法是洪湖市己故老中医周承明先生奉献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祖传秘方。1964年组织上派周承明到江陵县农村住队,他的住户家有一女孩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病,瘫痪在床。周承明见病者可怜,将母亲从祖上承接并传授下来的麝火疗法,试着给女孩治疗。
-
-
晓天
-
-
摘要:
1992年春天,我牙疼得要命,撞墙的心都有。当时遇到了一位在乡下开诊所的民间老中医,看我捂着腮帮子疼得龇牙咧嘴,就给我用了一个方法止痛。他顺手取了5个五倍子,一个个敲碎,放到搪瓷杯(别用铁器)里,加入约200毫升清水煮开,小火煎煮5分钟后关火,放温,让我把煮好的汤汁含在嘴里漱口,别咽下,让五倍子水在痛牙处停留5分钟左右(时间也可以长些,以个人能坚持的时间为度),然后吐出去。
-
-
余尚健
-
-
摘要:
"牙痛不是病,痛时要老命。"我就是深受牙痛困扰的人之一。牙痛的滋味一言难尽:吸进冷气痛,吹出热气痛,张嘴痛,闭嘴痛,上牙床痛,下牙床痛,吃硬食痛,吃软食痛……总而言之,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痛。多亏了一位老中医教我"叩齿妙招",解我"要老命"的疼痛之苦。方法: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前坐在床上叩齿。先微微张嘴向左叩28圈,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向右叩28圈,再用舌尖紧贴牙床向左转动6圈,反过来向右转动6圈,然后鼓腮8下,最后吞下鼓出的唾液,整个过程为1次。
-
-
-
-
摘要:
很多老中医看病,病人一进门,已知大概,让人惊叹不已,其实这只是因为他望诊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道理。观察人体表象,可以探知脏腑的健康状况,为诊治提供思路。望口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脏功能是否正常,主要看唇。嘴唇肌肉厚实丰满,脾脏就好,气血生化有源;嘴唇偏薄,颜色枯槁,唇色偏淡,则脾运欠佳.
-
-
乔俭
-
-
摘要:
乔振纲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其学术思想,秉承"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临床中立足整体调控,务求阴平阳秘;精于辨证施治,强调以证为凭;区分急、慢、重危,应对策略各异;重视标本辨证,旨在治病求本.对源于《黄帝内经》的"标本"观,从概念、哲学内涵及临床应用的广泛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发,系统并有深度地分析了"标本辨证"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及运用要点,这一理论成果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乔振纲教授学术思想的一大亮点.
-
-
葛伟功(讲述)
-
-
摘要:
1924年12月我出生在山东诸城杨家庄,八年抗战我们经历了血雨腥风。1943年春,八路军来到诸城地区,成立滨北军分区,积极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抗日工作,肃清了山区的敌伪军,建立抗日根据地,真正树起了抗日的旗帜,给诸城人民带来了抗日救国的希望。我父亲开了一间中药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他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对日寇痛恨无比,他利用行医的机会宣传八路军的政策,搜集敌人的情报,利用中药铺掩护我们开展抗日工作。
-
-
曹倚霖;
焦颖慧(指导)
-
-
摘要:
"那口蒸锅不好用了,明天我去买新的……""家里有那么多锅,怎么又买?"这样的对话基本两三天就会在我家出现一次。外婆已经70多岁了,人很精神,尤其是那双灵巧的手,特别能干。她是我们家的主厨,也是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可就是有一个缺点——什么都爱往家里囤,尤其是锅。
-
-
张作光
-
-
摘要:
2018年5月12日,我到山东阳谷县看望老连长郑允来。81岁的老连长见我来看他,高兴得不知说啥好,不但让老伴儿和儿媳妇做了许多好吃的,还请来了他村已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和一位老中医陪我一块儿吃饭。席间,当我说起患耳鸣已三年多,对方和自己说话,声音小一点就听不清后,老中医笑着说:"吃完饭后我告诉你个方法,你坚持做上半年,准能彻底治好耳鸣。如果再坚持做下去,不但能疏通经脉,除病魔,而且还会长寿健康。"
-
-
李超
-
-
摘要:
解放海南的“田独”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敌人三个团对我一个加强连,我方最后只剩下三个人。指导员和连长身负重伤被送往海口福庆寺,老中医老堂主土法上马为二人取出了子弹,但急缺消炎药物。为采集野生石斛为二人退烧消炎,老堂主在乐东尖峰岭摔下山崖再也没有起来……他的小徒弟小冬仔和随行青年步行送石斛回寺的山路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野凹里,一条半大不小的灰狼,从一片灌木丛里斜窜出来……
-
-
郭晓辰;
张军平
- 《第四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以天津心病名老中医阮士怡、田芬兰、张伯礼、王竹瑛、王化良为研究对象,追溯已经仙逝的董晓初、王鸿烈、马连珍等几位在心血管病方面有独到学术思想、临床疗效突出的医家,对其特点及成才之路进行提炼与分析.天津心病名老中医首重医德,大多学贯中西医,在致力于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还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培养出了很多优秀接班人.回顾天津心病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他们不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刻苦勤奋,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同时善于思考和总结.
-
-
邓小英
- 《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当代名老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医德高尚,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对养生保健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当代名老中医的药物养生、精神养生和三因制宜养生三个方面的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整理,以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
-
-
-
张润顺;
王映辉;
周雪忠;
刘保延;
姚乃礼;
李平;
李文泉
- 《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名老中医经验的要素,并通过名老中医经验挖掘平台进行多维关系分析.rn 方法:在大量调研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名老中医临床要素,根据其主要内容,设计“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将名老中医临床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建立名老中医诊疗信息基础数据仓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实时在线展示分析方法,对名老中医经验各要素间的多维关系进行展示、分析与挖掘.rn 结果:基于信息挖掘方法,根据名老中医经验临床要求进行分析挖掘可满足临床多方面的挖掘需求,有利于名老中医经验知识的发现.rn 结论:在分析研究名老中医经验要素的基础上,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分析名老中医临床要素的多维关系,对于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促进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
王映辉;
张润顺;
吴洁;
刘保延;
姚乃礼;
孙桂芝
- 《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总结既往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认为以往研究存在信息量少、时限短、受研究者素质影响较大、缺乏横向比较、缺少验证性研究及机理探讨等缺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基于临床,规范采集临床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知识的迅速发现,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解析结果,总结经验;同时对挖掘总结的结果进行验证与评价,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及临床有效的原因.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应当遵循“临床信息采集一挖掘提取经验一临床应用验证一机理机制研究一理论指导临床”的模式,建立有关的技术平台,从临床中来,再到临床中去,反复总结,不断提升.该模式对促进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发扬,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
-
-
-
刘西娟
- 《中华医药学会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张友仁,男,1935年7月生,山西省榆次市人,主任医师.张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5年余,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勤于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皮肤科方面疗效卓著.参与编著出版了《中国乡村医生手册》皮肤病篇、《中华效方汇海》皮肤病篇、《简易美容入门》、《骨伤科皮科必备》皮科篇、《古今较效单验方》中医外科篇.撰写医学论文20余篇,分别发表于国内的医学期刊、杂志上.现将其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