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剧

新剧

新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看世界、大舞台、电影评介等; 新剧的相关文献由197位作者贡献,包括牛奶、王璐、贪玩的灰尘等。

新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100.00%

总计:301篇

新剧—发文趋势图

新剧

-研究学者

  • 牛奶
  • 王璐
  • 贪玩的灰尘
  • 高尚
  • 黄爱华
  • 周逢琴
  • JOJO
  • 云崽子
  • 兔兔安娜
  • 华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逢琴
    • 摘要: “新剧”,即“早期话剧”,从诞生到衰落经历了约20年的变迁,也被称为“文明戏”或“文明新戏”。新剧起源于清末学生演剧,以表演时事新剧为主,思想上注重启蒙,艺术上以科白(言语)为特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质,“文明戏”可视为对这一时期新剧的戏称。民元前后为新剧中兴时期,这一时期演出社会家庭剧较多,呈现出某些“堕落”之象,但新剧人才荟萃,有着较稳定的演出团体和演出舞台。就在新剧盛极而衰时,真正的“文明戏”开始出现,文明戏依附新剧、模仿新剧,在各大游戏场开演,但与新剧并非同一事物。新剧在商业化的大潮中,选择新旧合流而走向衰亡,文明戏继之并保留了新剧的部分特质。
    • 高尚
    • 摘要: 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对于当时新剧的创作影响深重。笔者之前在文章《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中论述了戏曲观念遗留下的“幕表制”的创作方式在当时新剧创作中的遗留和表现以及这种幕表制的创作方式的优点与不足。笔者认为,这种“观念的遗留”必然会对新剧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作为《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一文的延续,从“传统戏曲观念遗留对于新剧的影响”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中国早期话剧的得与失,展示并浅析新剧演出舞台频频出现的种种怪现状。
    • 钱程
    • 摘要: 诞生于1918年的姚慕双和诞生于1922年的周柏春是上海滑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对滑稽昆仲和杰出的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上海滑稽包含滑稽戏和独脚戏两种不同的表演样式。在姚、周1938年从艺之前,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上海滑稽戏正从“新剧”(中国早期话剧)华丽转身,而1915年由“新剧”名家钱化佛“始作俑”的上海独脚戏自1927年起已见诸报端。
    • 艾立中
    • 摘要: 1917年11月苏州阊门发生了一次新、旧剧团之间的演出纠纷。纠纷产生的直接起因是旧剧团在演出中加入了时装新剧,这种新、旧剧混演的形式直接冲击了新剧团的演出市场。苏州总商会经过协商沟通,解决了此次纠纷。此次纠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苏州演出市场不发达,有竞争力的戏园不多。新、旧剧混演是新、旧时代转变的一种特殊现象,也反映了当时不少戏剧界人士对新剧和旧剧的艺术本质缺乏深刻的体察。
    • 余弛疆
    • 摘要: 12月,是横店旅游的淡季,夜晚灯火暗淡,整个"东方好莱坞"最明亮的一处便是梦幻谷里那个长年不灭的摩天轮。与环境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一博的忙碌——11月起,他就已经进入新剧的拍摄,穿梭于小镇的各个场景地和摄影棚。马不停蹄,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采访当天王一博的状态再恰当不过,从2018年所谓的"爆红"开始,这种节奏,成为他的"每一天"。
    • 王璐
    • 摘要: 新剧在哈尔滨萌发兴起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迅速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奇迹.作为移民城市的哈尔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哈尔滨拥有现代城市的文化环境,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文学的萌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新剧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龙江话剧繁荣的基石.
    • 王璐
    • 摘要: 新剧在哈尔滨萌发兴起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迅速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奇迹。作为移民城市的哈尔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哈尔滨拥有现代城市的文化环境,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文学的萌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新剧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龙江话剧繁荣的基石。
    • 苗芳
    • 摘要: 郑正秋新剧改编电影是其电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电影改编是建立在新剧哺养基础上,经由小说文本“先剧后影”的改编和以新剧文本为素材的改编两种路径,运用“局部抽取”“取其筋骨”“忠于改编新剧”与“重造故事”等改编方法实现的。个体幻想、社会改良与电影市场的商业需求,分别作为内部、外部与直接因素构成了郑正秋新剧改编电影的主要动因。郑氏希冀以“有序家庭”的重构疗愈童年“隐痛”;借改良思想缓解资本家“无良心”的社会症候;以改编的家庭伦理剧反拨电影界的“怪力乱神”风气。这种个体努力值得肯定,但也包含郑正秋企图将儒家思想与改良思想融于一体,以求实现家国共荣的幻想。
    • 殷柱山; 李嵋屏
    • 摘要: 今天又看了一场好戏,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首先为新剧强大的阵容以及精心的编排所震撼,其次为朔城区大秧歌剧团年轻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点赞。朔城区大秧歌剧团自从去年以来接连排演了好几部大戏,《莲花盛开》《尉迟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社会反响也非常好。特别是《尉迟恭》,可以说是大秧歌自排演新剧以来的巅峰之作,今年又去各地方进行了巡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 袁国兴; 肖海薇
    • 摘要: 启蒙主义社会思潮催生的新剧意识,不排除旧剧的演剧形式,戏曲也可被称为"新剧"。站在单一的启蒙主义立场上审视,戏曲演艺有"玩把戏"的成分,而当"真正的戏剧"之意识取代了新剧意识,戏剧与戏曲的非对等关系也就成为了现实。戏曲的积聚成型和片段移植特性,具有一般性演艺价值。认识到曲艺性演剧与纪实性演剧的不同,充分肯定曲艺性演剧的双重表演意向,不仅对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戏剧意识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理解当下其他一些表演艺术形态也多有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