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244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收藏.拍卖、世界文化、美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等;世界艺术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任航璎、刘鹏等。
世界艺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44篇
占比:97.53%
总计:12554篇
世界艺术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任航璎
- 刘鹏
- 吴周文
- 李恒
- 梁江
- 王海军
- 白明
- 薛翔
- 谢蕴之
- 贺西林
- 贾德江
- 陈传席
- 陈履生
- Eve Gandossi
- Lilian
- Lynn
- Pascal Meunier
- Robert J.Berg
- 丁清贤
- 万青力
- 丘星星
- 乔琛
- 于公
- 于志学
- 今往
- 伊果爾·葛拉巴爾
- 何任远
- 何蕴琪
- 佘国秀
- 余颖
- 保罗·德尔沃
- 兰维
- 冀少锋
- 冯玉淑芸
- 冯雯婧
- 刘七一
- 刘倩
- 刘全
- 刘国锋
- 刘妍静
- 刘宇
- 刘小湄
- 刘巨德
- 刘建
- 刘文沛
- 刘晓峰
- 刘晓雨
- 刘立云
- 刘纲纪
-
-
佘国秀
-
-
摘要:
“世界艺术”思想源自启蒙时代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对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包容是其显著特征。其后,黑格尔在“艺术整体”观中再度阐释了“世界艺术”的思想,并第一次试图为艺术的世界史建立整一的历史体系,“世界艺术史”思想因此得到首度阐发。由于受到欧洲中心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影响,人类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问题在“世界艺术史”的探索中被遮蔽、排斥和异化。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来临,在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的多维阐释和书写实践中,西方学者重新审视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问题,并在新国际主义立场上正视并认同文化差异。对待差异性的不同态度始终是理解特定时期“世界艺术史”思想与全球视野中的世界艺术史,即“全球艺术史”思想的重要切入点。
-
-
-
吴巩鹏;
卢勇
-
-
摘要: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作为一个广博的整体文化体系,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而言,无论是在对象还是时空方面,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艺术在全球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充当着潮流之趋的角色,引领者全球的艺术发展。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一个优秀代表,从古至今都是一直处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顶端的,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是占据领军位置的,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我们国家的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的地位是难以估量的,而我们自身更应该对此感到自信与自豪,而不可妄自菲薄。
-
-
张子翔12
-
-
摘要:
主持人:中国的画院是世界美术体系结构中的特例,这样的特例对于全球美术界具有何等意义?中国的画院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美术作出了何种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画院体制,中国美术和世界美术将会失去什么?张子翔:中国的画院作为在世界美术体系中的特例,是伴随着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
-
-
冯玉淑芸
-
-
摘要:
观念艺术已然成为当代艺术家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而加强拓展当代观念艺术表现的空间,并且以全新的视角来进行对当代观念艺术表达方式的分析研究,这对于我国当代的艺术和世界艺术之间的沟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代观念艺术表达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帮助。
-
-
曹意强;
李修建;
陈宁
-
-
摘要:
世界艺术的观念源于全球史,乃是19世纪欧洲的知识成果.20世纪初,全球史的观念引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的“新史学革命”.处于这一史学革命前列的艺术学者,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进化史观,意识到只有将中国艺术史置于世界艺术的语境之中,才会真正获有意义.整体来看,所谓的“绘画史”并没有提供中国艺术文献的全幅图景,这些历史实际上呈现了中国艺术论著最主要的形态,尤其是和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鉴赏和艺术收藏相比之时.如果我们将世界艺术研究视为全球史这一旧观念的新形式,那么我在本文中强调的是,中国史学在艺术上的得与失都是非常显豁的.
-
-
刘巨德
-
-
摘要:
吴冠中的一生,是信仰美的一生,为感悟美、创造美而苦行。他以诗人的情怀、“形式美”的眼光,观察、思考、想象着一切。他常常为美“不安分”,他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以“美育”为己任,关怀祖国和民族文化命运的人。他说:“一个美盲的民族,也许能成为制造大国,但绝对成不了世界创造的大国。”他为中国美盲多于文盲而痛惜。他为美以苦难为粮食,为美即便是火坑也要往下跳……他是一位真正为美而殉道的艺术家,美术界称他为艺术的“苦行僧”。
-
-
-
吴周文
-
-
摘要:
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迷宫,包括散文在内。先从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解读说起。这幅画是达·芬奇面对贵妇人蒙娜丽莎所进行的写真画像,作品问世之后读者为这位贵妇人嘴角的一丝"微笑"而震撼;但究竟她的"微笑"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于是这幅画成为世界艺术之"谜"。
-
-
叶秀山
-
-
摘要:
高考现代文阅读有一个重要的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
-
朱青生
- 《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中国艺术确实存在中西之间的融合吸引,但是问题的焦点并不仅限于此。最近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其学术目标就是联系各方的学者和力量,研究艺术问题。中心研究包含三部分:中国艺术研究、世界艺术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即探讨以中国艺术资源和世界各国艺术(西方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资源为基础,发展当代艺术的道路,在力求引领世界的创造中,参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运动。中国的艺术发展应该批判地继承本国传统,全面鉴别和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之所长,全力创造当代具有新观念、新方法、新型媒体的新艺术。“古代—世界—当代”,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