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迁移
概念迁移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17352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英语教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界等;
概念迁移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勤、姜孟、许丹丹等。
概念迁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52篇
占比:99.46%
总计:17447篇
概念迁移
-研究学者
- 李勤
- 姜孟
- 许丹丹
- 刘永兵
- 刘畅唱
- 吴白音那
- 周琳
- 张丽虹
- 张文鹏
- 张雪梅
- 成燕帆
- 方芳
- 朱文武
- 李佳
- 李蓓岚
- 杨椅伊
- 熊铮
- 王晶
- 纪璐
- 蒋继研
- 蔡金亭
- 谭芳
- 贾良定
- 郭静
- 黄景爱
- Scott Jarvis
- Terence Odlin
- 任丹
- 任庆梅
- 何倩
- 俞理明
- 刘慧艳
- 刘文静
- 刘治选
- 刘洁琳
- 努孜娅•巴合沙吾列
- 占晨达
- 吕靖
- 吴志强
- 吴雪燕
- 周莹
- 周莹1
- 姜明红
- 姜珊1
- 孔繁霞
- 孙上鹦
- 孙宝娣
- 孙海燕
- 孙海燕1
- 孙鑫
-
-
胡梦洁;
吴白音那
-
-
摘要: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开展广泛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收集2011—2020年中国知网上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语言迁移相关研究论文,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展望。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内容尚需深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待加强。因此,研究者需要拓宽研究对象,加强系统性研究,开展跨学科合作等,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语言迁移研究水平。
-
-
李欣;
刘文静
-
-
摘要:
本研究基于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以词汇概念迁移为切入点,通过统计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大学生介词at、on、in的误用实例,考察了母语概念负迁移对英语介词使用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对介词at、on、in的偏误使用主要受到了汉语中“在”、“上”、“里”所表征概念迁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独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概念迁移假说和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的可行性。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从概念迁移视角对大学英语介词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提高语言输入频次;二是引入概念型教学,以期促进概念迁移理论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
-
-
高燕姣;
石园园;
金力
-
-
摘要:
本研究以母语分别为汉语和蒙古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各自英语写作空间状语语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概念迁移角度对二者分别进行了讨论以及比较。研究发现:(1)在英语写作空间状语的语序分布上,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都受到了母语概念迁移的影响;(2)概念迁移对空间状语语序分布的影响在汉族与蒙古族大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可能是因为汉族和蒙古族语者母语思维习惯具有类似性以及蒙古族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汉语社会中,认知习惯逐渐受到汉语思维习惯影响。
-
-
高沛;
张铁虎;
王倩;
郭茜;
王颖
-
-
摘要:
大学英语的写作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其根本问题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动词的使用所产生的问题则更为明显地体现出这种不同。本文从概念迁移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在时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动词及物性以及动词搭配的错误。并提出对比式教学,改进深层概念系统以及还原真实语言环境的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及教学参考。
-
-
张建山
-
-
摘要: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以"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为思维载体,在"全等变换"思维的参与下,通过概念的同化、顺应与迁移,发展学生用同化的眼光观察世界、用顺应的思维思考世界、用迁移的语言表征世界,有助于数学概念复习目标的深度达成。
-
-
柴竞哲
-
-
摘要:
在英语词汇系统中,介词是除冠词以外最活跃的词类,经常和其他词类搭配构成习惯用法,使其表义能力强且语义丰富.完全掌握介词各义项对学习者来说相当困难,也使英语介词习得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英语介词习得影响因素、认知和概念迁移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英语介词习得研究,剥离出现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介词教学做出展望.
-
-
姜明红
-
-
摘要:
一名顶尖的足球运动员面对高速飞过来的球时,他可能会下意识地做出判断:我需要往哪里传,我是用头、用肩还是用脚,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跑……这就是有“足球自觉”的人,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非常精准的判断。如果把这个概念迁移到教育领域,对一名优秀教师来说,就需要达到“学术自觉”的境界。成为一名拥有“学术自觉”的教师,也是我的教育人生追求。
-
-
张雪梅;
谭芳
-
-
摘要:
文章基于东北某高校186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356篇书面作文,根据Nesselhauf的研究对写作中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标注体系进行标注,从概念迁移理论视角对产生动名词搭配错误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九类错误中,动词错误与用法错误2(用法不存在)是出错频率最高,名词介词错误与结构错误频率最低.
-
-
张雪梅;
谭芳
-
-
摘要:
文章基于东北某高校186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356篇书面作文,根据Nesselhauf的研究对写作中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标注体系进行标注,从概念迁移理论视角对产生动名词搭配错误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九类错误中,动词错误与用法错误2(用法不存在)是出错频率最高,名词介词错误与结构错误频率最低。
-
-
海霞;
吴白音那
-
-
摘要:
本研究以母语为蒙古语的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蒙授英语专业笔语语料库》(简称WECML),主要探究了不同英语水平的蒙古族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介词使用过程中的概念迁移问题,旨在揭示蒙古族三语学习者母语和二语概念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蒙古族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概念迁移类型包括母语独有的概念负迁移,二语独有的概念正迁移以及母语和二语共有的概念正负迁移;当母语和二语的时空概念范畴比目标语的相应的时空概念范畴窄时,往往有利于目标语习得.当母语时空概念范畴比相应的时空范畴广时,则不利于目标语言习得[1].本研究结果对蒙古族三语学习者英语介词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