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82720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浙江临床医学、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一届上海市区县骨科学术交流会、2010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骨科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议、第一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文献由100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跃、李杰、肖洪等。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2720 占比:99.94%

总计:583053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发文趋势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研究学者

  • 周跃
  • 李杰
  • 肖洪
  • 彭文
  • 田伟
  • 何达
  • 吕宏琳
  • 孙春汉
  • 李建军
  • 王文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松杰; 吴晓滨; 张清旭; 邱雪立
    • 摘要: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经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楔变指数(IV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0、6.030、8.659、6.053、6.713、8.326、6.008、2.741、12.553,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 高鑫; 李永刚; 杨志奎; 李鹏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2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B组(2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A组的切口长度小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可见出血量少于B组,隐性失血量多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经皮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前者创伤更小,应激反应更小,可见出血量更少,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快,后者手术时间更短,隐性失血量更少,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赵锦胜; 曹汉岐; 杨寒石
    • 摘要: 目的对比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8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伤椎组与跨伤椎组,分别给予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对比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骨折愈合等。另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两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DI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依次下降(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压缩率、后凸畸形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除VAS外,经伤椎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跨伤椎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经伤椎组扭转角度、后屈位移、前屈位移及拔出强度低于跨伤椎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 杨希亮
    •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6.31±1.29)min、住院时间(9.00±2.2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5±1.26)d均短于对照组的(79.53±2.35)min、(12.29±3.26)d、(5.40±1.63)d,术中出血量(154.23±69.62)ml少于对照组的(540.31±10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61±0.15)分低于对照组的(3.70±0.31)分,腰椎功能评分(19.23±2.32)分高于对照组的(17.30±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且术后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 李海鹏; 陈体论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TLICS评分≤4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就诊的74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案确定分组,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2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保守组使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锥后凸Cobb角、伤锥前缘高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为(16.41±3.56)分、(2.35±0.27)分,VAS评分分别为(2.34±0.42)分、(2.75±0.56)分,分别低于保守组的(19.21±3.03)分、(4.80±1.39)分、(4.23±1.27)分、(3.67±0.8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伤锥后凸Cobb角分别为(3.12±1.26)°、(3.46±1.43)°,分别小于保守组的(19.23±4.35)°、(21.84±4.74)°,手术组伤锥前缘高度分别为(30.81±5.04)mm、(31.14±8.46)mm,高于保守组的(21.28±5.31)mm、(23.36±5.7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低于保守组的18.7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胸腰椎骨折(TLICS评分≤4分),相比保守治疗,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好,可以有效增强椎体功能,降低腰背疼痛,改善伤锥后凸Cobb角和伤锥前缘高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薛建喜; 方弘伟; 黄晓东; 高骏; 吴俊彪; 盛翔; 袁登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比术前高,且患者JOA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增加,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JOA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推广应用。
    • 乔逢源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为对照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8 h血清hs-CRP、IL-1β、HMGB-1水平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均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HMGB-1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李忠辉; 于涛; 张晓艳
    • 摘要: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县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48例)及联合组(48例),单一组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椎体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恢复情况、疼痛、功能障碍指数,检测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9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3±1.21)月。男51例,女45例,平均年龄(75.24±5.39)岁。术后3 d,两组伤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联合组前缘压缩率(39±4)%、椎管狭窄率(30±4)%、Cobb角(11.1±2.2)°低于单一组[(41±4)%、(32±4)%、(12.2±2.4)°,t=2.085,2.103,2.341,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VAS[(4.5±0.5)分]、ODI[(58±6)分]低于单一组[(5.9±0.6)分,(65±6)分,t=12.978,5.236,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BDNF水平[(34.27±6.85)ng/ml]高于单一组[(30.95±6.19)ng/ml],NSE[(12.08±1.41)ug/l]、S100β[(0.17±0.03)ng/ml]及NGF水平[(97.69±9.77)ng/ml]低于单一组[(14.62±2.92)ug/l,(0.24±0.05)ng/ml,(104.26±10.43)ng/ml,t=2.491,4.648,8.317,3.185,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一组(χ^(2)=5.790,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椎体结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骨折的初步疗效优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
    • 唐少龙; 黄庆华; 吴罗根; 刘超; 李丰; 欧阳骁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椎体复位情况、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椎间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40~280 ml,住院时间8~16 d,患者均未输血.21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滑脱均复位.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术后8~12个月椎间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为1~4(2.5±1.1)分,与术前5~9(6.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1/22.结论 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创伤小,疗效满意.
    • 吴贵亮; 李忠于; 谢仁财; 尹恒
    • 摘要: cqvip:2016年12月~2019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4~62岁。损伤椎体:T 127例,L 18例,L 23例,L 42例,L 5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1 d。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切口入路,根据骨性解剖标志确定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置入椎弓根螺钉。确认椎弓根螺钉位置无误后,安放适当预弯后的连接棒,适当撑开后拧紧尾帽锁紧螺钉,使骨折椎体因间接牵张应力而复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