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柳琴戏

柳琴戏

柳琴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3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文化月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枣庄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论坛、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等;柳琴戏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颖、李健、高静等。

柳琴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77.5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88%

专利文献>

论文:73 占比:21.53%

总计:339篇

柳琴戏—发文趋势图

柳琴戏

-研究学者

  • 李春颖
  • 李健
  • 高静
  • 刘敏
  • 孔文
  • 张兰兰
  • 王宁
  • 杨军
  • 王琴
  • 韩光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敏
    • 摘要: 山东临沂柳琴戏艺术中心创作的《福大妮和山杠子》是一部“主旋律”题材的戏,讲的是“绿水青山”问题,是沂蒙山人时代精神的体现,熔铸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情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剧以福大妮与山杠子的情感变化作为依托,是“摆脱贫困”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史,从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到新时代“电商销售”,从创业初期的污染环境到新时代“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转变,反映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
    • 刘娜
    • 摘要: 在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鲁南地区,不论是在城市街道还是在乡村小镇(镇落),都广泛流传着一种地方传统剧种——柳琴戏。枣庄市山亭区的柳琴戏保留了大量传统剧目,但是在演出人员的生存需求和传承发展现状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地方柳琴庄户剧团深陷发展困境,主要有自然文化空间的因素和墨守成规、创新意识匮乏等影响,亟需探求新的突破口,当前柳琴戏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引导、创建适宜文化环境、传承人鼓励和保护、创作新的剧目等。
    • 谢成才; 薛一凡
    • 摘要: 清晨6点,东方刚刚泛白,临沂大学艺术中心大剧院内,70多岁高龄的徐孝琴老师已开始为演员们上妆画彩了。一笔一画,油彩在眉眼脸颊上留住,演员们随着涂在脸上的笔触油彩,一点点地进入他们所要表演的角色。云霞散尽空无色,天籁飞聚拉人魂。这是不久前,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们表演柳琴戏的盛况。柳琴戏,根植于苍茫八百里沂蒙,相融于漫长两百年的苦难。当磨难化作历史,苦难化作前行的力量,生活也逐渐演变成了艺术。当年逃荒谋生时的歌声化作了勾人心魂的唱腔,笨拙的蹦跳动作有了特殊的表演程式,柳琴戏便诞生了。
    • 陈文杰
    • 摘要: 新编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了沂蒙山区以福大妮、山杠子为首的新青年,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助力家乡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该剧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将现代审美注入传统艺术,在充实的场面调度和饱满的舞台呈现下,既实现了戏曲艺术的新探索,同时又保持了柳琴戏的本色,为柳琴戏这一剧种在当代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本文将从戏曲样式的创新与戏曲本体的继承两个方面来分析该剧独特的表演风格。
    • 孙舒君
    • 摘要: 本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知识图谱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梳理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脉络分析,尝试挖掘柳琴戏的创新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发现:2003年淘宝网在商业上的成功就是知识图谱技术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首次最直接的运用,也是和我们生活最直接联系的方式之一,此后进入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视野中。时至今日,知识图谱已经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柳琴戏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了,将知识图谱运用到戏曲中可以为弘扬和发展地方柳琴戏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民族戏曲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 张宇航; 赵宴会
    • 摘要: 柳琴戏是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地方剧种,苏北和鲁南尤为兴盛。苏北地区的柳琴戏面临着本体个性模糊、人才流失断层、观众群体减少三大问题。其中,本体个性模糊是由于存在适应现代需要与缺乏文化自信的二元张力,人才流失断层是由于面临培养周期较长与收入待遇有限的双重考验,观众群体减少则是由于受到多元娱乐选择和文化认同差异的两种影响。在分析柳琴戏传承发展危机及其原因基础上,提出注重唱腔设计、优化培养方式和回归民众生活的三大发展对策,以期为柳琴戏及其他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 田世芬
    • 摘要: 新编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中“花媒婆”这一人物的塑造,生动诠释了山东传统地方戏曲中小人物身上闪现的醇厚品质。“花媒婆”这个舞台艺术形象之所以灵动传神,得益于柳琴戏演员在人物塑造方面精益求精。首先,表演者立足传统戏曲中彩婆子的行当定位,又大胆冲破传统柳琴戏中彩婆子的表演固态,借影视表演思路,多维度焕活了这一舞台艺术形象。其次,演员发挥了柳琴戏的唱腔个性,用柳琴戏浓郁的乡土味道和生活气息将人物性格塑造得鲜活、明晰。同时,又借现实生活的细节为角色的小动作和小心机进行微妙的设计处理,有效沉淀了人物个性中的“真”和“实”。
    • 韦金峰
    • 摘要: 来自田间地头,带着泥土的芬芳,邳州市柳琴剧团最新创作的大型现代柳琴戏《桥头村的爷们》在江苏紫金大戏院上演了。柳琴戏来源于民间,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一直以百姓的审美情绪为依归,形成了质朴幽默、爱憎分明的特点,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民谣。柳琴戏《桥头村的爷们》就是利用这一特点,用家乡的乡音演艺家乡的故事,用质朴生动的表演艺术展现出徐海大地特有的民间特色。
    • 吉喆(文/图)
    • 摘要: 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汇聚于此。北京的京西太平鼓、河北的踩高跷、山东的柳琴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在台儿庄古城上演。
    • 李克亮
    • 摘要: 在临沂当地,有这样一支文艺小分队,常年为当地老百姓送上高质量的演出,传承沂蒙精神,传递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精彩的演出深得老百姓喜欢。这就是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成立的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刘莉莉的名字命名的"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刘莉莉小分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