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路面
柔性路面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52216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山西建筑、中国市政工程、城市道桥与防洪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论坛、第五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科技大会等;柔性路面的相关文献由998位作者贡献,包括洪锦祥、邓成、黄卫等。
柔性路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2216篇
占比:99.75%
总计:152597篇
柔性路面
-研究学者
- 洪锦祥
- 邓成
- 黄卫
- 彭刚
- 熊子佳
- 朱晓斌
- 许志鸿
- 龚明辉
- 吴旷怀
- 夏新杰
- 李佩宁
- 蔡旭
- 许涛
- 魏唐中
- 鲁万华
- 黄冲
- 刘方韬
- 廖彩凤
- 汪洋
- 牟长江
- 程凯
- 蒋勇
- 邓学钧
- 丁庆军
- 于宏明
- 何昌轩
- 吴文海
- 吴观旺
- 孔庆伟
- 张仰鹏
- 张洪刚
- 张起森
- 朱光达
- 李周远
- 杨清尘
- 江廷荟
- 焦晓东
- 程金梁
- 莫秋旭
- 蒋国杰
- 陈杰
- 黄绍龙
- 黎碧云
- 严守靖
- 凌天清
- 包秀宁
- 卢晓磊
- 周凯
- 岳光华
- 张德育
-
-
连杰
-
-
摘要:
柔性路面对于我国的道路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等级道路中占比极大。我国道路设计从业者们在柔性路面设计计算路表弯沉值的时候,为简化计算,通常将车辆荷载简化为双圆荷载。文章为了验证这种简化是否合理,是通过柔性路面、车辆荷载以及双圆荷载这三者的关系特点进行分析的。通过研究分析表明:柔性路面下双圆荷载的简化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这种简化带来的误差会使路面未达到设计年限就发生破坏现象。
-
-
王忠群
-
-
摘要:
道路路面结构将在给定气候、现有材料及结构经济合理组合等条件下承受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交通荷载,合理的柔性路面设计是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决定道路在运行期及维护期的舒适度、安全性、维护成本等。埃塞俄比亚柔性路面是通过交通量等级、路基强度等指标查表获得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的方法和过程,这种以表选法为核心的设计方法与国内路面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故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阐述,供同行参改借鉴。
-
-
孙建秀;
丁婷婷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结构层模量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依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不同模量下的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基层、下基层模量增加可提高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寿命,上面层、中面层模量增加可以减小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路基模量越大,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表弯沉值越小.
-
-
韩硕
-
-
摘要:
为研究高速公路柔性路面施工技术,依托北京新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京冀界至津石高速段实际工程,从原材料技术性质及矿料级配设计两方面来控制施工质量,并详述了柔性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以进一步推动柔性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
-
陈荟宇
-
-
摘要:
土工合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路面维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从而减少路面结构层中的永久位移和应变.加速路面试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适用于评估土工格栅在提高沥青覆盖层结构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二维有限元模拟,分析控制土工格栅加筋沥青加铺层性能的变量及其对柔性路面响应的影响.数值预测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存在显著影响路面的结构性能,路面的应力降低主要发生在基层;有限元参数评估表明,放置在沥青层中的土工格栅即使是在涉及软弱路基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路面系统的整体承载能力.通过将数值预测结果与大型加速铺设模型中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
-
郑晓津
-
-
摘要:
铰接式边坡防护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边坡防护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刚性路面适应性强,绿化难度大的问题,以此提高柔性路面的实用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铰接式生态护坡的水环境护岸建设方法,在完成对铰接式生态护坡施工构成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铺设铰接式护坡土工布、铺设护坡块体、填缝、植草的流程,设计铰接式生态护坡施工流程,以此完成对水环境护岸建设方法的建设。为了证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到某在建护岸工程中,经过专家评分结果,设计的水环境护岸建设方法综合评价值为0.889,证明应用效果相对良好,具有投入使用的价值与意义。
-
-
陶华策;
巨锁基
-
-
摘要:
基于动态称重调查数据,分析了多哥壹号公路交通荷载的特点,发现该路以重型车辆为主,且存在较严重的超载问题,必须在路面设计时加以考虑.且该地区存在四连轴车型,需要研究提出其轴数系数.分别计算了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平均影响系数(CAM),发现CAM计算值均大大超过法国规范的推荐值,且半刚性基层更加明显.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在类似路段必须以准确的轴载谱调查为依据进行路面设计;推荐类似条件下优先选用柔性基层以降低路面过早破坏的可能性.
-
-
-
赵楠;
孙芳
-
-
摘要:
内蒙古地区地域广阔,土质中多砂少石,对于半刚性或沥青柔性路面的底基层和基层结构所需的沙石材料比较缺少。根据好力堡(蒙辽界)至通辽段高速公路沿线碎石缺乏的情况,本文针对柔性路面乳化胶结料基层的特点,依托好通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对其中的100米试验路段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检测。并在动态交通荷载下进行了建模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验证了交通载荷对所设计路面的具体影响,其成果对节约工程造价、提高我国公路路面的营运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将具有广阔的社会应用前景。
-
-
-
-
赵爱根;
Paul T. Foxworthy
- 《全国第五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
| 2000年
-
摘要:
土工格栅加同路面的设计和施工已超过十年历史,但没有一种设计方法将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作为直接的设计参数.通常进行一系列的基本性能试验,用以估计土工格栅筋材对路面系统的结构贡献,从中得出设计参数并与设计方法联系起来. 本文对土工格栅加固柔性路面提出了一种修改的AASHTO(美国国家公路和运输职员协会)设计方法,描述了验证该方法设计参数的特性试验,并简要讨论了其经济和施工上的效益.本文所提特性参数和分析仅限于多层的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
-
-
刘耀斌;
吕英志;
方杰;
李英豪;
刘子薇
- 《2017 年中国离散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暨2017“仿真会与建设工程应用”全国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往工程师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建立预测模型时,多采用传统的纯经验法则进行预测模型之构建,在其建构预测模型之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库过大、模型建立时间过长以及适用性不良等等问题.本研究将以大数据的数据分析理念为出发点,建立一新的“力学-经验预测模型”建构流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且将其与传统预测模型建构方法相比较.研究中先以Burmister理论解为依据,利用BISAR铺面分析程序进行各种不同铺面状况之最大弯沉值分析,接着再以统计方法为出发点,针对资料进行前处理以及分析,最后采用类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模型之构建,以经由处理分析之数据与原始之数据所建构之预测模型,根据其精度、时间效益等等进行讨论,并且在研究中亦引入新的统计回归方法-小区域回归(Local Regression)利用同一数据库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并与类神经网络相比较,根据研究中所得之结果,提出结论与建议.
-
-
-
郝增新;
刘强
- 《第五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在平原区公路工程的改建过程中,包括城市道路和县乡道、村道的大修和改建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高程过高、基层过厚、桥梁抬高困难、材料及资源的浪费等.而路面完全冷再生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段试验,阐述了二灰做添加剂就地冷再生底基层的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
-
-
黄小军
-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挑战传统,通过开展《生态公路成套技术研究》、《重交通柔性路面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研究》、《高速公路穿越不良土地区综合处理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生态、环保、节约型经济等方面,开创出了一套独具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特色的建设项目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宁爱民;
王新军
- 《第八届国际交通新技术应用大会》
| 2004年
-
摘要:
随着中国道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路用胶结料的产品数量、质量及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石油沥青生产技术的系统开发和道路沥青的产量、质量的提高.由于对柔性路面功能要求的多样化,使聚合物改性沥青、排水性路面用沥青、耐油污路面用沥青、彩色路面用胶结料等产品的制备技术和应用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获得了社会化应用的成功经验.
-
-
肖开锋;
周宏云;
余坚;
李建平
- 《全国公路工程关键技术与管理信息化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运用新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念-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柔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的机械模拟-剪切旋转压实仪(SGC)设计Superpave12.5沥青混合料抗滑表层.用Marshall法试验检测方法对Superpave12.5沥青混合料现场施工进行控制,总结用Marshall法试验检测方法对现场进行施工控制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供施工技术人员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