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会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专利文献7148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南风窗、经济研究参考等; 机会不平等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东、李莹、吴敬琏等。

机会不平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2.07%

专利文献>

论文:7148 占比:97.93%

总计:7299篇

机会不平等—发文趋势图

机会不平等

-研究学者

  • 陈晓东
  • 李莹
  • 吴敬琏
  • 张卫东
  • 雷欣
  • 刘成奎
  • 刘波
  • 吕光明
  • 石水平
  • 陈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巍; 贺琰
    • 摘要: 将机会不平等的来源区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分为家庭背景、天赋运气和个人努力三个因子。研究发现,人们更能够接受由个人努力所带来的不平等,且这种不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如果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和努力程度,而不是家庭背景、天赋运气等不可控因素,那么居民幸福感就比较高。另外,与农村相比,在城市样本中与家庭背景相关的不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城市人们更加认可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机会平等的正向隧道效应大大淡化了不平等的家庭背景的负面影响,人们更可能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流动,提高幸福感。
    • 白春玲; 陈东
    • 摘要: 机会不平等是隐藏在我国中老年群体健康不平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机会平等亦是实现健康公平的焦点问题。基于Roemer机会平等理论,利用CHARLS 2011—2018年4期追踪数据,实证检验“环境”因素和“努力”因素对中老年健康的整体影响,并依托事前参数法、Shapley分解和非线性Oaxaca-Blinder模型测度与分解机会不平等程度,最后基于方差分解进一步衡量相对“努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16岁以前居住在城镇地区及其社区环境对中老年健康具有长期正向影响,“努力”因素中,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最为明显,能够显著改善中老年时期的健康水平;“环境”对“努力”存在偏效应,儿童期社会经济地位越好,越有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与“环境”相关的事前机会不平等绝对系数为0.105,儿童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幼时父母健康是形成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性别、城乡、出生队列间的机会不平等差异主要源于系数效应,即“环境”对健康结果影响程度的不同;纳入相对“努力”后,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程度两个相对“努力”变量对健康不平等的解释率为12.17%。关注儿童时期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从儿童期开始将贫困、教育、医疗等纳入健康干预措施是破除健康机会不平等的重要路径。
    • 易淑昶; 孙久文; 柳青
    • 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 刘波
    • 摘要: 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测度样本个体的可行能力。再以机会不平等理论为基础,遵循“环境-努力”的二元框架,构建可行能力决定方程,测度并分解可行能力差距,识别出可行能力差距与机会不平等的主要成因。测度结果表明,在可行能力差距中,努力程度的贡献度为22.15%,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为18.79%;在外生条件变量中,12岁时的户口类型、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是机会不平等的主要成因。以共同富裕愿景为导向,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从出生、受教育、就业、退出劳动力市场4个阶段入手,分阶段缩小可行能力差距。
    • 胡冬卉
    • 摘要: 教育是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它支持了整个世界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世界和社会变化的同时,教育自身也在发展,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全球化,跨文化教育研究也缩短了各国在教育领域的距离,收集教育信息。但一个主要障碍逐渐浮现出来,即教育机会不平等,其中包含了以下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机会不平等?历史上固有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并且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机会不平等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后果?政府可以做些什么,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改善教育?
    • 叶琴; 叶初升
    • 摘要: 在Roemer机会不平等框架中,“环境”因素引致的不平等是机会不平等,而“努力”因素引致的不平等为努力不平等。但“环境”因素会作用于“努力”因素造成收入差异,这种努力不平等本质上是间接机会不平等。将机会不平等进行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机会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机会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其二次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负。机制分析表明,间接机会不平等增强个体对努力改变命运的判断,促进个体人力资本投资而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间接机会不平等加剧社会固化不利于社会流动,随着间接机会不平等程度提升,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削弱。促进社会公平时,需关注被努力不平等掩盖下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环境劣势群体的努力机会和回报公平。
    • 高和荣; 陈凤娟
    • 摘要: 识别和测度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实现残障人教育公正的基本前提。从J省残疾人基础调查数据库抽取17165个样本,分教育阶段和出生时期进行回归,并计算残障人教育机会不平等的D指数。研究发现:城乡、性别、障碍类别和等级是影响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居住在农村、障碍程度严重以及智力、多重和言语残障人所获得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当然,各时期和各教育阶段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为此,要践行“残障人是人类大家庭平等成员”理念,努力缩小地区与城乡间残障人教育布局差异,创新残障人接受教育形式,增进教育机会平等,确保为残障人提供适合的而非同质的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真正实现。
    • 姜奇平
    • 摘要: 五是从传统社会主义对经济贫困的关注,发展到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贫困的关注。经济贫困与生态贫困的对比,在詹姆斯·奥康纳的对照表里,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谈国际比较,第二次谈国内比较。但原理是一样的。经济贫困容易理解,就是以货币衡量的贫困。而生态贫困,则更多指货币标准以外的贫困,包括机会不平等、文化与精神的贫困、社会资本的缺失,乃至自然生态中的利益损失等等。
    • 樊佩佩; 曾盛红
    • 摘要: 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20-2021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以及2008-2021年招商银行年度报告中有关零售客户资产统计等数据,分析了共同富裕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城乡内部的收入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资产价值悬殊逐渐超过城乡收入差异成为贫富分化扩大的重要因素。二是资产价值的区域分化加剧贫富差距,城市能级和不同区域的“资产收入比”带来财富效应与排斥效应并存;更高能级的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收入优势伴随更高的流动门槛。三是不同收入群体面对风险时呈现出经济区隔,加剧了各阶层经济复苏的非均衡性。要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共同富裕,需消解驱动贫富分化的机会阻隔因素,为不同群体创造公平的机会空间。
    • 刘成奎; 齐兴辉; 任飞容
    • 摘要: 本文以机会不平等参数测度法为基础,通过量化不可观测环境和不可观测努力以及处理环境与努力的相关性弥补传统参数测度法的不足;将改进的参数测度法与夏普利值分解法相结合,运用2013年CHIP数据测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及不同环境变量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同时将机会不平等区分为环境影响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占收入不平等的比例为23.48%,个体努力水平差异解释了71.07%的收入不平等,运气因素只解释了5.45%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户籍、性别和父母教育背景是现阶段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此外,环境通过直接渠道解释了20.21%的收入不平等,而通过影响努力的间接渠道仅解释了3.27%的收入不平等.由此,为减少居民机会不平等程度,政府应重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教育政策,保障个体教育机会平等;解决劳动力市场性别和户籍歧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