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50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哲学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5065篇;相关期刊431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等;生态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由7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保国、蔡华杰、陈永森等。

生态社会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3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065 占比:98.86%

总计:65815篇

生态社会主义—发文趋势图

生态社会主义

-研究学者

  • 刘保国
  • 蔡华杰
  • 陈永森
  • 曾文婷
  • 郇庆治
  • 周穗明
  • 刘晓芳
  • 徐崇温
  • 王子坤
  • 胡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睿夫; 董海军
    • 摘要: 生态资本主义是包含生态市场主义与生态凯恩斯主义两大阵营的理论与实践集群。布兰德从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逻辑出发,深彻批判了生态资本主义的内在局限性及其外显症候在经济逻辑上,从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与消费方式三方面批判了生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破坏性;在政治逻辑上,批判了生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及其民主机制的霸权主义本质;在文化逻辑上,分析了生态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帝国式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实质,提出了作为替代方案的“团结的生活方式”。布兰德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一方面,要谨慎对待生态资本主义,防范其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要吸取生态资本主义的积极要素,充分调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效能。
    • 唐莹; 杨金才
    • 摘要: 威廉·莫里斯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劳动艺术观念,具有民主、民生、民享三大特征。莫里斯认为艺术活动应归属劳动人民,艺术品不仅由手工艺人创造,更应由全民享有。同时,艺术品的生产和使用应满足人民生活需求,造福自然生态。最后,劳动创造美,这既表示劳动的产物应以美为目标,更意味着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美的愉悦感。由此可见,莫里斯的艺术观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主义特征,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艺术事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刘歆
    • 摘要: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 姚成贺; 杨金才
    • 摘要: 威廉·莫里斯被誉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先驱。19世纪末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艺术品味的降低令他将关于生态社会的理想凝聚于乌托邦小说《乌有乡消息》之中,展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乌托邦”。在继承罗斯金的生态观与环境观、拉斐尔前派与唯美主义自然观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劳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莫里斯展开了社会主义视野内的生态问题讨论。对自然与美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的愤慨,令莫里斯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与劳动生产理论最终促成了莫里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构建。
    • 李凌波; 苏百义
    • 摘要: 以逻辑视角观之,阿格尔“生态危机论”经由对西方生态危机现状的直接感知,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为起点,以社会主义模式的生态考量为中介,以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为旨归,从界定生态危机性状至解构生态危机根源,再到谋求生态危机消解。这既是阿格尔生态思想具体展开的核心线索,也是贯穿于阿格尔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隐性脉络。厘清阿格尔“生态危机论”的构思、运行逻辑,不仅可以为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研究提供崭新视角,而且可以为当今我国生态问题治理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 李国锋
    • 摘要: 基于“增长的极限”理论,萨卡指出经济增长的虚幻性,市场“自由”或“驯化”的两难处境,故生态资本主义只是一个“诳语”。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局限于“增长的乐观主义”和“道德沦丧”,终究会导致“公地的悲剧”。萨卡提出“可持续”的生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社会、民主等方面的进步为基本议题,以秉持平等团结合作价值观的“新人”为动力,以合理消费的“简单生活”为实现路径,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李先悦
    • 摘要: 针对生态危机问题,英国著名新左派思想家威廉斯另辟蹊径试图从生态政治和生态文化视域展开分析。通过批判田园主义和城市进步主义,他揭示了资本主义意图掩盖经济发展和生态危机的矛盾的虚假性。囿于生态文化视域,他以小说方式揭露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还指明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站在生态政治视域,他批判生产主义和非政治生态观,强调要理性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佳政治选择。这对于新时代国家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启示。
    • 张馨文
    • 摘要: 1970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正在推动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我们却无法控制住它。考虑到这一问题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重大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此先后进行了生态学的思考和分析。乔尔·科威尔作为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直积极参与绿色政治活动,曾经是美国绿党(GPUS)的领导人物。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以及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等问题时,他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合理的见解和主张。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生态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和思想,还促进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的过渡。
    • 雷特·克拉克;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杨雷(译); 胡春雷(校)
    • 摘要: 马克思富有开创性的新陈代谢研究,涉及由“自然的普遍新陈代谢”、“社会新陈代谢”和“代谢断裂”组成的三元体系。以利润为驱动的资本主义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衰退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生态革命的方式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一种符合自然的普遍新陈代谢需要的社会新陈代谢,走生态社会主义之路。
    • 姜奇平
    • 摘要: 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使抽象价值从属于具体价值,作为学派一级成体系的思想,首推生态马克思主义。这是它的价值论的纲领性主张。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后”学派的特征。这个“后”,就是在工业化之后。数字化正好就位于工业化之后,它们在价值论上具有完全相同的指向。数字经济学关于第三重价值的观点,直接师承自这种理论。数字经济学提出的使用权中心论,其价值论前提就是“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抽象价值从属于具体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