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农业经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专利文献65341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紫光阁、理论与当代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郇庆治、张乐、张云飞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65341 占比:99.65%

总计:65572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研究学者

  • 郇庆治
  • 张乐
  • 张云飞
  • 余永跃
  • 刘思华
  • 杨英姿
  • 牛文浩
  • 王雨辰
  • 苏庆华
  • 雒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步健
    •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希刚教授所著的《从生态批判到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价值逻辑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以作者自己辛勤耕耘的国家社科、江苏省社科、国家博士后等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价值逻辑展开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对立与统一相结合的整体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研究,并分上、中、下三篇阐述了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再到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价值逻辑及其历史演化。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改革探索到发展完善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环境保护效果持续显现。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认真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获得的经验启示,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张艳; 程静强
    • 摘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为导向,正面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科学解答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时代之问”。在此引导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能顺利过渡到生态建设实践中去,以实践为根本,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本源之力,解答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之问”。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民才是这场“生态大考”最终阅卷人,所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在于圆满答好“人民之问”,这也是上述“两问”的最终价值归宿。
    • 田方圆
    • 摘要: 本文对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的现有文献和观点进行梳理,旨在进一步厘清并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体系。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涵,主要从人、自然与社会、实践和劳动、社会制度三个角度展开;第二部分揭露了生态文明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生态文明是科学技术的价值导向,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第三部分梳理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首先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源泉,其次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最后指明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
    • 杨英姿
    • 摘要: 从人的本质和活动特性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逻辑是一种对象性的逻辑,要求人类实践活动在成就自身进步发展的同时,必须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可持续。从人类实践活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逻辑是一种目的性的逻辑,追求良好生态环境和普惠民生福祉。从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逻辑是革命性的逻辑,致力于通过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改变资本逻辑下形成的生态霸权和社会不公,创建一个新的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世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逻辑的现实建构旨在扬弃资本逻辑,用社会主义制度规约资本逻辑,使资本退回到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的位置,防止它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目的和运行逻辑。
    • 吴忧
    • 摘要: 绿色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从传统生活方式到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必须立足于新时代思想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我国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依旧面临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 蔡华杰; 陈小捷
    • 摘要: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 叶琪; 黄茂兴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把生态理念融入人类文明发展,探寻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类文明与生态的兴衰变化为历史根基,以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根基,以习近平本人长期的地方环保工作为实践根基,以适应人的需求变化动态提升为创新根基,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层层递进、究根问底地提出问题和科学应答中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特征和实现路径,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回应时代命题,破除发展瓶颈,集聚高质量发展动力,凝聚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加强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理论贡献.
    • 陈泽岳
    • 摘要: 提出构建"生命共同体"是我国当前生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当前,中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恶化及生态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要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坚持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有着深刻的意蕴,探索溯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与自然、人的劳动实践的思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对我们当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郇庆治
    • 摘要: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本质的揭示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态特征的阐释构想,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欧美生态社会主义学派所持续关注的主题,它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抗拒或替代资本主义反生态的经济制度及其国际秩序的生态社会主义选择的理论论证与愿景构想.但迄今为止,现实中并未出现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性质或取向的经济社会绿色变革案例.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可以从过去半个多世纪欧美生态社会主义学派的理论及其对生态经济的讨论中受到一定启发,但仍需我们根据我国实际不断去探索、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