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
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

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3-11-09

主办单位: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会议文集: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将生态责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让生态责任意识扎根大学生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应意识到课堂是开展生态责任教育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进行生态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网络是开展生态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隐性教育是开展生态责任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开展生态责任教育的有效机制。
  • 摘要:为了迎接奥运会、世博会等,上海的公示语翻译已得到很大改善。然而笔者在考察上海一些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时,仍然发现不少问题。因此建议成立专家组进一步规范公示语翻译,注重文化差异、增添人文气息,参考英语国家的公示语,注重图文并茂。
  • 摘要: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建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大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开发,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提升.
  •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时代的解释,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含的生态矛盾,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肯定了人的物质劳动即社会实践的作用,提倡基层民主、探索实现绿色社会性途径,对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最佳选择。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启迪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 摘要:上海城乡一体化存在农村产业与城市化发展失调、城乡政策体制存在差异、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城乡居民整体综合素质不同步等问题,建议推进上海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平等的制度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与转型,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其发展历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其观点和理论还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关于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供了一个比较的视角,生态社会主义之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倡导绿色消费,避免消费的异化,推行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 摘要:针对实现“美丽中国”面临的困境,建议转变发展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内涵式的经济,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全面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加强对公民生态教育,树立全民族的保护意识,政府制定政策,支持绿色企业发展,加大资金支持。转变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观念。
  • 摘要:由于村官制度本身尚未成熟,以及大学生刚接触社会稍显稚嫩,大学生村官在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干部层面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设立指导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组织,帮助其成长。村民层面应该摈弃对大学生村官的偏见,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信任,并积极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本村文化建设的情况和融入本村实际,给他们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积极地为村里的文化建设发展出谋划策,为村官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参考建议并配合实际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村官应该加快自身角色转变,对乡村文化建设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承认自身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乡村文化建设本身的层面,首先,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大学生村官不应该否认和回避,要承认它的存在,坚定信念,必定可以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打败它。同时,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去除文化糟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其次,对于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问题,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硬件是基础,是条件,是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支持。因此,要积极主动地维护电影院、书店、广播站等设施的运行,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念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同时,大学生村官虽然不能掌握财政大权,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经费。但是,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对文化建设的充分认识,积极说服和要求拨款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再者,对于乡村居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应该经常与村民进行交流,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同时,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先进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魅力。从而达到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村民思想观念及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最后,大学生村官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绝不是靠自身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乡村的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在乡村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村民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文化建设的客体。认识到这一点,大学生村官就要积极与村民加强沟通和联系,让他们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摘要:分析了司法强拆的效力基础、法理基础,并对“司法拆迁”进行法社会学评析,建议区分商业拆迁与公益拆迁的二元制强征,采取“裁执分离”的二元制过度方式,即拆迁的执行仍由行政机关行使,但拆迁批准权由法院行使(类似于检察院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实施抓捕的二元制)。并且法院审查行政机关的强拆申请,在以书面审为依托的情况下,对于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进行综合审查;考虑到房屋拆迁问题错综复杂必要时还需对合理性进行审查,在保持中立第三人的情况下“走出去”,深入了解拆迁情况,考量补偿标准是否合宜。完善补偿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引入协商机制,增添恶意拖延的惩罚机制。
  • 摘要:在“美丽浙江”图景中,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生态价值观“动态”嬗变过程及其“静态”深层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浙江生态价值观的一些思考和启示,更有利于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浙江”建设,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作出浙江应有的贡献。
  • 摘要:艺术家在运用技法过程中会灌注一个民族审美的理想形象,即艺术家在创作适宜民族趣味的观念,抽象的观念借助土山湾创造性生产,适应于普遍的审美需求。从土山湾走出的作品,尤其是水彩画创作依附资本博弈,产生对中国水彩画的专注。土山湾艺术经历了复刻宗教作品至诞生世俗商品的历史过程,各种创作技法、题材、精神构成了理解土山湾艺术性生产与世俗关系的缩影,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构成对他者绝对统治地位,民众对艺术创作活动持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艺术作品对市民阶层产生实用影响,人们获得借助市场普及传播展开非公民教育形式的艺术启蒙。
  • 摘要: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以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污染的“三废”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倒U型关系,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都呈现正U型的关系。并且2012年上海市的FDI投资都已超过了U型曲线的拐点。可以看出上海市FDI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正处于正相关关系阶段,为控制环境污染,建议如下:加大对工业废气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监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清洁生产机制与完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引导FDI发挥正效应的引资政策调整思路。
  • 摘要: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要改善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更是要让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关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致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古代士大夫的田园情怀寄予乡村特有的美,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一定积极意义.
  •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除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之外,笔者认为文化建设也同样不可或缺.都市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和时代发展的印记,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财富和形象标识,更是构成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媒介传播促进都市文化形成,都市文化需要媒介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笔者认为都市文化的传播应该抓住微博这一崭新的网络平台,开拓传播空间,深入浅出,占据粉丝市场,积极互动,增强受众认同,不断创新,提升传播价值,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都市文化的竞争力。
  • 摘要:本文认为,政社互动关系的变迁与重构,是贯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的关键主线,而对这一核心议题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我国之所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背景原因的再认识、对政府购买服务实践模式及其约束性条件的再分析、对政府购买服务优化策略与发展出路的再找寻。如今加强对体制改革、法治建设和制度再造等方面的创新力度,是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实践进一步优化的基本策略,也是构建“契约化”政社合作关系,保证公共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
  • 摘要:通过分析智慧城市、低碳生态城市以及物联网,将智慧城市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收集数据并能根据指令做出智慧响应的感知控制层,第二层是数据传送的网络层,最上层是应用层,感知控制层位于整个智慧城市的底层,包含感知控制元器件、智慧城市感知控制网关以及元件与网关之间的传感网络。网络层可以分为接入网络和传输网络。应用层包含智慧城市的统一支撑平台以及各种智慧应用中心。
  • 摘要:明确生态文明是一种意识形态,需要发挥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文明的成果,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贡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 摘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以及当今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状况,上海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运行机制,使得通往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建议今后应健全和完善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机制,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打造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个性化品牌,铸造名牌产品,进行延伸开发,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注重上海对外文化开放的长效性,重视调研、统计工作,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倡导深层次学术交流,建立上海国际文化论坛。
  • 摘要:道家的政治主张,是从"无为"入手的,并由政治融入生活,从政治层面进入到自然生态层面.由此可以说这种政治主张是一种生态理性的思维模式,而其最后所达人类之理想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与今天提出的"美丽中国"的概念相契合.对于生态文明,不应简单地做出表面化的工程,不应是刻意而为之,而是实现其真正的回归,实现生态理性下的呈现之美的真正实现。它可以使得一切以其本真呈现,并将主体与万物融入其中融为一体,达到呈现之美的最高境界。这是美的理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切,是美的呈现,并实现美的真理性存在,是“美丽中国”的一条可能通路,也是对人类理想生活的回答。
  • 摘要:我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之有度、参赞化育"等生态道德思想,形成了古代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富有极其深厚的生态伦理底蕴.深入挖掘和梳理儒家的生态伦理智慧,正确认识其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对于进一步增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提高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作为现代人,不必也不能回到过去那种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状况中去。但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与先进,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既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顺应自然、适“度”变革,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进化发展。
  • 摘要:中国传统的城市,都是以政治为中心,而明清时期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达,苏州城市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成为了江南的经济中心。从上述的讨论中可以得知,苏州的城市核几经变迁,从城内的子城—阊胥一带—观前街,可知城市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等。而当一个城市核的地位衰落的时候,次一级的城市核逐渐兴盛和发展起来,太平天国后期的玄妙观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对苏州古城的破坏是肯定的,由于它的冲击,导致繁花似锦的阊胥一带受到重创,很难恢复到从前的景象,而城东受破坏较少的玄妙观则发展起来,成为继阊胥一带之后苏州的城市核。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使苏州失去了江南经济中心的地位,将这一位置让位给上海。
  • 摘要:大众传播媒介有多种不同的通讯形式,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电脑网络等等。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道德榜样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得以迅速宣传,以多样、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在道德治理的过程中,要发挥道德榜样的引领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针对通过大众传媒进行道德榜样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快捷性特点,扩大道德榜样的影响力,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多样性特点,增强道德榜样的感染力,要发挥大众传媒尤其是信息网络的互动性特点,突出道德榜样的真实性。
  • 摘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价值导向,分析了生态文明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意义以及长三角城市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建议有必要对长三角的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判,并选取最优协调发展路径,建立环境利益诉求的正常表达通道,形成环境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商机制,促使环境利益保障法律化制度化。
  •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和新加坡的住房供应制度,对比保障性住房淮安共有产权模式和苏州优租房模式的优劣点,建议上海提高金融业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政府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发展模式,借鉴淮安模式和苏州模式,建立上海特有的保障房制度。
  • 摘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创新发展,营造友好型产业发展环境,双轮驱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同时应明白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转化率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应根据各城市产业发展状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确定城市的产业发展状态,根据城市的产业发展状态,制定符合城市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产业政策。
  •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旅游服务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每一次新技术应用都深刻触动了旅游发展的环境,导致新需求的产生,从而推动服务创新。计算机技术开启旅游服务智能化时代,互联网技术推动旅游服务网络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引领旅游服务无线化趋势,实现服务理念创新,大众旅游服务向定制旅游服务转变,单向旅游服务向交互旅游服务转变,粗放旅游服务向精细旅游服务转变,实现技术应用创新,包括位置服务、增强现实、近场通信以及二维码,实现产品功能创新,提供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移动旅游行程规划、移动旅游预订支付、移动旅游地图导览以及移动旅途社区分享等服务。
  • 摘要:中国梦其实就是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想信念的最新表达,换言之中国梦是当下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突破口、最佳表达和实践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未来的大众化的通俗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
  • 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必须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大众意识的觉醒,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积极开展生态伦理教育,加强环境立法,健全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业产业结构,确立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 摘要:分析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物无贵贱”的理念以及“道法自然”的理念,运用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坚持“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的发展,始终本着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物链的平衡稳定,现实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发展。研究自然,探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怀有自然而然,不可造作,返璞归真的心态,积极探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规律不可创造,更不可更改,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份子,必须适应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为人类发展服务,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规律。
  • 摘要:在当下,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整体论思维方式、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原则、唯物史观立场,作为基本的哲学原则方法,为科学理解美丽中国的内涵与建设要求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心之美。
  • 摘要:通过笔者对“中国式的生态生产力”的阐述可以看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首先无疑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这当然是从定性上而言的;具体展开来说,这其中至少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的内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是建构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背景;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笔者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层面合起来统称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四个向度”。笔者认为,构建“中国式的生态生产力”便需要从这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另外建设美丽中国与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不仅是内在通融的,同时还是互涵互动的。一方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可感、可知、可触摸”,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构建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着眼于提高国民幸福指数GNH,客观上也有助于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顺利实现。
  • 摘要:通过分析民间信仰与民族文化关系以及城镇化下的解构与民族文化创新,笔者认为民间信仰只要在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正确规范引导下完全可以为城镇化建设、都市文化建设即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娱活动、节日庆典等多维度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
  •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致力于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希图超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模式,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适度的生产和消费社会发展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对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比较的视角,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平等发展,这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要借鉴“生态经济模式”的合理因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摘要:生态权益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突破认识上、实践上的诸多瓶颈,把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生态权益落实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公民生态权益是具体的,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维护、实现每个公民的生态知情权、生态参与权、生态表达权、生态监督权和生态资源公平利用权,加强对公民生态权益保护的立法,提高生态环境法律的执行力和生态司法的公信力,整体提升公民生态权益保护的法治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基于公民权益的动力支持。
  • 摘要: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协商民主的主要核心是协商,目的在于通过协商实现民主的目标,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协商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对话是协商一种基本途径。协商对话是不同的政治行为主体在平等条件下缓和或者解决矛盾,以达成一致决策或者行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因此协商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协商民主的建设形成一种新的思路。但是协商对话在我国仍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形式。因此需要加强制度化的建设,来推动协商对话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要实现协商对话的合法性,提供法制保障。合法性是协商对话机制形成和实施的首要前提;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协商对话的制度和平台。制度平台的建立是协商对话实施的关键,没有这样的制度平台,协商对话则无从谈起;再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协商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对话主体间首先要保障平等性,这就需要公开性作为一种保障。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协商对话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协商对话在平等的前提下践行。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是协商对话的一大要求,只有加强监督才能保障各利益群体的合理利益;最后,要推动社会组织的建设。社会组织是协商对话的一个载体。这些社会组织可以是长期的亦或是暂时性的,因此加强社会组织的完善和建立将会极大地推动协商对话的完善和发展。
  • 摘要:通过介绍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韩国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经验,建议我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严格规范农业旅游的运作,改善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除此之外还需创新思维,加大科技含量,发展创意农业,打造休闲圈空间。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淮南这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要摆脱发展困境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线,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积极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 摘要:通过对前人理论和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影响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四个核心要素,并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利用弗罗里达的数据做路径分析对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进行了检验。对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多样性、创新人才、高科技水平和创新产出是影响创新能力评价的核心要素,基本上覆盖了目前较有影响力的评价指标,而且四个核心要素对创新能力的解释力达到40%的程度。四个核心要素和创新能力之间大部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除了多样性与高科技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其与其他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尽管模型成立,所有的系数值也是正值,但并非全部系数都显著、其中多样性对高科技水平、创新人才对高科技水平、高科技水平对创新产出、创新人才对创新能力等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根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评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应当包含这四个核心要素:多样性、创新人才、高科技水平和创新产出。它们与创新能力有紧密的联系,能解释创新能力变动的40%,也就是说不仅能较好地反映了创新能力的水平状况,而且还是导致创新能力的因。四个核心要素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因此要根据评价指标所反映出的优劣势状况,根据存在不足方面去寻找对不足方面有重大影响的要素,从而加强该要素的重点建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对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因此要显著地提高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 摘要:阐述了上海东滩生态城建设中存在的缺陷,通过问题分析,认为其项目选址违背环保原则,目标有损环境友好的形象定位,实施的示范性大于实用性,欠缺充足的资金支持,缺乏适应国情的政策创新。就“生态城市”本身来讲,从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虽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缺陷,但从总体上看,生态城市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在国际上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生态城市”在我国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在有些城市已经形成“生态城市”的雏形。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已有了巨大的促进力量,这就是来自民众的力量。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良性运行的动力机制。再次,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有足够的条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艺设备的改造,以缓解自然环境的压力,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和环保支持。然后,全球化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强大的力量。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近些年形成的全球经济的环境壁垒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每一个城市不得不在生产和服务中坚持生态的标准;另一方面,环境的全球化特征,使许多发达国家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全球性的合作,于是它们通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技术和资金援助,这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力量。
  • 摘要:目前城乡一体化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城乡协调共生和融合发展,多层次统筹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推动和城市化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保证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新时期中国城乡关系调整进入关键战略机遇期,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亟待思路转变与制度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城乡一体化必然涵盖生态协调因素,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立足不同的区域差异。
  • 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哈博罗内与上海一方面由于充分利用了自身城市特色,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机遇,其城市化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另一方面由于受工业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影响,也使得它们在城市化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哈博罗内城市化水平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相比之下,经过近代鸦片战争以来的发展,上海的城市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哈博罗内在城市化进程中,着眼于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构成的整体系统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人类社会,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自然的成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从这种生态角度来审视其城市化进程,哈博罗内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其对上海所提供的经验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独特的城市化道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单独成篇、重点介绍,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之一.在本文章中,作者主要想从广义和狭义、远期和近期两个视角,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对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进行内涵解读,并希望从两者的内涵出发总结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生态文明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大方面来划分,广义而言,它是相较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并列的新的一种社会文明属性,是基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类型。从远期目标来看,广义上的生态文明不仅仅包含自然环境资源的良性有序,而且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关系,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的状态和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狭义来看,生态文明就是相较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范畴和类型,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完善的结果。从近期目标分析,那就是实现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和资源环境的有序利用。美丽中国的核心是生态文明之美,基础是经济可持续之美,灵魂是人性之美。因此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存在整体与部分、认识与实践、路径与目标的辩证关系。
  • 摘要: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要举措。崇明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上海低碳经济示范区,侧重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其重点发展领域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环境治理,提升环境和谐;加强生态理念,保障生态功能;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营造社会和谐”五个方面,切实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 摘要:大力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因此建议确立总体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碳减排,制定不同评价标准、引导低碳城市规划,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障支持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国际交流、稳步指导城市建设。
  • 摘要:本文基于中注协2007-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公布的数据以及证监会、财政部公示的2007-2010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报备材料数据,创造性地构建了对事务所进行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后文统一简称为DEA)工具,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反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运营效率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运用Tobit模型考察国家推动的多元化战略、人才战略以及规模化战略对于其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推动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效果明显,事务所运营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规模化战略的效果最为显著,而人才战略的发挥受到了已有管理水平的一定限制。
  • 摘要: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控制住城市的非农就业人口密度、经济基础、人力资本、科技支出、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环境因素后,城市空港规模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还附带发现,城市内部集聚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并不显著。由此可知,随着空港的航班数量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航空成本的下降,城市间的人员往来会更为频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加,这将强化生产要素的城市间集聚,促进隐性知识的扩散和溢出,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笔者认为,对空港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及到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其他运输形式上,只是其他形式的运输枢纽对城市创新的促进可能不如航空运输那么显著。过去世界大城市的发展先后依托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而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空港将成为未来城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最重要的区位优势。当前,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为代表的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对这些地区而言,通过培育新的部门和空间增长点实现发展战略转型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城市空港的永久效应对城市创新的积极影响,对这些地区的决策者可能会有所启发:临空经济可能代表着都市发展的未来。
  • 摘要:本文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诚信观差异, 儒家伦理文化的重人伦和西方伦理文化的重契约,塑造了中西方不同的诚信观念。我国应当在继承传统诚信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借鉴西方诚信的合理内核,将中国重德性、自律的传统诚信与西方社会制度保障完备的诚信结合起来,建立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诚信伦理,建立“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诚信机制,树立“义利并重”的诚信价值理念,确立平等、公正的诚信交往关系,加强现代诚信道德的养成教育,以构建底蕴深厚的、新型的现代诚信。
  • 摘要: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建议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构建美丽中国,从政府来说,要加强制度创新,健全生态制度。首先,要建立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国家这个有形的手,从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维护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设立专门组织机构,为处理违反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事件提供解决途径。从个人来说,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做到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型消费,塑造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从企业来说,要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推动企业产业和技术的创新,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具体来说,依靠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用二氧化碳减排,减少废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摘要:生态文明是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融洽、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本文站在这种观点的立场上,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上来理解十八大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著中,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制度的同时也多次提到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因此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从马恩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出发,对“生态文明”进行解读。认为要转变“人是目的”的观念,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尊重生态环境固有的客观规律,使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而人类也应该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自然界尽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其次,要加强对人们,尤其是年轻后辈们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培养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自觉地行动起来。不仅要站在“人”的角度看自然,也要站在“自然”的角度看待自然,自然是实践的对象,但是自然也是美好生活的大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发展。最后,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致力于用最少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既要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又要关注自然的保护的今天,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对自然的开发张弛有度,不能肆意开采,开放与保护并存。事实上,在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背后是利益的驱动,人们对物质的不断追求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 摘要:简单地说,中国模式,就是与中国相适应,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市场化,全球化和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模式。改革开放30年来,以经验和改革历程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又有着以下几点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结合;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集权相结合。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中国模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也正是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殊的中国模式。
  • 摘要:目前,学术界尚鲜有论述人与自然之间诚信关系的文章,本文尝试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的伦理观念——诚信引入人与自然之间,诚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诉求,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当前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对自然也要讲诚信.通过加强自然诚信体系建设,保障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摘要:美丽中国突出环境意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思想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站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高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位和全过程,奋力为中国人民创造出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这个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的中国责任、中国担当和中国作为,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 摘要:莱芜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探索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两股两建”,建立城乡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促进做好土地流转的文章,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做好“飞地经济”的文章,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好农民变市民的文章,促进人口向新城镇新社区集中“三个集中”,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六个一体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框架。认为政府主导以及完善的制度供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以功能分区促进产业聚集是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新城镇新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石。
  •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南通市辖区、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启东市、海门市6个地区的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南通县域各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各要素承载力均呈明显的差异,其中市辖区的综合承载力最高,从2006-2010年一直高于0.7;海门市综合承载力最低,最高只是2009年的0.2525,说明南通各县域城市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极端化现象严重,同时说明南通各县域尚未形成合力,对整个南通的发展成为不利因素之一。建议因县制宜,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市辖区应重视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启东市,海门市5县市的制约因素是城市外部支撑力。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公共服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增加,维持区域居民高幸福感指数,重点提升道路交通服务。优化综合承载力结构,发挥整体优势,市辖区,海门市通过盘活土地存量,深度挖潜,积极利用未利用土地,提高资源承载力;如皋市,海安县通过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如东县,启东市依托大洋港吕四港发展港口物流业,利用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电产业,提高经济承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而提高南通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冲破行政区域障碍,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沿海开发机制,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加强境内整体协调、相互配合和利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协调好区域内部的关系及与邻区的关系,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诚信,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态文明。
  • 摘要:城市夜间旅游具有时间性、季节性、休闲性、地域性、重视游客的体验性,可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丰富当地居民精神生活、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弘扬城市传统文化、增加旅游产品的时间含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推动下,长三角各大城市的联动发展,将有利地整合长三角夜间旅游资源,提升夜间旅游的品质,营造出融夜景、夜购、夜秀、夜休闲、夜文化于一体的夜间休闲消费氛围。通过深度旅游和文化旅游,真正地让游客感受到游有所见、游有所闻、游有所乐、游有所获。同时,还将推动生产和夜间消费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经济总量,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三角经济带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整个区域面临着人口密度高,土地承载压力大等问题。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更加恶化了生态环境,使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要忘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加以保护。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
  • 摘要:失地农民之所以能够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行为又是导致土地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当前城镇化能够取得质量上的提升,主要靠的是政府部门的努力。“合同制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这一不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的一种解决模式。所谓“合同制土地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面分别签订土地使用合同。首先,政府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签订“土地使用权的合同”,保证企业获得的土地是合法的;其次,政府与农民之间,主要是签订“利益回馈合同”,从源头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保证农民能够获得与土地相关的利益;再次,企业与农民之间,主要是签订“土地回收合同”,保证企业因浪费而未能利用的土地能够回到农民手里,重新开垦为耕地。同时,失地农民应积极参与各种技能培训,充实自己,转变观念,自主创业.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