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
智能公交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87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63067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交通企业管理、中国信息化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2011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等;智能公交的相关文献由1446位作者贡献,包括夏银生、张世强、孙宏飞等。
智能公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3067篇
占比:99.96%
总计:763409篇
智能公交
-研究学者
- 夏银生
- 张世强
- 孙宏飞
- 杨劲松
- 王晓娟
- 程永照
- 罗静
- 李伟
- 何瑞峰
- 李健
- 李康汉
- 李扬
- 赵岩
- 钱贵涛
- 黄俊
- 李峰巍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实
- 刘华
- 张斌
- 栾丰
- 王江涛
- 田伟国
- 赵建新
- 邓金荣
- 郭君元
- 黄慰忠
- 李晓波
- 韩印
- 张克刚
- 朱勇
- 李伟伟
- 王浩
- 王锋
- 甘骏人
- 罗赞文
- 范亦能
- 龙科军
- 任兆玉
- 任党阳
- 何海庆
- 俞峻峰
- 冯姣姣
- 凌源
- 刘宏立
- 史恒友
- 吴渝婷
- 夏振威
- 姚薇
- 孙可奇
-
-
杨飞;
姜海航;
郭煜东;
刘健国;
周涛
-
-
摘要:
以某市连续5日全天公交阶梯收费刷卡数据、公交出行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数据及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出行链算法与随机森林网络,构建了一套公交下车站点融合分析模型。在模型中,首先匹配GPS数据与公交站点数据,确定不同时刻的公交到站信息,再以乘客上车站点位置、出行频率、活动空间、下车点用地类型分布、下车概率为输入,识别乘客下车站点,最终下车站点推算率提升至100%,全样本有效率达76.2%,相比现有基于出行链的方法,识别有效率提升37%。
-
-
童伟
-
-
摘要: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便捷、泛在、共享、安全”的城市智能公交建设必不可少,通过社会公共资源和技术手段实现城市智能公交。文章进行了基于智能车载信息和多源数据源的自动采集设计研究,设计了研究车载信息系统,包含:定位及辅助定位、移动无线通信、WiFi无线通信、车辆调度、录像功能、自动报站及服务用语播报、走字屏报站信息显示、客流及营收数据采集、系统自检与状态显示、CAN总线接口、司机显示屏、司机专用键盘、报警提示,提出了可实施的城市公交公司的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的全覆盖方案。
-
-
程超;
罗啸;
欧彦汐
-
-
摘要:
目前,将智能网联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车辆实时位置监测,作为这两项技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仍旧主要依赖GPS定位系统,该系统受天气及环境影响较大,无法独立提供完善及精确的位置信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和RFID的智能公交站台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GPS与RFID两者协同、矫正的方式,克服了单一GPS定位的不足,对于提高公交车辆站台定位的精确性、及时性,实现公交车辆站台提前播报及自动停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
安平
-
-
摘要:
得益于开放道路建设和测试示范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逐渐从技术测试示范走向产业落地。一键下单,自动驾驶出租车向目的地奔驰,定位明确;路遇红灯,智能公交自动停靠在斑马线旁,分毫不差;公园一角,无人清扫小车势如狂风扫落叶,不留污垢……如今,在国家批复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上述场景已成为现实。自动驾驶这一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正在各地展露锋芒。
-
-
-
-
摘要:
关注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要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进一步重申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对测绘活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智能汽车、网约车、智能公交以及移动智能配送装置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其运行和服务高度依赖实时的高精度坐标、高清影像等数据支持。为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扶持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适用与执行问题。
-
-
陈闽
-
-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百姓出行工具选择越来越多,而公交作为一种重要的出行工具,且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碳中和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成为了当前很多民众的首选。在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智能公交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已非常成熟,营运数据采集和融合在当前公交指挥系统智能化发展路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智能公交系统建设高度依赖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应用,营运数据的高效利用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公交事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营运数据的采集融合的技术及意义,并重点分析信息采集和融合技术在智能公交中应用,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推动城市交通事业发展,能推进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更高效便捷的采集和融合各项数据。
-
-
孙凡淇;
易晓
-
-
摘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城市交通管理更加智能。智慧公交将传统交通运输业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渗透与融合。调研发现,近三年来智慧交通行业规模逐年同比增速为39.94%,智慧出行将成为交通服务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智能公交为例。
-
-
温晓丽;
何子登;
余红玲;
邹大毕
-
-
摘要:
为了解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时空特征,改善城市公交的运营服务,提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对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下车站点及下车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出行链的思想,对连续出行的乘客采用阈值内最近邻算法判定公交下车站点信息。针对一些出行链头部或尾部断裂的情况,通过分析乘客中长期历史乘车记录,利用Mean Shift聚类算法得出每个乘客的居住地中心点O与工作地中心点D,采用阈值内最近邻算法计算离工作地中心或居住地中心最近的距离,从而对下车站点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补充居民行程中85%的下车站点及时间,且准确率较高。
-
-
胡小敏
-
-
摘要:
我国经济和人均值的不断增长,大大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传统的公交站牌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公交站牌系统.本论文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智能公交站牌系统,该系统利用功能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并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精准定位、远程数据交换等功能,这对于智能公交的发展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
-
刘振禹;
马有明
-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析了石墨烯RFID电子标签的优势;接着阐述了RFID技术在汽车方向的应用概况,引出了智能公交的概念;最后总结了几种石墨烯RFID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智能公交场管理系统、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智能公交收费系统、公交客流信息采集以及智能公交指示牌系统,通过详细阐述几种智能公交系统的构造原理以及石墨烯RFID在其中的应用,为公共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
-
-
荆伟;
陶卫
- 《第20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上海)》
| 2018年
-
摘要: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公交自动报站系统包括自动报站子系统、候车站电子显示屏以及WebGIS辅助系统三部分.本文剖析了自动语音报站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研究了各个组成部分作用与功能,以及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解决自动报站与候车站电子显示屏的同步,利用数值理论模型解决智能公交车到站时间的预算,进而实现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公交自动报站系统的总体设计.
-
-
Wei Li;
李伟;
Qin Luo;
罗钦
- 《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现有智能公交系统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乘客候车水平改善公交运行效率,提出公交候车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用于评估公交线路的运营服务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活调整公交发车时刻及区间驾驶策略提出公交运行优化策略.最后利用案例分析,验证了公交候车指数算法及公交运行优化策略的准确和有效性,后者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交候车指数.公交运行优化策略能够均匀公交开行间隔,减少串车及大间隔现象,从而可以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提升乘客候车感受.
-
-
-
闫金金;
鲁田;
黄晨杰;
王亚美
-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
| 2014年
-
摘要:
已有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大多受到实时交通状况变化等因素的制约,预测结果不尽人意.本文提出基于GPS的智能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将动态路段行程时间分析、浮动车数据和公交特有的交通延误相结合,得到的预测时间能够真实反映交通状况.以武汉市401路公交车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时间预测准确度较高,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干扰较小.对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改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
-
-
-
胡非与;
徐建闽
- 《第二届全国智能交通与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在分析目前较为常用的公交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利用GPS定位技术和IC卡技术来进行公交信息采集,包括公交车辆信息和公交客流信息,利用GPRS技术来进行公交信息的传输,提出了基于双向通讯技术的公交信息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的信息流程图.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能使信息中心或调度中心获取准确、即时的公交信息,也能让行驶中的驾驶员获得中心传输而来的有用信息,从而实现两者的双向传输.
-
-
Lou Ting;
娄亭;
Shen Feng;
沈峰;
Liu Guangsong;
刘光松
- 《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首先在给出公交专用概念及运营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公交专用道建设规模,同时提出了我国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模式.然后,分析了国内城市建设和管理公交专用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研判公交专用道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发展趋势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公交专用道网络化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公交专用道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求.最后,提出了以建立公交专用道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设设想,以期为国内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的综合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
-
Lou Ting;
娄亭;
Shen Feng;
沈峰;
Liu Guangsong;
刘光松
- 《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首先在给出公交专用概念及运营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公交专用道建设规模,同时提出了我国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模式.然后,分析了国内城市建设和管理公交专用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研判公交专用道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发展趋势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公交专用道网络化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公交专用道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求.最后,提出了以建立公交专用道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同时给出相应的建设设想,以期为国内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的综合管理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