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晶粒生长

晶粒生长

晶粒生长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48327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焊接学报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Lw2016第六届铝加工技术(国际)论坛、微合金非调质钢2015年学术年会暨2015钒钛高强度钢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晶粒生长的相关文献由103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田、周东祥、张世兴等。

晶粒生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8327 占比:99.33%

总计:48653篇

晶粒生长—发文趋势图

晶粒生长

-研究学者

  • 刘新田
  • 周东祥
  • 张世兴
  • 张建民
  • 易健宏
  • 王光伟
  • 陈林
  • C·C·高德史密斯
  • F·D·佩费托
  • J·L·赫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彦博; 柳文波; 孙志鹏; 喇永孝; 恽迪
    • 摘要: 本工作建立了外加应力作用下UO_(2)中空洞演化的相场模型.首先,使用摄动迭代法求解了弹性平衡方程,对外加应力下单个空洞周围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空洞边缘有应力集中现象,模拟得到的应力分布和解析解一致.然后,利用相场方法模拟了不同外加应力下单个空洞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大,空洞的生长速度加快.最后,研究了外加应力对多晶体系中晶粒长大和空洞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晶粒内的应力大小不同,应力越小的晶粒越容易长大,尺寸越大的空洞的边缘应力也越大.晶间空洞与弯曲晶界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晶界附近的空洞会生长成透镜状,另一方面空洞对晶界也有钉扎作用,能减缓晶界的迁移.此外,外加应力会加速多晶系统中空洞的生长,并且本文计算得到了外加应力与空洞半径的关系,发现外加应力越大,空洞的生长越快.
    • 宋岩; 江鸿翔; 赵九洲; 何杰; 张丽丽; 李世欣
    • 摘要: 采用耦合群体动力学方法与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了细化处理条件下铝合金凝固微观组织演变的数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α-Al的非均匀形核过程、晶粒的初始球形长大以及之后的枝晶生长过程.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Al-5Ti-1B中间合金细化工业纯铝凝固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形核初始阶段,熔体中存在充足数量的有效形核粒子,α-Al形核率随着熔体过冷度的增大逐渐增高;形核开始不久后,α-Al的异质形核过程由熔体中有效形核粒子数量控制,直到再辉发生,形核停止.模拟分析了中间合金添加量以及熔体冷却速度对工业纯铝凝固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 赵笑昆; 李博研; 冯波
    • 摘要: Al掺杂ZnO(AZO)具有电导率高、光学透射率高的优点,且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成本低廉,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透明导电薄膜.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30 cm×30 cm尺寸大面积AZO薄膜,研究了气压恒定时,Ar流量对薄膜晶粒生长机制、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ZO薄膜晶粒均表现出垂直基片方向的c轴择优取向生长,随Ar流量增大取向变弱;薄膜表面晶粒尺寸大小分布不均匀,随Ar流量增大,大晶粒数量增多,表面出现长度为100 nm、宽度为30 nm的棒状晶;随着Ar流量增大,载流子浓度由4.52×1020 cm-3略微增大至6.2×1020 cm-3,霍尔迁移率由4.79 cm2/(V·s)提升至10.46 cm2/(V·s),电阻率在Ar流量94 mL/min时达到最低值1.01×10-3Ω·cm.薄膜可见光平均透射率均大于78%,禁带宽度约3.8 eV.
    • 索鑫磊; 刘艳; 张立来; 苏杭; 李婉; 李国龙
    • 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传统空穴传输层Spiro-OMeTAD存在昂贵、易污染环境且制备困难等缺点,本工作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作为空穴传输层,研究了不同浓度GO溶液制备的衬底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旋涂法制备了GO薄膜,通过对分散液浓度的控制获得了不同厚度的GO衬底.其次,制备了结构为ITO/GO/CH3 NH3 PbI3/PCBM/Ag的平面型器件,对不同GO衬底的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表征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GO衬底缺陷会抑制CH3 NH3 PbI3晶粒的择优取向生长,形成可诱导CH3 NH3 PbI3晶粒产生横向聚集的籽晶,从而改善钙钛矿薄膜的成膜性,并增大钙钛矿晶粒尺寸.由浓度为0.25 mg/mL的分散液制备的GO薄膜衬底上生长的钙钛矿晶粒尺寸最大为900 nm.此外,该浓度对应的GO衬底上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的光致发光相对强度峰值为2000,电荷转移效率相对最高,为52.8%.由该衬底制备的GO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可提升至8.69%.
    • 张玲; 孔令兵; 黄靖茵; 何宇; 刘凯歌; 肖卓豪; 周超兰; 曾绍忠; 项炳锡; 翟剑庞
    • 摘要: 以A12O3和SiO2为原料,掺入不同含量的ZnO,采用高能球磨法与固相烧结法制得了莫来石多孔陶瓷,研究了ZnO含量及烧结温度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相组成、微观形貌、热膨胀性能、体积密度和气孔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nO对莫来石的相形成和各向异性晶粒生长有着积极作用,ZnO含量为37.5 mol%时,试样中莫来石的成相温度为1300 °C,比未掺杂ZnO试样的莫来石形成温度降低了约100°C,且各向异性晶粒的尺寸也有所增大.随着ZnO含量从0 mol%增加到37.5 mol%,所制备的多孔陶瓷样品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均逐渐降低,而其孔隙率逐渐增大.当ZnO含量为37.5mol%、烧结温度为1500°C时,试样的线收缩率达最小值1.59%,体积密度达到最小值1.96 g/cm3,而孔隙率达到最大值45.54%.这种无需造孔剂的方法为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李人骏; 张玲; 张晓序; 王志刚; 胡於江
    • 摘要: 铝铬固溶体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其烧结致密化较难,添加一定量的烧结助剂有利于提高铝铬固溶体的致密程度,但对于致密化过程中的晶粒生长规律尚不清楚。在本工作中以纳米η-Al_(2)O_(3)和工业铬绿为原料,加入烧结助剂TiO_(2),并以PVA作为结合剂,经过冷等静压成型后在常压下1400~1700°C进行固相烧结制备摩尔比1∶1的烧结铝铬固溶体。利用Archimedes法、XRD、SEM、Nano measurer等手段分析了烧后试样的致密度、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平均晶粒尺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研究了TiO_(2)的添加对铝铬固溶体的烧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Al_(2)O_(3)-Cr_(2)O_(3)和Al_(2)O_(3)-Cr_(2)O_(3)-2%TiO_(2)烧结体系的晶粒生长指数和晶粒生长活化能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l_(2)O_(3)-Cr_(2)O_(3)体系晶粒生长主要受原子随机越过晶界和体积扩散两种机制控制,Al_(2)O_(3)-Cr_(2)O_(3)-2%TiO_(2)体系晶粒生长主要受体积扩散控制;对比两种体系发现TiO_(2)的添加能使样品的晶粒生长指数和晶粒生长活化能下降,促进晶粒生长发育。
    • 周向葵; 李莹; 朱雪杨; 刘建秀; 高红霞
    • 摘要: 以WC-10%Co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立方碳氮化物Ti(C,N)和(W,Ti)C,采用两步法烧结对硬质合金进行热处理,研究烧结温度对其梯度形成和晶粒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超细WC粉末经过真空预烧结后,合金的表层和芯部都均匀分布着硬质相WC、粘结相Co和立方相,且出现少量异常长大的WC晶粒;经过1460°C梯度烧结热处理后,合金表面无立方相,梯度层的厚度可达55μm,WC晶粒平均尺寸约为1.23μm,尤其是异常长大的WC晶粒数量和尺寸都显著增加.
    • 梁智; 李玉章; 杨筱筱; 李雨耕; 杨钢
    • 摘要: 研究了偏析提纯过程中晶粒的生长特性,分析了其成因及理论基础得到: (1)在熔炼金属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容器洁净并提高真空度,达到净化金属、控制形核能力的目的;(2)在偏析提纯所形成的近似稳定的二维热场下,晶粒的生长最后也稳定为二维方向生长;(3)合理地控制工艺参数,使柱状晶的粗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可得到单晶组织,且单晶组织有利于杂质元素的快速扩散,是获得高纯金属的重要途径.
    • 肖水清; 伍尚华
    • 摘要: 应用计算机仿真研究陶瓷材料烧结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演化,具有减少实验次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点,以达到控制与预测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通过Matlab平台开发模拟程序,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晶粒正常生长的过程开展模拟研究.然后,应用真空烧结实验制得的Ti(C,N)基金属陶瓷样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背散射下的显微结构,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应用蒙特卡罗法基于Matlab开发的程序能够正确模拟Ti(C,N)基金属陶瓷晶粒生长现象,随着模拟步长的增长,显微组织趋向于亚稳态后晶粒的生长速度开始趋缓慢;晶粒的整体数目随着模拟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少,而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增大,小晶粒变小或被吞噬,大晶粒不断长大,与实际晶粒长大的微观变化特征较为吻合.
    • 高启涵; 金成
    • 摘要: 采用宏观数值模拟与微观EBSD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激光焊焊接1060铝合金焊缝晶粒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晶粒尺寸随着热输入的降低而减小,焊缝中心逐渐产生致密的等轴晶,增强晶界强化作用,从而提升焊缝区塑性;在热输入降低过程中,熔池形状从椭圆状过渡为泪滴状,柱状晶生长形态受其影响由弯曲转变为竖直,柱状晶的生长方向与热流分布一致,垂直于熔化边界尾部,并且随着热输入降低与焊缝中心线夹角增大.柱状晶各向异性的特点使其与拉伸力趋近平行时抗拉强度更高;在较小热输入下焊缝晶粒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立方织构,有助于提升焊缝区塑性;热输入由120 J/mm降至75 J/mm,接头拉伸强度逐步提升,而当热输入降至58 J/mm时焊接速度过快,会产生明显的气孔缺陷,使接头抗拉强度与75 J/mm时相比有所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