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8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0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52128篇;相关期刊436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4年血液净化论坛等;早期识别的相关文献由1856位作者贡献,包括铁永波、刘桂华、孟兴民等。

早期识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0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2128 占比:99.68%

总计:252948篇

早期识别—发文趋势图

早期识别

-研究学者

  • 铁永波
  • 刘桂华
  • 孟兴民
  • 孟庆义
  • 张勇
  • 张毅
  • 张进
  • 梁京涛
  • 赵聪
  • 黄彦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淑芬; 曾润强; 张宗林; 王鸿; 孟兴民
    • 摘要: 黄河上游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区域气候,孕育了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群,频发的地质灾害影响着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InSAR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针对黄河上游区域的潜在滑坡早期识别及影响因素却鲜有开展。本研究基于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的SAR影像,运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南北20 km范围内的地表形变速率,结合光学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确定潜在滑坡。研究发现:(1)确定出的355处潜在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群性,其中85处位于老滑坡上。同时,区内潜在滑坡主要集中于海拔1600~2200 m的河谷阶地和低山丘陵,分布在坡度10°~30°,坡向45°~180°,高差50~200 m的较软弱地层上,受NWW-NW向构造影响强烈。(2)对形变速率和面积较大且直接威胁村庄和道路的席笈滩滑坡和锁子滑坡变形特征的野外调查和原因的分析表明,这两个滑坡均为老滑坡局部复活,目前分别处于稳定蠕滑和波动蠕滑阶段。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该段潜在滑坡隐患排查和致灾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 范小玉; 孟凡亮; 张照如; 王翔; 邓洋; 程跃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 2019,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该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2月4例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4例病例中2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6~64岁,中位数为30岁。潜伏期在1~6 d,均为输入性病例。4例均有发热、咳嗽,1例有头痛,1例有全身酸痛、乏力,3例脉搏增高,3例血压增高。血常规中,1例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C反应蛋白(CRP)、超敏CRP升高,1例降钙素原升高;3例白球比例降低。2例胸部CT为两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分布在肺外周及胸膜下,2例为单肺、单发扇形磨玻璃样影,1例伴有片状实变影。结论早期COVID-19病人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常规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超敏CRP和CRP可见升高,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单肺、双肺多发或单发肺部磨玻璃影,部分伴有实变。
    • 杨凯悦; 侯慧卿; 底佳倩; 郭艺芳
    •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还常伴有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害。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常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被忽视,从而耽误治疗。肾脏是高血压相关损害的重要靶器官,老年高血压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多年原发性高血压不断进展常继发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众所周知,高血压肾损害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尿蛋白异常,此外其他化验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肾脏活检也可提示肾损害的发生。随着医学理念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诸多学者也在探索与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的血清学指标。对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除了良好生活习惯、合理控制血压外,手术及一些新型治疗方案也多次被提出。因此本文将总结并阐述老年高血压特点,以及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提高相关预后。
    • 周定义; 左小清; 喜文飞; 肖波; 毕瑞; 范馨
    • 摘要: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多数学者利用SAR单轨道数据对高山峡谷区滑坡进行早期识别,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滑坡不能识别、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为全面准确的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文章采用SBAS-InSAR技术,以东川小江沿线两侧深切割高山峡谷区为研究区,通过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进行滑坡灾害隐患识别,引入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最终共识别出18处滑坡灾害体,其中5处为高风险潜在滑坡,并对三类典型潜在滑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SAR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能有效避免SAR单轨道数据在高山峡谷地区产生的几何畸变问题,同时,该方法能更为准确全面地对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 龚浩冉; 谢健
    • 摘要: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为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前期阶段,对SCD进行早期识别,有助于对痴呆及AD进行预防和干预。目前识别和诊断SCD的方法比较局限,主要依靠医师在临床上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相关的客观评价方法及标志物。
    • 何家伟; 赖碧娟; 周丽川
    • 摘要: 目的:探讨分级就诊在危急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儿内科共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人数为563人次,分诊护士应用分级就诊标准内的一级、二级的指征进行预检分诊后,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人数为562人次,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9.82%。2019年1—12月急诊儿内科共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人数为989人次,分诊护士完全凭借工作经验进行预检分诊,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的分诊准确识别人数为940人次,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5.04%。结果:应用分级就诊标准进行预检的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9.82%,凭借工作经验预检的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为94.04%,差异性为4.78%。结论:采用分级就诊指引,增强护理人员对危急重症患儿识别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急诊儿内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准确识别率,优化了就诊流程,保障危急重症患儿能迅速有效的进行干预处理。适合在急诊儿科推广使用。
    • 贾西燕; 徐灵敏; 许娜
    • 摘要: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具有免疫力低下,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急且变化快的特点,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在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新生儿肺炎的重要措施。
    • 徐灵敏
    • 摘要: 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d内的婴儿。新生儿出生后,其呼吸、循环、免疫等各个系统发育均不完善,还要面对巨大的适应性变化,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1]。新生儿疾病涉及产科、儿科及有关的遗传、免疫、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识别与分级诊疗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2]。本文从产前诊断开始,述评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新生儿疾病早期识别与分级诊疗的具体措施。
    • 杨胤颖; 徐灵敏
    • 摘要: 在新生儿时期,当血清胆红素值>85μmol/L时肉眼即可观察到皮肤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系生理性黄疸,约80%足月儿和50%早产儿会发生。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当黄疸增加过高、过快,或持续时间较长,或合并感染、溶血等病理性因素,考虑为病理性黄疸时,则需积极治疗,因为黄疸严重者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1-2]。近些年,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较为深入,本文旨在对早期识别与分级诊疗方面加以叙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