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位
文学地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13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法国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等;文学地位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鹏、刘庆国、奚蓓雯等。
文学地位
-研究学者
- 余鹏
- 刘庆国
- 奚蓓雯
- 张永刚
- 王文倩
- 禹明华
- 陈静
- 严勇
- 丹娅
- 乔世华
- 乔以
- 于瑾
- 于素华
- 付兴林
- 付博
- 任在喻
- 伍立杨
- 何云波
- 何春
- 何春燕
- 余嘉华
- 侯志川
- 侯虹斌
- 傅宗洪
- 冯象
- 凌迅
- 列克
- 刘中锦1
- 刘凤泉
- 刘守华
- 刘少勤
- 刘心武
- 刘旺余
- 刘曦
- 刘梦琴
- 刘涛
- 刘石
- 刘育新
- 单慧慧
- 可夫
- 叶军
- 吴兆民
- 吴声石
- 吴定宇
- 吴正锋
- 周军
- 周咏玲
- 周有光
- 周玉琳
- 周英杰
-
-
徐昌盛
-
-
摘要:
在汉初楚辞的传播与散体大赋的塑造上,淮南王刘安及其《淮南子》起到了重要作用.楚辞早已流行,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身边汇聚了一批楚辞作家,但刘安推动了楚辞由藩国向宫廷的传播,主要原因是刘安擅长辞赋创作,又值即位不久的汉武帝"爱好艺文",两者一拍即合.刘安是叛王之子,为朝廷所警惕和防范,在献《淮南子》时所作的《离骚传》,对屈原进行了黄老化的评论,再联系《淮南子》反复提及智伯的命运,能够理解刘安的处境和心态.淮南王文学集团以辞赋著称,《淮南子》与散体大赋同时形成,且具有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它与《七发》《子虚赋》等共同塑造了汉大赋的文体样式.
-
-
李玲
-
-
摘要: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开文学史论述黄遵宪诗歌的先河,陈子展和张宗祥等人引述和发挥了胡适的观点,提升了黄遵宪的地位,他们叙论黄遵宪的内容又屡屡为别家文学史所采用.如此,诗界革命的代表、白话文的先导、民间文学的前驱、民族诗人黄遵宪,成为定论,确立了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
-
-
-
-
余鹏
-
-
摘要:
翻译侦探小说发端于晚清的中国,并迅速受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在民国初年占领了中国通俗文学的中心地位.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翻译侦探小说占据文学中心地位的成因,认为清末的侦探小说翻译热潮为其提供了“量”的保证;侦探小说本身的“质”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需求.认为处于中心地位的翻译侦探小说更为接近原作的风貌,注重原作的“悬疑性”、翻译语言趋于通俗化以及使用了大量的异化翻译方法,成为这一时期翻译侦探小说显著的文本特征.
-
-
余鹏
-
-
摘要:
从1896年《时务报》刊登的第一篇翻译侦探小说,再到1916年中华书局版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结集出版,短短二十年间,翻译侦探小说很快被清末民初的读者接受,急速地占据了当时通俗文学作品的中心.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侦探小说本身的特质,分析翻译侦探小说文学地位转变的成因、文本特征及影响,认为翻译侦探小说的出现填补了当时中国文学类型的“真空”,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促成了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应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确立相应的地位.
-
-
滕新才;
贺道辉
-
-
摘要:
辛弃疾扩大了咏史词的题材和内容,将怀古、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文入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咏史词主要表现他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或是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或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咏史词的主题和创作艺术均为后世词人所继承,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
-
-
张晗茹;
何春
-
-
摘要:
张爱玲和曹禺都是天才型的作家,曹禺23岁写出话剧《雷雨》,张爱玲23岁写出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将曹禺和张爱玲的人生与文学作品加以比较分析,会发现这两位天才型的作家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两人的作品一个是话剧一个是小说,但多部作品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剖开肌理见同样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