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悖论

文化悖论

文化悖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9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化理论、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83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美与时代(上旬刊)、美与时代·城市、北方论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等;文化悖论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旭、张祖群、于洪波等。

文化悖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1.9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833 占比:97.93%

总计:3914篇

文化悖论—发文趋势图

文化悖论

-研究学者

  • 张旭
  • 张祖群
  • 于洪波
  • 张书端
  • 张思洁
  • 房伟
  • 杜红艳
  • 杨应威
  • 赵红波
  • 邓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房伟
    • 摘要: 《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在1970年代中期创作的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该小说是不符合主流写作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异质性"另类,是文学史别样路径的萌芽和多种路径的另一种可能性.本文试图发现王小波立足于中国现实文化悖论又超越其上的主体气质.《绿毛水怪》以第三人称旁知视角嵌套第一人称叙事,形成了主题学上反庸俗、反抗成人、赞美童真世界的作用,以上下断裂、大转折式的时空叙事表现出别样时空价值境界.
    • 房伟1
    • 摘要: 《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在1970年代中期创作的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该小说是不符合主流写作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异质性''''另类,是文学史别样路径的萌芽和多种路径的另一种可能性。本文试图发现王小波立足于中国现实文化悖论又超越其上的主体气质。《绿毛水怪》以第三人称旁知视角嵌套第一人称叙事,形成了主题学上反庸俗、反抗成人、赞美童真世界的作用,以上下断裂、大转折式的时空叙事表现出别样时空价值境界。
    • 王桂亮
    • 摘要: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文化悖论”社会生态;二是语言多样性的现实价值受制于“信息自律”生态伦理.基于此,要保护语言多样性,应尊重历史,利于当代,面向未来,以消解“文化悖论”为目标,以增进社会理解、文化宽容、兼性互惠为语言生态伦理原则,立足“信息人”生存需求的动态多样性来制定策略.
    • 邱仁富
    • 摘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全球化。与此同时,世界上也存在拒斥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之间的博弈远未结束,特别是有些原来倡导全球化的国家现在开始走向反全球化。那么在这个远未达成共识的全球化进程中,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何以可能?深入把握全球化自身的价值问题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本质可以看出,全球化的价值走向不应该也不会以某些特殊性的价值为目标,而应该以与人类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价值为共同价值。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价值担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展现更大的力量。
    • 朱焱炜1
    • 摘要: 文化悖论,表现在人格结构各层次的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冲突,其动力则在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对抗。这两种本能,一方面使人类在对抗自然中不断获胜,个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却带来更多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一方面使文明不断进步,一方面又持续加深了人类对文明的怀疑和反思。
    • 周旭方
    • 摘要: 在消费文化风靡的当下,艺术写真以一种时尚进入消费的时尚行列中。艺术写真以妆容修饰和摄影技术把美丽定格,使个体真切体验仪式性地存在和幻影般地平等,但这种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艺术”又实现了新一重的人格复魅,把身体修饰的意念和自我欣赏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点。这种集祛魅与复魅于一体的消费方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悖论
    • 刘文祥1; 贺仲明2
    • 摘要: 青年学者房伟,有着山东人最本色的“大汉”形象特征,举手投足之间也透露着朴实与儒雅,显现了齐鲁文化的精神熏陶。业内人士都知道房伟的足迹横跨批评与创作两界,集批评家、诗人和小说家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果,这在文坛是少见的。而正因为这种多重的身份,他的文学批评也具有了自己的显著特色。迄今为止,尚不到40岁的房伟已经出版了多部批评专著,包括《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世纪末文化转型中的王小波研究》《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反思与建构》《风景的诱惑》等,还有颇具影响的人物传记《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可以说,房伟已然成为山东文学批评界的后起之秀,也是国内青年批评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 孙建茵
    • 摘要: 布达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马尔库什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审视现代性危机的一种思路.马尔库什指出,启蒙的两种逻辑决定了现代性的文化概念自诞生之初就以“悖论”的方式存在,这种悖论特征广泛存在于现代性文化的各种现象之中,包括广义的、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与狭义的、价值标示的高雅文化概念之间的悖论,人类学文化概念中普遍性价值与差异性价值之间的悖论,以及高雅文化中科学与艺术的悖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重要文化模式,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性文化也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冲突,即中国现代性文化中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悖论,中国现代性文化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悖论,以及建构逻辑中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悖论.因此,马尔库什的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性文化的现实与特征也同样具有解释力.他试图从多样性的文化对话中寻找现代性动力因素的思路不仅为解决现代性危机提供了出路,为反思和更加客观地评价“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性文化状况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对于中国现代性文化探寻一条中国特色之路也具有借鉴意义.
  • 9. 资本与文化的现代性悖论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张鑫
    • 摘要: 资本是追求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一旦形成就不断扩张,但资本扩张的结果往往使资本陷入到自身扩张的逻辑矛盾中。文化在资本建构的现代性社会之中遭受到一种不适应感的焦虑。一方面资本扩张带来的社会性制度的变革、生产性财富的增加、技术的创新,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资本扩张不断侵占文化的空间,使文化日益商品化、工业化,引起人的发展悖论,文化日益堕落。文化乐观论和文化悲观论哲学在资本建构的现代性社会中不断演绎开来,成为资本与文化现代性悖论的真实写照。当前中国文化的建设要利用资本力量,而如何规制资本力量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要从文化建设的理念到具体的措施都要规制资本的发展,用先进文化引领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舞动中国文化建设,最后落脚在培育新型文化实践主体上,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建设在依赖于新型文化实践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实现对资本力量的规制,提升中国文化建设。
    • 张旭
    • 摘要: 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是整体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初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倡导“撤点并校”与叫停“撤点并校”二元对立中寻求彼此边界的相关性并予以界定,这或许能为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一条新路径。文章通过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难题进行梳理,并用具体案例辅助之,以期明晰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的几对悖论,从而尝试着走一条实事求是、“彼”“此”兼而有之的新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之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