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同价值

共同价值

共同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284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党课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The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 (WBM 2010)(2010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第三次城市规划教育学术研讨会、2004年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学术研讨会等;共同价值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伯海、张艳涛、杨伟宾等。

共同价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6.5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5284 占比:93.18%

总计:5671篇

共同价值—发文趋势图

共同价值

-研究学者

  • 林伯海
  • 张艳涛
  • 杨伟宾
  • 王丽丽
  • 王黎明
  • 袁祖社
  • 邱仁富
  • 钟国兴
  • 严鸿基
  • 佟天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翰娜
    • 摘要: 我国倡导的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中国提出的共同价值立足现实、包容差异、倡导真正的民主平等。如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共同价值维护了全人类的价值诉求,承载了全人类的价值理想。更好的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以大国的身份,站在国际的角度,宣传好共同价值,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 朱培丽
    • 摘要: 制度话语权内嵌并标识民族国家的精神独立性,是国家主权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主观映现与话语标识。西方国家妄图通过世界经济秩序统治权、地方经验普世化的现代化阐释模式、学术话语的优势地位、自我/他者二元对立思维等,操纵人类制度文明的话语霸权,挑战和压制我国制度话语权。提升我国制度话语权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叙事、批判性重构现代化理论体系、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倡导与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中国制度话语的时代性、自主性、原创性、道义性。
    • 丁立群; 黄佳彤
    • 摘要: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 冯颜利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彰显了一系列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要深入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密切相关的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与现代性、西方现代化模式、党的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等10个方面概念的核心内涵及其相关的问题,全面系统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以便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域全面系统准确回答一系列具有重大主体性和原创性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世界之问。
    • 李萱; 周凯
    • 摘要: 回顾百年党史,党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准确把握形势、主动引导舆论,不断开创对外宣传的新局面。新媒体技术作用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提高跨文化对话能力、培养复合型对外宣传人才队伍以及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使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对外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戴亮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以其卓越的批判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马克思主义因为这种具有批判性的意识形态立场而成为真正的革命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它为我们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思想以其科学的理论品质、实践的理论方法、革命的理论内核,烛照现实,历久弥新。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内涵、逻辑和功能属性,对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 巩红新; 王丛丛
    • 摘要: 全球“三大赤字”危机的产生与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导下传统“一元、等级、霸权”文明交往秩序自反性演化密切相关。世界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现实境遇,内在地要求批判和超越西方文明中心论宣扬的“普世价值”逻辑,倡导以“共同价值”为理念遵循和价值旨趣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新时代中国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一伟大智慧蕴含在共商中凝聚价值共识、在共建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共享中实现秩序正义的实践理路,必将推动世界文明交往秩序朝着多样、平等、包容、共赢的方向变革。
    • 尹铁燕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念创新,其内在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厚实的人学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厚实的文化根基,全球化理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出场的国际背景。要在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树立共同体思维,构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体系;树立合作意识,构建各国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共同体;构建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共同体,重视以网络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实践空间。
    • 秦燕燕
    •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共识性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演进交互影响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大文明对话力度的实践逻辑。
    • 刘红春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吸纳和支持社会组织利用“第三部门”的天然优势通过合适的路径发挥对外开展民生工作、保障民生权利的正面效应,是有效回应多元主体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诉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应有之意。运用SWOT分析法对社会组织的五种不同类型的路径从对外发展机会、对外发展威胁、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找准社会组织参与优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佳连接点,并据此提出针对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构的建议,将有效助力其参与的“社会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获得并进行多元化、共生型的工作路径选择,最终与受援助国协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性支撑——人类命运发展能力共同体、民生权利保障防控风险共同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