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育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494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理科:综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数学教育学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奠宙、孙宏安、任勇等。
数学教育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494篇
占比:99.49%
总计:41705篇
数学教育学
-研究学者
- 张奠宙
- 孙宏安
- 任勇
- 叶晓斌
- 吕世虎
- 周美娟
- 张雄
- 施婉茹
- 李玉琪
- 王凌志
- 袁丽晴
- 谭光全
- 黄云鹏
- Lili Zhang
- 任洁
- 伍志伟
- 位玲玲
- 何卫华
- 余森林
- 俞宗琪
- 傅海伦
- 关依兰
- 冯玉玺
- 刘代敏
- 刘兆丽
- 刘凤琴
- 刘治平
- 刘秋泉
- 刘绪祥
- 刘育红
- 刘逸
- 刘金旺
- 单墫
- 叶蓓蓓
- 叶辉忠
- 吕亚军
- 吕志良
- 吴毅清
- 周业智
- 周学海
- 周新莲
- 周春燕
- 周春荔
- 周通贵
- 唐复苏
- 喻平
- 孙丽
- 孙全森
- 孙彪
- 孙晓康
-
-
陆珺;
沈威
-
-
摘要:
新加坡12年学校教育的数学师资来源于学士学位课程和教育学学位后文凭课程两种培养模式,分小学、中学和初级学院3个学段进行培养.两种培养模式下的数学教育学专业课程均包含3~4门子课程,采用分阶段、渐进式的开设方式.教学力求融合数学教学论、学习论、课程论三大领域知识并转化为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兼顾学术能力、学术规范、学术态度和学术道德,并以多元化的评价项目贯穿教学过程.新加坡数学教育学专业课程为国内同类课程建设带来以下启示:加强数学教育学课程系列的专业地位;对职前师资实施分学段培养模式;强化职前教师对初等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测试设计技能的训练;重视对学术规范、学术态度和学术道德的考核.
-
-
孙宏安
-
-
摘要:
多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对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在期刊50周年庆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与这一期刊的交往过程,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20世纪80年代,我在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从事数学方法论和数学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这时候做的是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由于师生都缺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数学教学的理解遇到了困难,这时看到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这个期刊.
-
-
张奠宙1
-
-
摘要:
本期(2014年第1期——编者注)刊出史宁中、李士锜两位教授的文章[1-2],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1992年在东京举行的中日数学教育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题目是''可以说东亚数学教育学派吗?''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东亚诸国的中小学生,在国际数学教育测试中的成绩一直领先:日本在IEA测试中名列第一,而中国在IAEP测试和中学生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居于首位.更由于中国和日本都有共同的儒家文化基因,因而猜想存在着东亚数学教育学派.由于那时的国际数学教育圈内东方的声音非常微弱.
-
-
周业智
-
-
摘要: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进一步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习数学时学生习惯做题,做完题目没有反思的习惯,不反思做完题目后有何收获,有何心得体会,目前数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反思这一环节,而它恰好是数学学习活动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反思总结,达到会做一题就会做一类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消化.
-
-
-
-
-
-
张雪飞
-
-
摘要:
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曾说:习惯可以在无意间形成,也可以通过有意的练习而获得。习惯本身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来具体说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一、家庭环境因素李晓丽编写的数学教育学中提到: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影响学习习惯的几个因素,其中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学习习惯更好,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