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肢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4737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临床医药实践、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上肢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毅、刘建华、刘雨丝等。

上肢功能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7375 占比:99.98%

总计:1047566篇

上肢功能障碍—发文趋势图

上肢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朱毅
  • 刘建华
  • 刘雨丝
  • 吴贵军
  • 国秀丽
  • 姜贵云
  • 孙晓红
  • 李强
  • 王文清
  • HUANG Jie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钊; 贾泽坤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中风后上肢弛缓瘫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0月安徽省针灸医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上肢弛缓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予以低频电刺激等治疗,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徒手肌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上肢部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上肢部分)及上肢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徒手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徒手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屈曲度均明显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8/41)和75.6%(31/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提高中风后上肢弛缓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有助于促进上肢功能重建,疗效确切。
    • 雷琴; 毛忠南; 吴育庄; 陈志秀; 蔺小珍
    • 摘要: 针刺与康复疗法作为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机理表明,针刺与康复疗法效果显著。而肌肉能量技术(MET)与等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技术,对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过阅读研究相关文献,运用该种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居多。脑卒中后遗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以运动障碍为例,上肢的运动障碍往往重于下肢,恢复的过程相对较长。上肢相较于下肢承担更多精细动作的完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近年来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研究机理及治疗方案有较多的报道,在此将针刺、MET与等速技术的相关研究加以阐述。
    • 黄坤; 陈真; 杨莉; 景蓉; 张贝贝
    • 摘要: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后遗症,脑组织局部缺血是主要的导致原因。手、上肢的功能较为复杂、精细,常规康复治疗恢复较慢,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需要给予多种技术以及多个领域的共同协作治疗。相关研究指出,运动想象(MI)疗法有利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其是依据经常在大脑中浮现的运动记忆对指定的身体部位进行刺激,以此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且不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操作简单,费用较低[1]。本文主要分析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MI疗法的效果,报告如下。
    • 何友泽; 宋健; 吴劲松
    • 摘要: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高增长态势,脑卒中致残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脑卒中发生后约80%的患者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且4年后仍有50%的患者持续存在上肢功能问题〔2〕。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机器人辅助技术是近年来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热点。
    • 李会英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肩痛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对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市中医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老年脑梗死肩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开展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疼痛、上肢运动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肩外旋、肩外展、肩前屈PRO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肩痛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疼痛,增加肩关节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和上肢功能,进而提升整体治疗疗效。
    • 王超; 王维; 廖辉雄; 沈梅
    • 摘要: 目的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干预。虚拟现实组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4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手肿胀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VAS评分及患手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FMA评分、VAS评分以及患手体积均优于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MAS评分、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MAS评分优于浮针组与虚拟现实组,Bathel指数优于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CRPS-Ⅰ病人上肢肿胀、疼痛与肌肉痉挛,促进上肢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单纯浮针与单纯虚拟现实训练更有优势。
    • 陈子波; 金蓉; 刘安琪; 谢祥栋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理论强化活动分析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筛选我院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7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自我效能理论强化活动分析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对临床评分进行评估,采用TNF-α、IL-2R、IL-6评估炎症指标的变化,以及RV/TLC、FEV1及LVEF评估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临床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接受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效能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自我效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强化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加强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广大医护人员推广。
    • 包红静; 朱美红
    •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多因脑梗死导致,后者多由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常见死因,也是我国成人致残、致死的首位病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多种疗法的综合应用,脑卒中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大多数患者伴随或轻或重的后遗症,经过积极治疗,仍有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受损[1]。近1/3的脑卒中患者经康复治疗半年后上肢依然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偏瘫侧肌无力、痉挛、协调性不良、肩关节半脱位和失用[2]。
    • 赵超灵; 何朝珠; 谢琰
    • 摘要: 中医护理技术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护理手段之一,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石蜡疗法、针灸、中药热熨、刺络拔罐、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以临床经验总结、两种以上的综合疗法及理论的报道居多;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辩证施护、分析中医证候特点的少见;较常用于慢性病康复及养生领域的护理;刮痧、中药热熨等耗时较长的技术开展率较低。中医护理技术在作用机制、循证依据、动物实验、操作标准、远期疗效及客观评价指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汪灵; 龚志荣
    •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头皮针刺配合任务导向镜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邻水县中医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编号,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态头皮针刺配合任务导向镜治疗的联合治疗。使用Fugl-Meyer量表的上肢运动功能部分(Upper Extremity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Test,FMA-UE)、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The 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来观察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UE得分、WMFT得分和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ASH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得分、WMFT得分和BI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的DASH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动态头皮针刺配合任务导向镜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