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
儿童脑瘫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5658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临床医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园艺疗法学术研究会议北京大会暨第一届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等;儿童脑瘫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振寰、辛晶、李玉秀等。
儿童脑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584篇
占比:99.76%
总计:56719篇
儿童脑瘫
-研究学者
- 刘振寰
- 辛晶
- 李玉秀
- Liu Zhenhuan
- Jin Bingxu
- 符文杰
- 赵勇
- 金炳旭
- 钱旭光
- 刘红英
- 吴卫红
- 李素萍
- 林青梅
- 郭新志
- 马美美
- Xin Jing
- Zhao Yili
- Zhao Yong
- 万瑞平
- 严晓岚
- 余文玉
- 侯玉晋
- 刘合建
- 刘宏晶
- 史晓杰
- 周志浩
- 周鹏园
- 张映芬
- 张春涛
- 张梦桃
- 徐昕
- 曾赛龙
- 朱东娇
- 李玲
- 李素云
- 李邦会
- 杜晓燕
- 杨杰
- 林卓婷
- 柳少逸
- 潘佩光
- 王启宁
- 王晓霞
- 王涛
- 王红艳
- 甄远法
- 肖农
- 苏敏
- 谢洁珊
- 赵伊黎
-
-
李影;
孙艳;
杨涛
-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脑瘫语言障碍应用针刺联合语言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脑瘫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语言组和联合组,各60例。语言组运用单一的语言训练,联合组运用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综合能力评分及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评分分别为(16.77±1.35)、(16.60±2.31)、(16.84±1.22)、(15.69±1.68)分,均高于语言组的(8.63±1.71)、(12.36±1.10)、(10.48±1.16)、(8.77±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评分分别为(50.51±9.24)、(50.21±8.82)分,均高于语言组的(46.60±9.44)、(46.60±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儿综合能力水平,改善语言障碍症状,有助于患儿恢复健康身体,值得推广。
-
-
谢雪松
-
-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在儿童脑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9年在课题组所在医院的94名脑瘫患儿做个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脑瘫患儿.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社交行为、自理能力和语言行为等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发生率都更加理想.结论:将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儿童脑瘫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儿童脑瘫症状的缓解及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大规模推广.
-
-
-
-
摘要:
都昌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成立于2012年3月26日,科室主要是针对0-7岁脑瘫、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抢救性免费康复治疗。科室于2015年成功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被评选为江西省儿童脑瘫康复诊疗中心、现由最初的脑瘫肢体康复定点医院发展到残疾儿童综合性康复定点医院。荣获"九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残联康复协会先进会员单位"等多项荣誉。九年来科室先后收治患儿425名,疗效与日俱进,经权威评估康复有效率达98%,为病患儿童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带来了一缕福音。
-
-
史瑶;
曹建国;
贠国俊;
王景刚
-
-
摘要:
cqvip:1康复机器人概述康复机器人从属于医疗机器人,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成为研究热点[1]。起初康复机器人在医疗实践上是用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2],最早应用于治疗是持续被动机(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CPM机是一种利用康复医学中连续被动运动基本原理对受伤肢体进行康复治疗[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神经运动康复治疗机器人成为研究及应用热点,基于神经系统可塑性,人们试图研发机器人像临床医生一样来辅助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改善其受损肢体功能,激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和代偿,进而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通过成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康复机器人的研发,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到研发脑瘫儿童康复辅助机器人上,试图通过机器人辅助训练,促进脑瘫儿童康复。
-
-
张启飞(综述);
程红平(审校)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医患沟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医患沟通、护患沟通、药患沟通和技患沟通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多,医、护、药、技人员沟通水平及意识也逐渐增强。近年来,脑瘫患儿每年以3%~5%的比率增长。此类患儿康复治疗周期长,花费高,患儿的父母因不堪重负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在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技师与其沟通时极容易因为一些沟通信息的不理解或技师沟通语气问题等而引发纠纷。康复技师在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
梁兆霞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儿童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42例采取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在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24%,与对照组的73.81%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86%,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可提高康复疗效,并提高患儿的DQ值及患儿家属对康复训练的满意程度;因此,具备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
-
-
-
-
-
陈显云;
代雨青;
曹恒;
杨志成;
倪守成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2003~2016年期间步态分析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脑瘫和步态. 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对于脑瘫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广泛,脑瘫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其预后直接决定着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诊断的定义、病因、运动评估、影像学、临床分型以及发病率有了不少新的研究和观点.儿科医生应该多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及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临床上应追踪随访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重视早期异常表现,加强向基层医生及家长宣传脑瘫基本知识,提高对脑瘫的认识.中国也应该建立一个脑瘫登记中心,以助于统一管理脑瘫患儿的信息和便于临床研究的进行.
-
-
陈显云;
代雨青;
曹恒;
杨志成;
倪守成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2003~2016年期间步态分析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脑瘫和步态. 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对于脑瘫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广泛,脑瘫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其预后直接决定着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诊断的定义、病因、运动评估、影像学、临床分型以及发病率有了不少新的研究和观点.儿科医生应该多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及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临床上应追踪随访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重视早期异常表现,加强向基层医生及家长宣传脑瘫基本知识,提高对脑瘫的认识.中国也应该建立一个脑瘫登记中心,以助于统一管理脑瘫患儿的信息和便于临床研究的进行.
-
-
陈显云;
代雨青;
曹恒;
杨志成;
倪守成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2003~2016年期间步态分析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脑瘫和步态. 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对于脑瘫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广泛,脑瘫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其预后直接决定着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诊断的定义、病因、运动评估、影像学、临床分型以及发病率有了不少新的研究和观点.儿科医生应该多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及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临床上应追踪随访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重视早期异常表现,加强向基层医生及家长宣传脑瘫基本知识,提高对脑瘫的认识.中国也应该建立一个脑瘫登记中心,以助于统一管理脑瘫患儿的信息和便于临床研究的进行.
-
-
陈显云;
代雨青;
曹恒;
杨志成;
倪守成
- 《重庆医科大学第十二届临床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2003~2016年期间步态分析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脑瘫和步态. 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对于脑瘫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广泛,脑瘫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其预后直接决定着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脑瘫诊断的定义、病因、运动评估、影像学、临床分型以及发病率有了不少新的研究和观点.儿科医生应该多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及时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临床上应追踪随访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重视早期异常表现,加强向基层医生及家长宣传脑瘫基本知识,提高对脑瘫的认识.中国也应该建立一个脑瘫登记中心,以助于统一管理脑瘫患儿的信息和便于临床研究的进行.
-
-
Jin Bingxu;
金炳旭;
Liu Zhenhuan;
刘振寰;
Zhou Yuan;
周园;
Zhang Malan;
章马兰;
Zhao Yong;
赵勇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2017年全国学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针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脑瘫患儿520例,其中痉挛型385例,不随意运动型72例,混合型(主要为痉挛型伴有不随意运动型)63例;胎龄<32周痉挛型9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混合型10例;胎龄32-37周痉挛型121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7例;胎龄37-42周共270例痉挛型165例,不随意运动型59例,混合型46例;伴智力低下501例,语言障碍421例,癫痫45例,听力障碍39例,视力障碍21例,在物理康复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头针及体针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GMFCS及GMFM并统计分析. 结果:针刺对痉挛型、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60.4%和56.9%,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不同胎龄、不同类型及不同合并症脑瘫治疗组内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治疗时间、脑瘫类型、胎龄及合并症有关.
-
-
Jin Bingxu;
金炳旭;
Liu Zhenhuan;
刘振寰;
Zhou Yuan;
周园;
Zhang Malan;
章马兰;
Zhao Yong;
赵勇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2017年全国学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针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脑瘫患儿520例,其中痉挛型385例,不随意运动型72例,混合型(主要为痉挛型伴有不随意运动型)63例;胎龄<32周痉挛型9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混合型10例;胎龄32-37周痉挛型121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7例;胎龄37-42周共270例痉挛型165例,不随意运动型59例,混合型46例;伴智力低下501例,语言障碍421例,癫痫45例,听力障碍39例,视力障碍21例,在物理康复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头针及体针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GMFCS及GMFM并统计分析. 结果:针刺对痉挛型、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60.4%和56.9%,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不同胎龄、不同类型及不同合并症脑瘫治疗组内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治疗时间、脑瘫类型、胎龄及合并症有关.
-
-
Jin Bingxu;
金炳旭;
Liu Zhenhuan;
刘振寰;
Zhou Yuan;
周园;
Zhang Malan;
章马兰;
Zhao Yong;
赵勇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2017年全国学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针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脑瘫患儿520例,其中痉挛型385例,不随意运动型72例,混合型(主要为痉挛型伴有不随意运动型)63例;胎龄<32周痉挛型9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混合型10例;胎龄32-37周痉挛型121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7例;胎龄37-42周共270例痉挛型165例,不随意运动型59例,混合型46例;伴智力低下501例,语言障碍421例,癫痫45例,听力障碍39例,视力障碍21例,在物理康复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头针及体针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GMFCS及GMFM并统计分析. 结果:针刺对痉挛型、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60.4%和56.9%,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不同胎龄、不同类型及不同合并症脑瘫治疗组内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治疗时间、脑瘫类型、胎龄及合并症有关.
-
-
Jin Bingxu;
金炳旭;
Liu Zhenhuan;
刘振寰;
Zhou Yuan;
周园;
Zhang Malan;
章马兰;
Zhao Yong;
赵勇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2017年全国学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针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脑瘫患儿520例,其中痉挛型385例,不随意运动型72例,混合型(主要为痉挛型伴有不随意运动型)63例;胎龄<32周痉挛型99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混合型10例;胎龄32-37周痉挛型121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混合型7例;胎龄37-42周共270例痉挛型165例,不随意运动型59例,混合型46例;伴智力低下501例,语言障碍421例,癫痫45例,听力障碍39例,视力障碍21例,在物理康复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头针及体针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GMFCS及GMFM并统计分析. 结果:针刺对痉挛型、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60.4%和56.9%,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不同胎龄、不同类型及不同合并症脑瘫治疗组内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治疗时间、脑瘫类型、胎龄及合并症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