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7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7449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吉林医学、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等;肢体康复的相关文献由1179位作者贡献,包括谭高辉、马舜、徐博源等。
肢体康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449篇
占比:99.34%
总计:47762篇
肢体康复
-研究学者
- 谭高辉
- 马舜
- 徐博源
- 梁余意
- 蔡雪风
- 杨静静
- 韩小刚
- 徐志军
- 朱俊杰
- 张莉萍
- 姜德卉
- 杨式宁
- 全成线
- 印涛
- 罗泽坤
- 董丽娟
- 赵子立
- 陈海平
- 高忠科
- 黄建新
- 冷正飞
- 刘闽男
- 张丽平
- 张伟
- 李强
- 李秀梅
- 李艳丽
- 杨静
- 洪晓林
- 袁鉴辞
- 车占宗
- 郑舟军
- 陈杰
- 陈立春
- 万家有
- 乐富军
- 于江
- 何学蓉
- 傅建波
- 全原
- 兰建芸
- 兰晨
- 兰玲
- 关元
- 刘俊英
- 刘明明
- 刘未艾
- 刘正士
- 刘汎哲
- 刘真发
-
-
曾金艳;
黄俏丽;
张亚
-
-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中药烫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合并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用简单随机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功能训练及针灸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自拟中药方烫熨护理。干预观察10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ugel-Meyer分值、NIHSS分值、MB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el-Meyer分值、NIHSS分值、MBI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60.00%,较对照组的33.3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结论自拟中药烫熨护理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并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
无
-
-
摘要:
缺乏专业的肢体康复服务一直是制约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山东省滨州市福利院作为一家供养特殊儿童不足50人的小型福利机构,儿童残疾率87.5%,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极大;另一方面,福利院在工资报酬、工作环境、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康复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鉴于无法靠自身能力来满足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必须通过合作方式解决。
-
-
王开放;
曹慧;
邢蒙蒙;
杨锋;
张俊忠;
马金刚
-
-
摘要: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存在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可通过外骨骼阶段性、科学性及精准化的训练来完成康复治疗。但目前市面上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分类问题是一个难点。根据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在人体辅助位置的不同,对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分类汇总;对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不同驱动方式进行了详细概述,并分析了不同驱动方式的研究现状;在根据康复治疗的所处阶段采取相应训练模式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针对性训练模式。对目前康复外骨骼的技术重难点进行总结和展望,旨在为后续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
-
郭婷华
-
-
摘要:
目的观察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护理)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2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FMA)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ADL),比较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上肢及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效果可靠,可予以推广。
-
-
郝晓光
-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开展本次试验,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72%,高于对照组的7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
万根方
-
-
摘要:
目的分析电动起立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以及对患者偏瘫后肢体的康复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训练后康复效果、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功能以及治疗前后BBS、FMA、QOL、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FMA评分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ADL评分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中采用电动起立床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肢体功能,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
庄燕灵
-
-
摘要:
辅助人体肢体康复体外装置在肢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可市场化推广的辅助肢体康复装置,此次研究使用NURBS曲线、曲面方法进行腕部矫正器的重建,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腕部矫正器的制造.研究根据拓扑优化曲线显示的优化内容对腕部矫正器进行再设计,结构优化设计之后,相同荷裁和约束条件下,矫正器承受应力提升0.704MPa.相比于石膏制作方法,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腕部矫正器的舒适性更好,且更适合商业化推广.
-
-
黄冬梅;
陈红;
许璐
-
-
摘要: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计算机编号后随机分为管理组(中医护理)与参比组(普通护理),对比肢体康复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肌力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参比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提倡应用.
-
-
敖春暖;
颜玉贤;
袁英翘;
郑精选;
梁影虹
-
-
摘要: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按出院单双日随机分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出院护理延伸护理,试验组予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观察及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段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日得到康复,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减少复发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
刘俊英;
薛玲玲;
范丽倩;
王贵玲
-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提高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共计11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1:1的比例分为两组,其中55例划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另外55例划分为研究组(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护理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步行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
吴银瓶;
张娴;
李玉红;
于小琴;
苟晓霞;
白豆
- 《2018年甘肃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暨西北神经重症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超级神经功能治疗仪联合被动运动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临床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00例患者被选入本组研究,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实施对比研究,每组50例,参照组给予被动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超级神经功能治疗仪治疗. 结果:与本组治疗前进行对比,不同的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被动运动联合超级神经功能治疗仪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的肢体康复.
-
-
崔欣;
欧阳荔莎
-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03年
-
摘要: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脑梗死偏瘫的运动康复、治疗研究不少,但对家庭支持系统对肢体康复影响研究不多,对此,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
-
- 《山东针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首届鲁台针灸高峰论坛》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康复作用.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0例给予针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65例仅给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2组康复指标和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6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脑梗死神经和肢体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
-
王默力
-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卒中单元是指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改善住院卒中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卒中单元自起源到现在已经历了半个世纪,从概念到模式均不断变化至不断完善,认识的统一在地域上也逐渐扩大,循证医学的依据也证实了卒中单元是目前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自半个世纪后方起步并建立了不同的模式,在准备全国范围内推广之际有必要探讨卒中单元的概念与模式的统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