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0752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等;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惠芬、严云丽、代艺等。

上肢淋巴水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 占比:3.2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0752 占比:96.61%

总计:11129篇

上肢淋巴水肿—发文趋势图

上肢淋巴水肿

-研究学者

  • 王惠芬
  • 严云丽
  • 代艺
  • 刘凤
  • 吴新红
  • 周兰
  • 周慧敏
  • 喻姣花
  • 左杰
  • 张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亚飞; 马素慧; 彭艳婷; 宋晓梅; 焦桂梅; 齐丽娜
    •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32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失志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27例中发生失志综合征152例(46.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高、居住地为城市、社会支持越高为乳腺癌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疾病分期为Ⅲ~Ⅳ期、疼痛麻木感越重、上肢淋巴水肿、自我感受负担越重为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中失志综合征占比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制订针对性措施予以干预增进患者心理健康。
    • 敬旭军; 吴惠慈; 王德奋; 林中满
    • 摘要: 目的探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波治疗。治疗组患者运用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总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肢周径与健侧的差值。运用乳腺癌生命质量评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breast cancer,QLICP-BR)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46/48),对照组为81.25%(39/4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VEGF显著降低,治疗组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肢周径与健肢的差值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QLICP-BR评分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参芪消肿方联合循经推拿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减轻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
    • 吴婷婷; 罗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4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分级心理护理,术后干预4周,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心理状态、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SAS、SDS评分及上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继而获得更佳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对减轻和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明显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韩亚鹏; 席向阳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5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9~30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125例患者中25例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组),发生率为20%,未发生组为100例;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治疗方式、淋巴结状态、是否进行化疗、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术后并发症、切除淋巴结数目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BMI、临床分期、是否进行放疗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 kg/m^(2)、放疗均为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OR=2.154、2.463,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BMI≥25 kg/m^(2)、联合术后放疗治疗会患者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应加强术后临床宣教及随访。
    • 杨美美; 王海燕; 郑彬洁; 郭晨明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2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上肢淋巴水肿将其分为淋巴水肿组(62例)和非淋巴水肿组(26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32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62例,发生率为19.08%。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NM分期、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是否行术后辅助放疗、有无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缺乏功能锻炼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24kg/m^(2)(OR=2.642,95%CI 1.415~4.932,P=0.002)、行腋窝淋巴结清扫(OR=2.446,95%CI 1.311~4.564,P=0.005)、清扫淋巴结数>10个(OR=2.191,95%CI 1.175~4.085,P=0.014)、术后辅助放疗(OR=2.954,95%CI 1.581~5.519,P=0.001)、术后并发症(OR=2.885,95%CI 1.539~5.408,P=0.001)、术后缺乏功能锻炼(OR=2.588,95%CI 1.384~4.840,P=0.003)是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C-index为0.802(95%CI 0.773~0.832),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 0.777~0.815)。结论BMI>24kg/m^(2)、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数>10个、术后辅助放疗、术后并发症、术后缺乏功能锻炼是乳腺癌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评估及量化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 李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训练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接收的11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与干预组(开展分期康复训练),每组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肩关节活动变化。结果分期康复训练后,干预组术后6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个月后各个方向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改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
    • 王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对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赤峰市医院乳腺癌患者15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优质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75例,对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负面心理、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干预后,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抗药、恐惧、自卑、其他负面心理比例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护理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负面心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 刘意; 林峰; 宋淦; 王红涛; 蔡恒; 赵和平; 罗喻环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病历号抽签分组模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上肢功能锻炼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减轻程度、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手法引流结合上肢功能锻炼可减轻水肿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郑艳瑜; 李晓旭; 刘军涛
    • 摘要: 目的探讨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传统组接受综合消肿法治疗,研究组于传统组基础上接受皮瓣与胸壁贴紧缝合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满意度、治疗前后上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较传统组(73.33%)高(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水肿情况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Constant-Murley评估量表(Constant-Murley)、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升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FMA、Constant-Murley、FACT-B评分高于传统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3.48%)较传统组(75.56%)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于综合消肿治疗基础上给予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效果显著,能减轻上肢水肿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 程红; 万凯弋; 邓晓丽; 熊华荣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病人并发BCRL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详细统计病人基线资料并比较,重点分析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并发BCRL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86例乳腺癌病人并发BCRL 17例;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病人的体质指数(BMI)、肿瘤直径、腋窝清扫范围、合并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并发BCRL的风险较高,BMI高、肿瘤直径长、腋窝清扫范围大、合并高血压均是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并发BCRL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