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电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77741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国电力教育、教育教学论坛、科教文汇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暨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会会议、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系统分会2009年第十九届信息交流大会、第七届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等;数字逻辑电路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夏银水、王伦耀、张波等。
数字逻辑电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7741篇
占比:99.96%
总计:577983篇
数字逻辑电路
-研究学者
- 夏银水
- 王伦耀
- 张波
- 张鹏泉
- 曹晓冬
- 李柬
- 李羚梅
- 范玉进
- 褚孝鹏
- 赵天良
- 马彪
- 刘才齐
- 史汉臣
- 孙孟
- 孙辉先
- 张小亮
- 张远
- 彭瑞智
- 李林
- 李琛
- 温建新
- 袁庆
- 赵维兵
- 逄淑楠
- 黄丽薇
- 付东兵
- 刘新元
- 刘涛
- 刘祖刚
- 吕集尔
- 孙敦艳
- 庞寿全
- 张磊
- 徐世六
- 徐代果
- 成晓梅
- 曾梅香
- 朱慧博
- 栾迪
- 王健安
- 王国宪
- 王振宇
- 王育新
- 王迷迷
- 谢柏青
- 谢玲
- 陆清茹
- 陈光炳
- 陈晓敏
- 陈泽华
-
-
冯志斌;
江华丽
-
-
摘要:
为有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好地做到“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们通过线上各类平台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为例,对具体课程章节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了近期“完全”线上的理论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与线下课程,针对如何将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提出一些思考。
-
-
张洁;
孙斌;
关晓丹;
崔瑞雪
-
-
摘要: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数字逻辑电路》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通过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和反馈机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等措施,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全方位提升人才的需求。
-
-
王华本
-
-
摘要:
探讨《数字逻辑电路》中触发器的应用线上教学。从集成边沿JK触发器入手,借助Proteus仿真电路,分析JK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功能真值表、卡诺图、特征方程、状态转换图、驱动表、时序图等七个方面;由Proteus仿真实践融合理论分析得出由触发器构成的应用电路,并分析电路功能,总结规律,实现了线上教学的时效性、扩展性和灵活性。
-
-
邓小莺;
陈全威;
郑能恒
-
-
摘要:
“数字电路设计”是本科电子信息类对逻辑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科实训课程。现有的教学方式无论从吸引力或者学生接受程度而言,均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重代码轻电路”的思想观念,缺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造成新一代合格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不足和严重流失。因此,一种“先电路后代码”、“口袋实验室”和“课后项目”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被提出。学生不仅能理解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的设计技巧,而且提高自主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效地促进了“数字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
-
-
贺雪莉
-
-
摘要:
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巨大研究投入让FPGA应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国家对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也给能够熟练掌握此技术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数字逻辑电路》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必修课,摒弃传统的仿真教学模式,将FPGA应用技术融入其实验教学中,设计与数电理论映射的FPGA应用工程,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和FPGA开发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科技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将FPGA技术融入《数字逻辑电路》的教学之中是适应国家科技发展之需的实验教学改革。
-
-
王华东;
晏中华;
何丰
-
-
摘要:
逻辑器件的延迟问题在传统数字电路课程中通常是被忽略的内容,但在现代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过程中,逻辑器件的传输延迟及相关时序问题已经成为电路设计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中引入时延及时序问题的必要性,并在实际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试点,最终对试点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
-
谢玲;
韦伟;
房云;
栾迪
-
-
摘要:
"新工科"的提出对我国工程教育体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工科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达到同向同行、共同育人的目的.以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为例,首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两方面介绍研究思路,然后介绍具体的课程思政案例,最后介绍教学模式的改革.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生能力培养及道德教育的新趋势,文章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为高校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和一流课程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
肖春宝;
张明川;
吴庆涛
-
-
摘要:
该文通过分析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教学现状,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措施.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
-
-
-
-
摘要:
意法半导体推出了新一代汽车智能开关模块VN9D30Q100F和VN9D5D20FN,这是市场上首款在片上全数字诊断功能中增加了数字电流检测回路的驱动芯片,为12V电池供电汽车系统高边连接专门设计,可简化电控单元(ECU)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增强系统可靠性。新器件利用意法半导体新一代的VIPower*M0-9技术,在6mm x 6mm QFN封装中整合一个带3.3V数字逻辑电路的高效40V沟槽垂直MOSFET和高精度模拟电路,其紧凑尺寸和高集成度比市场上现有类似驱动器芯片节省电路板面积高达40%。
-
-
谢玲;
韦伟;
房云;
栾迪
-
-
摘要:
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对新工科人才的能力培养从注重知识、学术、技术能力转为知识、学术、技术和社会能力、个人效能全方面发展。新增的社会能力和个人效能与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从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出发,以学生五大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到层次权重总表。以自动化专业数字逻辑电路为例,建立课程评价指标细则,从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专用管理系统获取数据,进行课程的评价。该方法为高校职能部门对学生核心能力评价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
-
-
李艳华;
焦敏
-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系统分会2009年第十九届信息交流大会》
| 2009年
-
摘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为了全面提升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高新技术的一代新人,论文将当今世界先进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引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修改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用EDA技术,亲自动手分析、设计、组装、调试,从数字逻辑电路到具有基本功能的模型计算机。并由此引发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改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
-
-
-
章霖
- 《2007年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CPLD器件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以分频比为1.5的半整数分频器的设计为例,介绍了在Xilinx Foundation ProjectManager开发软件下,利用原理图的输入方式来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过程和方法。
-
-
-
-
-
-
-
-
-
-
- 纳格拉影像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8-02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逻辑电路中扰动的方法,该逻辑电路包括由时钟信号协调的多个数据路径和至少一个测试电路(21),该测试电路具有用于改变测试传播延迟的可编程长度数据路径(22),所述测试电路还包括输入(X,Y)、输出(N)和错误发生器(26),该错误发生器用于在该输出(N)不同于所述输入的预期输出(R1,R2)的情况下提供错误(E),所述测试电路具有校准模式,该校准模式包括:‑通过改变该可编程长度数据路径(22)来确定临界传播延迟,直到该错误发生器(26)输出错误(E),‑调整该可编程长度数据路径(22)以在其中包括容许延迟,‑切换到检测模式,该检测模式被配置为在该错误发生器输出错误(E)的情况下沿着该可编程长度数据路径(22)检测该逻辑电路中的扰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