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27238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放射免疫学杂志、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相关文献由1328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徐美奕、方富永等。
放射免疫分析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7238篇
占比:99.85%
总计:327716篇
放射免疫分析法
-研究学者
- 等
- 徐美奕
- 方富永
- 蔡琼珍
- 黄霞云
- 姚德鸿
- 应俊
- 张初民
- 张志萍
- 张莉玲
- 林红
- 王彦德
- 罗南萍
- 韩盛玺
- 任晓敏
- 刘一兵
- 刘英
- 周红
- 孙袁
- 孟庆勇
- 李心欣
- 杨道理
- 林爱珍
- 柴明胜
- 陈超
- 韩世泉
- 高通
- 么淑珍
- 任大宏
- 侯喜成
- 侯宜
- 侯玉秀
- 冯家成
- 冯泽康
- 刘华
- 刘恩让
- 刘金玲
- 刘陶文
- 叶平
- 吉玲
- 吴文强
- 吴薇
- 周健强
- 周杏琴
- 周棱
- 夏德发
- 孙玉娥
- 孙珍娟
- 宋朝锦
- 宫向荣
-
-
白丽娟
-
-
摘要:
目的分析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26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以及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经病理诊断,观察组甲状腺肿瘤阳性100例,阴性14例;对照组甲状腺肿瘤阳性98例,阴性14例。观察组检测敏感性97.0%、特异性92.9%、准确率96.5%均高于对照组的81.6%、57.1%、7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球蛋白(14.0±0.5)个、甲状腺球蛋白(689.5±75.8)ng/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7.6±21.5)pmol/L、游离甲状腺素(84.6±41.3)pmol/L、促甲状腺激素(3.6±1.3)mIU/L均高于对照组的(12.0±0.3)个、(632.5±60.7)ng/ml、(25.3±18.2)pmol/L、(73.5±38.6)pmol/L、(1.2±0.8)mI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明显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精度,值得推广使用。
-
-
江洋
-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进行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观察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检测情况。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出率为77.78%(70/90),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62.22%(5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出甲状腺球蛋白(689.24±64.19)ng/ml;放射免疫分析法检出甲状腺球蛋白(631.27±41.28)ng/ml。结论临床检验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甲状腺疾病检测,诊断效能高,便于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
-
张勇;
刘润森;
张明智;
张一桐;
梅家转;
周改锋;
王新建;
王建峰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与相应抗体反应的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改进型类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碘125标记的抗甲胎蛋白(AFP)抗体在AFP强阳性血清周围的分布状态.结果 AFP抗体在强阳性血清周围形成外低内高的浓度差,抗原近侧中心区域的抗体浓度是周边区域浓度的3.6倍,以AFP阴性血清为对照的该数值是2.3倍.结论 AFP与对应抗体之间存在超距强特异性引力;抗AFP抗体与对应抗原外的其他蛋白分子之间存在弱非特异性超距引力;抗AFP抗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蛋白大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源于自身分子结构形成的量子纠缠.
-
-
王楠;
苏明明;
张晓声;
沈伟健;
陈静
-
-
摘要:
以羊血清和鸡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CharmⅡ放射免疫分析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起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测定动物体内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此方法作为阳性初筛方法,可以为国内养殖场及进出口食用动物四环素类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企业在以往检测中的成本损失。当检出阳性结果时,应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确证。
-
-
于洪帅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抽取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缺铁性贫血(IDA)的40例孕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非缺铁性贫血的女性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两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清铁蛋白的检出率和敏感度均较好,P>0.05,无显著性差异.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具有无放射性污染、全自动化等优点,其检测效果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
-
-
张玉琼
-
-
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荧光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标本,依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各38例.参考组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检验,实验组采取免疫荧光技术检验.统计两组标本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的检验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的精密度、精确性、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结果 实验组检验方法精确性为94.74%显著优于参考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FT3、FT4等指标的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0.11 mU/L、0.14 pmol/L、0.15 pmol/L,均优于参考组的0.27 mU/L、1.14 pmol/L、1.87 pmol/L;实验组抗干扰能力评分为(92.50±1.52)分,显著优于参考组的(84.57±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检测结果,具有更为强烈的抗干扰能力及灵敏度,相较于放射免疫检验法具有更为突出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与使用.
-
-
朱晓艳;
高守曦
-
-
摘要: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为甲状腺肿瘤患者,共计100例,纳入标本的起始时间是2018年10月,截止时间是2019年1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50例(予其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研究组50例(予其化学发光免疫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对比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数量,研究组数值更低(P<0.05);比较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甲状三碘原氨酸(FT3),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研究组数值更低(P<0.05).结论: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可提高检验结果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为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
于婧;
王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疾病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患者,共240例.其中,80例为甲状腺肿瘤(组)患者,80例为甲亢(组)患者,80例为其他甲状腺疾病(组)患者,对全部患者通过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查,比较对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两种检查方法对三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两种检查方法对三组患者进行检查,假阴性和假阳性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临床检验,不仅有着很高的准确性,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
石剑雄
-
-
摘要: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验,实验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检验,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后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检验符合率(93.33%)、敏感度(93.75%)、特异性(92.85%)均分别高于对照组(76.66%、73.3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3、4.772、3.865,P<0.05).结论 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
Zhao-Guangwei;
赵广伟;
黎宗强;
杜莹莹;
谢莉萍;
李婵;
姚玲;
卢晟盛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探讨广西地区笼养雌性食蟹猴配种后生殖激素变化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食蟹猴配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水平变化.在配种后1-60 d孕酮的含量是缓慢降低,第60 d降到最低水平0.21±0.06 ng/ml,其后缓慢上升,第105 d出现一个大的峰值为1.15±0.12 ng/ml,峰值过后浓度呈下降趋势,在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0.66±0.08 ng/ml.雌二醇的含量除了在第75 d有一个较大的峰值为86.92±18054 pg/ml外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在第120d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35.16±5.12 pg/ml.催乳素的含量在配种后1-90 d稳步上升,第90 d出现一个小的峰值为99.62±44.56 IU/ml,第105 d后含量上升较快,催乳素在整个测定时期的平均值为103.64±37.36 IU/ml.本文通过对雌性食蟹猴配种后血清激素含量的初步分析,揭示了配种后不同生长过程中血清激素的含量变化,这些变化的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
李淑玲;
马建章;
包军
-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2003年9、10月和2004年4~7月,对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镇禄宝种鹿场圈养的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进行了行为观察,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马鹿粪样中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雄鹿的睾酮,雌鹿的孕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的天山马鹿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雌马鹿性行为的高发期在9月(P<0.01).在幼仔出生后的6月(高出生月份),嗅仔和舔仔行为显著高于5月和7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唤仔行为6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哺乳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在6、7两个月份,而且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哺乳与异常授乳行为。雄马鹿嗅尿、卷唇、尿喷洒、腺体标记、鸣叫与蹄地行为发生频次高发期在9、10月(P<0.01);饰角发生高峰期在6月,角斗在6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爬胯与搅水或泥浴行为在9、10月显著出现。雄马鹿粪样性激素水平与其繁殖行为呈显著相关;而雌马鹿粪样性激素水平只有孕酮与雌马鹿的部分育幼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大部分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
-
-
-
- 《2008年中国国际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普查及胃癌术后定期随诊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胃痛及其他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s,PGⅠ、PGⅡ),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
-
张文淼;
张李雅
- 《第二届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先兆早产和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和血栓素B2(TXB2)水平高低与早产发生以及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rn 方法: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胎膜完整的的孕28~35周的先兆早产孕妇41例(Ⅰ组),胎膜早破的同孕龄孕妇26例(Ⅱ组)的血清进行IL-6、IL-1和TXB2测定,并以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18例为对照(Ⅲ组),三组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进行白细胞计数。部分患者行胎盘病理检查和羊水培养。rn 结果:从采血到分娩的时间比较,Ⅰ组和Ⅱ组中,<1周、1~2周、2~4周分娩者,IL-6、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同时组内分娩发生越早,IL-6和IL-1越高,感染也越严重。CRP反应感染的敏感性明显差于IL-6和IL-1,且胎盘病理提示炎症和羊水培养阳性的病例其IL-6和IL-1水平较阴性者明显升高。rn 结论:IL-6、IL-1和TXB2的产生与羊膜腔感染有关,IL-6、IL-1的高低可预测早产的发生。
-
-
-
于忠和;
刘伯英;
郝淑玲;
李继成
-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哮喘、COPD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慢性肺疾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近年统计资料表明,90年代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因的第四位.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的同时,COPD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而肺心病为COPD的重要死因之一.由于慢性低氧导致肺动脉高压是COPD发展为肺心病的中心环节.阐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并寻求降低肺动脉高压的理想方法,一直是防治COPD、肺心病的重要研究课题.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最初是从硬骨鱼脊索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抑素样环状神经肽,自1998年在人体内克隆出UⅡ前体后,国内外迅速掀起了对UⅡ研究的热潮.初步研究表明UⅡ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其对肺动脉的收缩作用比内皮素强大4倍,同时还可以强烈的收缩各级气道、促进肺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增殖.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一种扩张血管活性肽,在HPH发病过程中具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抑制其它因子合成释放等多种生理作用.但有关UⅡ在HPH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目前只是刚刚起步.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浆UⅡ、ADM含量的变化,常规血气分析测动脉血氧分压(Pa02),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压力(PAP).探讨UⅡ与肺动脉压力、动脉血氧分压以及与ADM含量的关系,旨在了解UⅡ和ADM在HPH发病过程的病理生理作用.进一步阐明HPH的发病机制,并将为防治肺心病开拓新思路。
-
-
张中书;
许瑞吉;
王国洪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即Graves病(GD)患者的TPO-Ab与TR-Ab,探讨二者的应用与临床价值.方法:GD病人27例、GD病人治愈组10例、正常对照35例,采用RIA法检测TP0-Ab与RRA法检测TR-Ab并进行组间显著性比较.结果:GD病人的TPO-Ab与TR-Ab的测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GD病人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与GD病人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相较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值均<0.01.结论:GD病人TPO-Ab与TR-Ab的变化与病情的进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GD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具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张中书;
许瑞吉;
王国洪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即Graves病(GD)患者的TPO-Ab与TR-Ab,探讨二者的应用与临床价值.方法:GD病人27例、GD病人治愈组10例、正常对照35例,采用RIA法检测TP0-Ab与RRA法检测TR-Ab并进行组间显著性比较.结果:GD病人的TPO-Ab与TR-Ab的测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GD病人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与GD病人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相较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值均<0.01.结论:GD病人TPO-Ab与TR-Ab的变化与病情的进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GD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具较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