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控制分配

控制分配

控制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49552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2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临近空间飞艇系统技术发展研讨会、2010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控制分配的相关文献由896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静平、张世杰、章卫国等。

控制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95524 占比:99.99%

总计:1495729篇

控制分配—发文趋势图

控制分配

-研究学者

  • 史静平
  • 张世杰
  • 章卫国
  • 刘春生
  • 申功璋
  • 杨凌宇
  • 郭雷
  • 胡庆雷
  • 周洲
  • 张友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树培; 张生; 张玮; 朱建旭
    • 摘要: 针对装有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层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和下层转矩分配2个层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上层β-ω联合控制器,并用修正的五参数菱形法划分车辆相平面的稳定域,基于此设计稳定度指标进行失稳判断与控制比例分配,下层基于动态载荷理论分配附加横摆力矩,优化了控制分配效果,在MATLAB/Simulink车辆动力学分析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合理分配控制比例,提高了车辆的转向行驶稳定性,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强度。
    • 郭建国; 彭谦; 周敏
    • 摘要: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本质是利用直接力响应速度快的特性提升被控飞行器的机动性和快速性,能够有效补偿气动力不足导致的气动力控制响应慢问题。本文阐述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特性及关键问题,从发动机配置方式、国内外直接力建模研究现状、以及直接力控制干扰建模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从控制方式、国内外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研究现状、以及脉冲发动机点火算法三方面介绍了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给出了可行的发动机复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 曲小宇; 李涛
    • 摘要: 针对现代先进飞机的多操纵面气动布局和传统特征结构配置方法(EAM)设计控制律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AM的多操纵面控制分配设计策略。通过模块化设计,使控制律与分配律分别独立设计。首先,基于传统EAM设计三轴指令跟踪控制的传统控制律,得到三轴虚拟控制指令。然后,用控制分配方法对多操纵面进行协调分配,发挥冗余操纵面的潜力。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EAM相比,基于该策略所设计的多操纵面飞机飞行控制律,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得到期望的响应信号,还能很好地分配各个操纵面,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 邓超; 赵洋; 赵兵; 陈帅华
    • 摘要: 为了更好地控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的控制分配进行研究,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控制分配方法。首先根据推进器的空间布置,建立六自由度的推力模型;其次设计代价函数,将控制分配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最后设计递归神经网络求解优化问题,并采用FPGA实现该递归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推进器约束且实时性较好。
    • 李晓宙
    • 摘要: 研究了掘进机刀盘过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广义非线性时变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控制分配技术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律,在驱动力矩协调的情况下,将刀盘控制在期望速度。采用自适应鲁棒控制(ARC)来处理作用在刀盘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可变负载的负面影响,并开发了具有适当控制分配的协调控制方案,以均匀分配每个电机的驱动转矩。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运动性能得到了保证,驱动力矩也得到了很好的协调。
    • 王晓光; 尚永爽; 杜军; 贾文铜; 史静平; 吕永玺
    • 摘要: 针对多操纵面飞机控制分配方案缺乏统一的评价准则问题,提出基于蒙特卡洛的控制分配鲁棒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典型的飞机控制分配模型,借助于飞机飞行品质评估的思想,分析控制分配方法鲁棒性评估的流程;考虑舵面效率的不确定性范围,根据鲁棒性要求的精度和置信度确定仿真参数,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过驱系统分配方法鲁棒性的评估函数;最后,基于鲁棒性评估方法,实现伪逆法、串接链法和面搜索法三种控制分配方案的鲁棒性能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为控制分配鲁棒性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 胡丹丹; 管若乔
    • 摘要: 针对常规倾转三旋翼在多旋翼模式下飞行器跟踪精度易受结构影响、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问题,研究一种推力矢量倾转三旋翼飞行器系统。对倾转角导致的控制分配时变的问题,利用一种变量代换及广义逆的方法实现了高效控制分配解算。为克服系统易受气动干扰及外部风扰而影响轨迹跟踪精度的问题,设计一种自抗扰跟踪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机体在外界风扰作用下仍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参考轨迹,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扰性。
    • 王子健; 张书宇; 侯明哲
    • 摘要: 以翼展和后掠角可对称变化的飞行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变形辅助机动控制问题。将飞行器翼展与后掠角变化视为额外的控制输入,给出了含有不确定参数的变形辅助机动控制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将其分为速度环与姿态环以简化控制器设计。通过固定时间收敛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保证飞行器的机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在线时变参数辨识算法,确定外形变化导致气动系数的不确定性与外界扰动等因素对飞行器产生的影响。设计了控制分配算法,将得到的控制指令合理分配给实际控制输入。最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 罗飞; 张军红; 耿延升; 吕鹏飞
    • 摘要: 利用动态逆反馈控制方法设计的飞行控制器,依据动态解耦的特性,可以完成常规操纵的同时,借助辅助舵面,利用控制分配技术实现特定飞行操纵。本文主要研究动态逆反馈控制框架下与直接升力控制相匹配的控制分配技术,提出了两种控制分配结构,分别通过几种常用控制分配算法的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航迹回路与姿态回路分别设计控制分配结构,与动态逆反馈控制框架下的直接升力控制匹配性更好,舵面响应特性显著改善。同时表明在动态逆反馈控制框架要实现类似利用直接升力操纵航迹,对直接升力面、推力等辅助执行机构的控制分配应在航迹回路直接实现。
    • 陈卓英; 陈怀民; 王永康
    • 摘要: 飞翼布局无人机利用多组气动舵面产生所需要的控制力和力矩,属于典型的过驱动系统;多组操纵舵面赋予其较高冗余配置的同时也使舵面故障率成倍增加。对横航向静不稳定的飞翼无人机而言,操纵面故障带来的力矩失衡会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故以升降、方向舵损伤故障为例,提出一种气动为主,矢量推力为辅的控制分配方法;利用二元矢量偏转机构产生矢量推力,补偿损伤执行机构舵效,释放舵面控制裕度,恢复飞机操纵性;在气动舵面损伤的故障下,实现无人机的稳定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