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
飞翼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764篇,主要集中在航空、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7827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瞭望、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器控制与操纵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等;飞翼的相关文献由140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王立新、李春涛等。
飞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827篇
占比:99.45%
总计:48093篇
飞翼
-研究学者
- 李涛
- 王立新
- 李春涛
- 李雪兵
- 张广全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钢
- 周洲
- 张瞿辉
- 钟世东
- 刘士群
- 殷春平
- 苏子康
- 陆宇平
- 黄勇
- 杨华
- 王维军
- 解明扬
- 达兴亚
- 马晓永
- 冯文梁
- 刘江涛
- 刘金
- 宋玉辉
- 王双双
- 王方剑
- 王武生
- 秦汉
- 窦炳耀
- 胡静
- 苏继川
- 赵振华
- 陈伟
- 陈兰
- 何光洪
- 余雄庆
- 刘晓冬
- 周亮
- 周伟
- 唐世勇
- 崔庆梁
- 李林
- 牛中国
- 王毅
- 王鹏
- 黄俊
- 黄江涛
- 何成军
- 余龙舟
- 刘贞报
-
-
牛中国;
许相辉;
王建锋;
蒋甲利;
梁华
-
-
摘要:
为了改善大展弦比飞翼模型纵向操纵性和稳定性,在低速风洞中开展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取了等离子体对翼面流场的影响.采用静态测力技术获取了等离子体对模型气动力和升降舵舵效的影响.采用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获取了等离子体对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时间历程的影响.通过对粒子图像测速和测力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等离子体能够抑制翼面流动分离,阻止气动中心前移,改善模型的大迎角纵向气动特性.通过分析不同舵偏角的测力数据,来流风速V=50 m/s时等离子体能够改善飞翼模型大迎角的升降舵舵效,在不同舵偏角时均使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提高约0.1、失速迎角推迟4°以上.通过分析虚拟飞行试验结果,等离子体能够将模型的临界俯仰角提高3.6°,能够改善飞翼模型的纵向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
-
-
周伟
-
-
摘要:
飞翼布局无人机气动布局特点要求对选用的翼型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其性能要求,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翼型性能需求,结合FFD参数化方法,CFD流场求解以及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飞翼布局无人机高亚音速状态下翼型优化设计流程,实现了翼型巡航状态下阻力最小和俯仰力矩最小的优化目标,并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优化设计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基于初次优化后的Pareto解进行二次优化能明显提升优化效果。
-
-
王禹;
郑伟;
童建忠;
张冬
-
-
摘要:
为适应新型作战飞行器平台高隐身、高超声速、高机动性等方面的需求,嵌入式大气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分析对比类球头集中式和飞翼飞机分布式两大类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ADS)系统的研究情况及差异性。针对高隐身的飞翼布局飞机,以类X-47B飞机气动外形为研究对象,参考其测压点选位布局,开展了FADS算法模型的研究,提出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飞翼布局飞机FADS算法模型。算法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流场样本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解耦各大气参数。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解算精度,且迭代计算稳定收敛。
-
-
雷鹏轩;
吕彬彬;
余立;
陈德华
-
-
摘要:
飞翼飞行器刚体短周期模态频率较高,易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发生一种特殊的颤振——体自由度颤振.采用风洞实验与频域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惯性参数(俯仰转动惯量、质心位置)对飞翼飞行器体自由度颤振特性(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俯仰惯量和质心位置会明显改变体自由度颤振频率与速度,颤振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俯仰惯量增加,颤振频率降低,沉浮约束时颤振速度基本不变,沉浮自由时颤振速度增大;质心位置前移,俯仰模态频率与阻尼同时增加,俯仰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更容易,但发散模态分支的阻尼也更大,导致颤振速度先降低后增大,颤振频率单调增加.
-
-
刘士群;
亓新;
张金广
-
-
摘要:
随着国家对热力系统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中的换热器强化换热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虽然换热管细径化技术取得一定进展,但翅片管换热器固有接触热阻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一种基于切削工艺加工而成的飞翼式换热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换热器中存在的接触热阻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换热效率的提升.为此推出了飞翼式换热器的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以保证这一新型换热器产品的良性发展.
-
-
马晓永;
苏继川;
钟世东;
黄勇;
张诣
-
-
摘要:
飞翼布局具有较好的气动和隐身性能,但也存在航向稳定性缺失、航向操纵效能不足等先天缺点.针对一种小展弦比变体飞翼布局飞机,提出了多功能变体尾翼概念,可依据飞行和任务需求自适应改变飞机气动布局形式,以解决飞翼布局的横航向稳定性与控制问题,同时又兼顾全机的隐身特性.通过对多功能变体尾翼气动、隐身特性研究,以及风洞、微波暗室试验验证,表明该变体尾翼具有良好的气动-隐身综合性能.以马赫数0.9、迎角0°为例,尾翼打开45°后,偏航力矩系数对侧滑角导数值从-0.0001增大至0.0004,航向稳定性明显得到改善;马赫数0.9和2.0时,尾翼上反打开45°后,焦点分别后移1.0%和前移5.3%平均气动弦长;隐身特性方面,尾翼打开时隐身性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对“垂直-垂直”极化影响较大,雷达散射面积峰值视角变宽,平均高出约5 dB(X~Ku频段).对于小展弦比变体飞翼布局方案,提出的多功能变体尾翼概念较好地解决了飞翼横航向稳定性及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
张培红;
赵炜;
张耀冰;
吴晓军;
杨福军
-
-
摘要:
支撑干扰修正一直是风洞试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尾部扁平的飞翼布局飞行器,阻力和俯仰力矩是一个小量,进行风洞试验时,尾部需要局部放大,对阻力和俯仰力矩的影响相对较大,这就使得风洞试验时对支撑影响修正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C FD数值模拟手段针对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开展了网格收敛性和支撑干扰影响研究,分析了尾支撑对飞翼气动特性、压力分布和流场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风洞试验的支撑干扰修正提供了依据.在典型工况下,支撑干扰会导致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减小,抬头力矩增大;试验模型后体放大和支撑存在会导致飞翼标模上表面压力增大,激波强度变弱,尾部分离区域减小.
-
-
-
周铸;
余永刚;
刘刚;
陈作斌;
何开锋
-
-
摘要:
寻求高效实用的航向控制措施一直是飞翼布局飞行器设计的难点.提出了一种由外翼上翼面嵌入式阻力舵和其相对应的后缘副翼组成的组合舵航向控制措施,通过CFD方法、风洞试验和模型飞行试验3种研究手段,综合研究了单独部件和组合舵在低速、亚声速时的航向控制特性.结果 表明:单独阻力舵的航向控制能力比较强,但与纵横向力矩耦合严重,需与其他舵组合使用;单独副翼的航向控制能力很弱,且与纵横向力矩耦合非常严重,建议不单独作为航向控制措施使用;组合舵的航向控制能力强,选取阻力舵与副翼的舵偏角角度差在0°~5°范围的组合舵方案,可以大幅度削弱与纵横向的力矩耦合程度,实现操纵舵面解耦设计;无论单独部件,还是组合舵,舵偏角为0°~6°范围的力矩变化规律较差,建议通过预置舵偏角等方式避开此角度区域.
-
-
岳志星;
尹海莲;
王宇;
余雄庆
-
-
摘要:
针对无人机族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身为通用模块、不同展长的机翼为专用模块的飞翼无人机结构设计方案.采用结构有限元方法分别对飞翼布局无人机族进行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使用基于PCL语言的MSC.Patran二次开发技术,实现结构优化程序的自动运行.采用二级优化方法实现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的并行运算,给出一种模块化飞翼布局无人机族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很好地发挥了模块化策略的优势,并使无人机性能损失变小.